公元1616年,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遼東女真部落日益壯大,成功建立後金政權。隨後,不斷向外擴張,蠶食漠南蒙古。蒙古末代大汗被征服後,大元玉璽落入女真部落手中,而後改國號為“大清”,也就是我國古代,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對手的壯大,就是自己的威脅。清軍的咄咄逼人,反倒讓當時漠北和漠西的蒙古部落摒棄前嫌,開始互相聯合,抵禦清軍。不過,在征服漠南之後,清朝覺得自己已無後顧之憂,急於覆滅殘留的南明政權。
這下可好,沒有了清軍的威脅,原先組成的聯盟,壓力頓時消失了,各部落之間又開始內訌不斷。準噶爾部的噶爾丹在先人的基礎上,成功統一了衞拉特蒙古,建立了準噶爾汗國。
大清與準噶爾矛盾不斷,紛爭四起
隨着勢力壯大,噶爾丹的野心逐漸膨脹,想着能夠再續當年成吉思汗的榮光,一統蒙古草原。於是,趁着其他勢力內鬥之時,他開始發兵向東前進,為準噶爾汗國擴張領土。
這一邊,雖然清初政權不穩定,但康熙已經率兵接連平定三藩之亂、收復台灣,眼看着噶爾丹向外擴張,反倒是給了清朝機會,去收復其他內訌的部落。
烏蘭布統一戰後,喀爾喀三部向大清宣誓,將會永遠效忠。而此時,準噶爾汗國的擴張速度,已經遠超清朝的想象,甚至到了威脅其統治的境地。
為了剿滅這個不安勢力,康熙御駕親征,在昭莫多之戰中,全殲噶爾丹主力,之後乘勝追擊,迫使噶爾丹自盡,這才肯善罷甘休。可連年的戰爭、動盪的朝政、鉅額的武器開銷,早已讓清朝入不敷出,所以即便康熙的功勞彪炳史冊,付出的代價也是十分巨大的。
別看準噶爾人口稀少,經濟也沒有清朝發達,但被擊敗後,發展十分迅速,軍隊戰鬥力很強大。乾隆繼位後,一邊加緊恢復國力,一邊與準噶爾的繼承者,也就是當年被迫自殺的噶爾丹的親侄子——策妄阿拉布坦,進行和談。
清朝與準噶爾一觸即發,臨了卻出了岔子
雍正七年,朝政逐漸穩定,經濟發展日益提升。雍正開始把眼光放到西北,想從根源解決準噶爾問題。
萬事俱備,只差一個機會。正好,就在雍正準備攻打準噶爾的前一年,統治者策妄阿拉布坦去世了,而繼位的,是他的兒子噶爾丹策零。雍正一看,這真是天助我也,這新老大剛剛繼位,根基肯定不穩,不妨趁他病,要他命。
只可惜,噶爾丹策零要比他老子厲害的多,小夥子不僅腦瓜聰明,而且十分好學,傳言無論他走到哪裏,身後都有好幾匹駱駝,給他揹着書,可惜雍正並不知情。
為了一舉殲滅準噶爾,清朝可做足了準備。
人員方面,雍正任命傅爾丹為靖邊大將軍,率領北路軍,統轄八旗兵14800人、車旗營9000人。這些士兵都是精鋭中的精鋭,稱得上清軍中的高等戰力。此外,他還任命嶽鍾琪為寧遠大將軍,率領西路軍,麾下綠營兵約36000多人。兩路軍師靜待指令,會師攻打伊犁。
戰術方面,針對準噶爾擅長騎射的特點,嶽鍾琪創造了“車營陣法”,有效抵禦騎兵的衝擊力,從而消解對方優勢。這樣一看,雍正可是抱了必勝的決心。
雍正七年,皇帝下令出兵西北,征討準噶爾。大軍浩浩蕩蕩向西北進發。不過打是要打,那總得有個理由,雍正靈光一閃,當年清朝有名叛亂分子,名叫羅卜藏丹津,此人曾發動叛亂,事情平定後,逃到準噶爾躲了起來。這不就是個理由。
噶爾丹策零見清軍來勢洶洶,深知毫無準備的自己,肯定無法跟清軍對抗。於是立馬獻媚,不僅把羅卜藏丹津五花大綁送回清朝,還説了一大筐好聽話,各種承諾不會對抗大清。雍正吃軟不吃硬,耳根子一軟,就下令暫緩進攻一年,將傅爾丹和嶽鍾琪都召回了京城。
和通泊之戰清軍慘敗,京城八旗家家掛白
眼看着敵方將領都走了,噶爾丹策零趕緊準備。自家老大走了,清軍們終日裏無所事事,除了逗狗遛鳥,就是追求享樂,早已沒了當年吃苦耐勞的精神。噶爾丹策零看到這一情況後,決定發動突襲。
雍正八年,他派遣手下將領率兵兩萬,突襲位於科舍圖的清軍,一戰大勝。次年,眼看清軍在科目多築城,噶爾丹策零意識到要改變策略。於是,他派遣手下作為間諜,故意讓清軍抓獲,然後把“情報”交代給他們。傅爾丹立功心切,毫不猶豫就相信了,不想鑽入了噶爾丹策零在博克託嶺設下的圈套。
無奈之下,傅爾丹決定向和通泊突圍,將軍隊分為5隊。發現對方意圖後,準噶爾軍全力進攻,清軍一直打到天黑,仍然沒有突圍出去。
這場戰爭從6月21日打到24日,5路分隊全部潰敗,傅爾丹原先攜帶的數萬精鋭,最後竟只剩2000多人。經此一戰,清軍的精鋭部隊幾乎全部覆滅,17位高級將領中,高達13位戰死或自殺,損失慘重。這些八旗子弟的家屬們,為了緬懷家人,家家戴孝,京城放眼望去,一片悽然的白色。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