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傳播學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

人民網北京4月1日電 (記者孫競)為回望中國傳播學的發展歷程,明確新時代中國傳播學的發展方向,3月26日,新時代中國傳播學研討會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召開。會議由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共同主辦。

新時代中國傳播學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崔士鑫致辭

開幕式上,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崔士鑫在致辭中表示,面對新時代新徵程新任務,建設面向未來的新時代中國傳播學是十分緊迫而重要的課題,要完成這一目標,一是着眼於傳播中國價值,明確努力方向;二是着眼於尋求普遍規律,拓展研究領域;三是着眼於培養時代新人,打造人才隊伍。崔士鑫表示,人民日報社作為與清華大學共建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部校共建單位,願與學院等學界業界一道深化協作、攜手並進,共同為新時代中國新聞傳播事業發展、為建設新時代中國傳播學打造優質人才隊伍,貢獻智慧力量。

新時代中國傳播學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

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致辭

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認為,共同探討新時代中國傳播學的未來、共同研究如何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學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希望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能在各界同仁的幫助下,本着“吸收外來、不忘本來、開創未來”的態度,為推動中國新聞傳播學的發展、解決國家發展的關鍵問題作出理論貢獻與學術創新。

新時代中國傳播學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昌鳳發言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昌鳳表示,解決中國問題、造福中國人民,是中國傳播學的重要使命。在建院二十週年之際,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願和各位同仁攜手助力中國新聞傳播學的建設。

上午的主題論壇由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周慶安主持。

新時代中國傳播學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

與會嘉賓參與主題論壇研討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鬍正榮表示,當前中國的傳播學正面臨着一個歷史化的轉型期。一方面,國際歷史範式的轉型亟需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作為回應;另一方面,全球範圍內理論和實踐範式的轉型帶來了社會鏈接的重組與社會發展結構的重構,這就要求學界能夠及時將實踐中新的傳播現象與經驗概念化、範疇化、框架化並最終普遍化。

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趙月枝表示,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傳播主體,在社會實踐中有許多值得學界關注的經驗與啓示,因此中國的學者更要着眼於“真研究”“真問題”,真正做到基於實踐。

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學部長高曉虹認為,建設當代的中國新聞傳播學是極為重要的戰略任務,要完成這一任務,一方面要突破現有認識,不再把傳播學簡單地視作“舶來品”,要看到中國歷史文化中豐富的研究資源;另一方面要突出“新時代”,明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研究立場。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黨委書記張輝鋒提出,隨着社會日益複雜、問題日益重大,交叉學科與新學科的建設顯得愈發重要,新時代中國的傳播學應更具包容性,吸納經濟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理論,開闢更多研究視角,這也是當前大力加強新文科建設的題中之義。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隋巖認為,新時代中國傳播學要充分發揮善於發現和善於引領的優勢,藉助多學科力量實現發展。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黨委書記張濤甫提出,要針對當前的知識生產結構做好“加減法”,構建我們自己主體性的知識,並在此基礎上最終構建一套邏輯自恰且能有效回答來自實踐的重大命題、與中國傳統實踐無縫對接的理論話語體系。

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王潤澤肯定了當前國內新聞傳播學研究實踐轉向的重要性,並提出我們應當在業務、理論和歷史三個層面的研究中實現實踐對於新聞學知識體系構建創新的路徑指引。

新華社研究院院長劉剛指出,堅持黨性原則,堅持“守正創新”,對於中國新聞傳播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新時代中國傳播學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

與會嘉賓參與座談會研討

下午的座談會由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助理、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虞鑫主持,與會學者們就加拿大著名學者達拉斯·斯麥茲所著《依附之路》中文版出版問世之際,圍繞中國傳播學研究的相關範圍和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最後,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彬和趙月枝對本次研討會進行了總結。

新時代中國傳播學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

與會嘉賓合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80 字。

轉載請註明: 新時代中國傳播學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