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專業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基礎平台和基本單元,專業的質量和結構,直接關係高等教育支撐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直接影響高校立德樹人的成效。
近年來,駐青高校瞄準新興產業發展需要,持續推動專業“迭代升級”,新增人工智能、機器人、大數據、智慧農業等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專業,淘汰不能適應社會變化需求和就業率過低的專業,以提高服務國家、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為產業發展賦能。
四年增加百餘專業,過半屬於“四新”
2018年以來,教育部相繼公佈了《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關於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等文件,提出建設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示範性本科專業,引領帶動高校優化專業結構、促進專業建設質量提升,推動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此後“四新”專業成為高校關注的熱點。
日前,教育部公佈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駐青9所高校共新增了28個專業,其中備案專業24個,審批專業4個。新增專業中,約三分之一的專業與新工科、新農科等有關。
實際上,駐青高校的專業變化已經持續了三四年。在教育部公佈的2018到2021年度高校本科專業調整目錄中,駐青各高校共新增了約120個專業,其中過半是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專業。這些專業都呈現出了交叉融合、跨學科的特點,多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緊密結合。同時,新增的“四新”專業中,與“智造”聯繫最為緊密的“新工科”專業又佔了絕大多數。
“高校新增‘四新’專業,不僅是為了契合社會需求,培養社會需要的,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所需的緊缺人才,也是為了優化高校專業結構佈局,提高整體競爭力。”山東科技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劉冰介紹。
青島科技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於江波表示,新增專業除了考慮社會需求、產業需求、專業前景,還要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專業基礎等進行“頂層設計”。專業調整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部分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就業率過低的專業就會被淘汰。教育主管部門、高校均有專業淘汰預警機制,相關專業連續幾年就業率低,就會逐步被淘汰。
專業產業深度融合,為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技術支撐
“專業與產業深度融合,才能更有生命力。”採訪中,多所駐青高校相關負責人均表示,新增專業既是為了響應國家戰略,培養複合型人才,也重點考慮了與山東、青島等地方產業發展的結合性、高適配性,以增強專業服務產業的能力。
“學校今年新增了兩個新工科專業,其中生物製藥專業對應的就是青島‘十四五’期間要重點發展的生物醫藥產業。”劉冰介紹。他表示,青島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扶持力度居全國前列、省內首位,生物製藥已成為山東省和青島市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
“機構數據顯示,未來5到10年市場急需的人才中,生物製藥上中下游技術人才的需求將位列各行業前10名。我們的調研分析顯示,未來5年,山東地區生物製藥產業對高端生物製藥技能人才需求量不少於2500人/年,算上自然更新人員,每年需要生物製藥專業人員3500人以上,這是社會經濟對生物製藥專業人才需求旺盛的重要‘窗口期’。”劉冰介紹,學校增設生物製藥專業,培養高層次、高水平的生物製藥領域的專業人才就是在賦能山東、青島產業發展。
此前高校新增的專業在賦能青島產業發展方面的效果也正在逐步顯現。青島理工大學於2019年開始招收智能建造專業學生,是全國率先獲批智能建造專業的七所高校之一。該專業積極研發建築信息模型底層建模技術,參與了地方標準《青島市智慧化工地建設與評價標準》、《青島市智慧化工地管理服務平台接口規範》的編制和評審,參與了青島市城市信息模型平台的建設,《濱海複雜交通樞紐機場智能建造關鍵技術及其應用》獲青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其專業建設成為智慧青島、數字青島建設的重要智力支撐。
在2018年度專業調整中,青島科技大學新增了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機器人工程、智能製造工程等4個新工科專業,今年就將有畢業生走向工作崗位。從目前的就業情況統計看,4個專業中除了考研的學生,其他人在求職市場都是“香餑餑”,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應聘到了賽輪、軟控、海信、歌爾等高端製造企業。他們將憑藉紮實的專業能力,更好助力企業發展,助力青島相關產業發展。於江波還特別強調,我省近年來持續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高新技術企業越來越多,產業結構更加合理,企業發展前景、畢業薪資待遇等與南方一些企業相比,也具備了相當的競爭力,“恰好高校專業設置與當地經濟發展相匹配,這是很多學生選擇留青、留魯就業的主要原因。”
專業產業“雙向奔赴”,相互賦能實現共贏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讓人才更加符合產業需要,高校新增專業建設與企業、產業關係更加密切。
今年1月,山東科技大學已與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簽署合作協議,共建生物製藥現代產業學院。雙方將合作共建師資隊伍、產學研合作平台、課程、實習實訓基地,聯合培養生物製藥創新型人才。“華大基因的專家、技術人員參與學生培養工作,密切了課堂與產業的聯繫,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也可以更好推動產業發展。”劉冰介紹,“高校專業與企業產業‘雙向奔赴’,相互賦能,實現共贏。”
目前,我市正在加緊推進數字青島建設,以確保數字城市建設保持在全國“第一梯隊”,而這需要專業人才的支撐。據青島理工大學教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360集團此前已與青島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圍繞工業互聯網、信息安全、智慧城市、新基建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從技術、人才、資源全方位賦能青島。學校新增的網絡空間安全專業培養方案與企業需求高度重合,目前正在與360網絡安全學院開展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合作,包括共建產業學院、共建學科實驗室等,“未來學校網絡空間安全將會着力人才培養,打破企業與高校的壁壘,為山東、青島等屬地輸送優秀的網絡空間安全專業人才。”
除此之外,部分民辦駐青高校也定位於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比如青島恆星科技學院新增了與青島高端裝備產業、高端農業產業相關的智能製造工程、智慧農業等專業;青島黃海學院新增了智能交互設計專業以進一步壯大智能製造工程、機器人工程等智能製造專業羣,讓學生更擅長“實戰”,以便更好支撐青島先進製造業發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世鋒)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