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全網刷屏,看哭上億人:這個謊言,是時候被揭穿了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經典

作者 | 桑梓

先來説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江西銅鼓縣,

作為“江西最窮四大縣之一”,

它的經濟文化水平十分落後,

只有一所高中。

可就是這樣一個山溝溝,

徐皛玥卻考出了當地文科最好成績,

英語和數學將近滿分,

總分663分。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江蘇農村家庭,

父母一個務工,一個務農,

倆人大字不識,家境貧窮,

卻培養出了2個清華,1個211。

今年,最小的兒子劉振傲也被清華錄取。

這些寒門貴子,

絕不是個例——

瀋陽農村的張詩涵,

高三備考這年困難重重。

一來家裏沒有網,

為了準時上課,

她只能把凳子搬到大棚旁邊,

蹭鄰居家的網。

二來家裏沒有打印機,

為了不耽誤考試,

她只得把試題傳給爸爸,

讓爸爸跑去鎮上打印社,

再把試卷帶回來。

如此不易,

她卻考出了678的高分。

湖南張家界的鐘朋辰,

父母皆是農民。

為供孩子讀書,

媽媽有空就打點零工,

做做保潔。

查成績那天,

鍾朋辰取得了652分高分,

他興高采烈地來到風景區打掃衞生:

“我終於有空幫媽媽幹活啦!”

看着這些故事,

總覺得非常動人。

時不時會聽人説,

寒門再難出貴子,

甚至因此否定努力讀書的意義。

讀書確實不是唯一的出路,

但是讀書絕對可以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乃至擁有更精彩的人生。

大涼山小夥蘇正民的畢業論文,

洋洋灑灑6000多字,

一度刷屏了全網。

他是今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優秀畢業生。

從放羊娃到高材生,

他的故事值得所有人聽一聽。

蘇正民出生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深山裏,

生下來營養不良,只能靠野菜充飢。

當時每家每户養活一個孩子尚且困難,

更別説送去讀書求學。

而父親卻與全村人背道而馳,

將他送進學校。

説是學校,

其實就是黃土壘起來的幾間泥瓦房而已,

常常是屋外下大雨,教室下小雨,

光是上學就要走3個小時的山路。

為了支撐他上學,

母親白天掃大街,

晚上兼職種地,

父親白天在磚廠燒磚,

晚上去打零工。

蘇正民小學畢業後,

好不容易考上了涼山州數一數二的中學,

卻因為煤煙味的破舊衣裳和矮小的身高,

成了被嘲諷的對象。

與此同時,家裏的頂樑柱垮了,

父親積勞成疾,

患上多種疾病,

欠下無數外債。

為幫助家裏走出難關,

蘇正民只好輟學務農,

整日面朝黃土背朝天。

直到幫助了幾萬名涼山貧寒學生重返校園的張媽媽出現,

他才又一次得到了受教育的機會。

他如願參加高考,

一舉考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走出了大山。

十餘載求學路,

一路崎嶇不平,

他卻成了深山裏的一束光,

照亮了整座深山。

他走上百生講壇舞台,

發起涼山兒童助學計劃,

資助了65名涼山貧寒學子。

疫情來臨之際,

他第一時間報名志願者,

為249户武漢居民提供生活需求等服務。

家鄉血站面臨嚴重缺血,

他第一時間衝往現場,

累計獻血32次。

家鄉發生森林大火,

他立即加入志願工作,

不眠不休連續工作了90個小時。

看到這,我五味雜陳。

你説寒門難出貴子?

不,不是的。

不是每個人都輸在起跑線上,

有人生來就是自己的起跑線;

也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踩在父輩的肩膀看世界,

有的人,他自己踮踮腳就可以抓住浩瀚星河。

雖腳下泥濘,

可內心堅強有韌力,

這,才是真正的寒門貴子!

最後,

還想説一個故事。

“我覺得他們應該羨慕我的家庭,

我媽媽那麼好,

姥姥姥爺那麼好,

我的每一個家人都那麼好。”

説這話的,

是2017年河北省理科狀元龐眾望。

他擁有一個很困難的家庭。

父親患有先天性精神疾病,

母親癱瘓,半身截肢,

而他也被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

6歲開始,

為了早日還清家裏外債,

他放學後去撿廢品,

一次能掙幾毛錢。

錢不多,

卻承載着整個家庭的希望。

好不容易債快還完了,

媽媽又因為營養不良被送進醫院。

那之後,

他一邊學習一邊去菜市場撿菜葉,

無數個日夜裏,

他翻起課本對自己説道:

“我一定要通過讀書,

來改變自己家庭的命運。”

少年的誓言在黑夜中格外閃亮,

就連烏雲也為他讓了路。

2017年高考,

龐眾望以744的高分被清華大學錄取,

而今5年過去了,

他已經成為了清華的在讀博士生。

命運給了他一個比所有人都要低的起點,

他卻不墜青雲之志,

把有限的籌碼發揮到了極致。

所以,

我從不信什麼寒門難出貴子,

更不信什麼讀書無用論。

我只相信,

當你讀的書越多,

你的底氣才會越來越足,

手中的資源才會越來越多。

與天下所有學子共勉。

—— End ——

作者:桑梓,用心寫字,用愛成文。專注婚姻、育兒類文章,讓您在婚姻、育兒路上少走彎路。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