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以培養學生自信心為核心

教育要以培養學生自信心為核心

我們選陽光、樂觀、肯吃苦、自信的孩子,不太看重基礎知識。

一個人對某個事物的理解、酷愛和創新,一定有自信心在支撐。很難想象一個人對一件事毫無自信,他還能創新。

——方濱興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龍錕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耀燁

數字經濟越發達,依賴數字網絡體系的行業更多,網絡安全壓力越大。如果黑客入侵供電系統,全城可能停電。如果黑客操縱核電廠的傳感器,生命便會受到放射性物質的危害……所以建設強有力的網絡安全隊伍,已成為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

2013年,中國權威網絡安全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因健康原因辭去北郵校長職務,但他一直放不下教育。帶着為國家培養網絡安全人才的心願,方濱興三年前帶領團隊創建了廣州大學網絡空間先進技術研究院並創辦了研究生創新班“方濱興班”(簡稱“方班”)。

當院士來到“雙非”(非985和非211高校)辦學,報考者就會面臨兩難選擇,如果成為“院士門生”,最後拿的就是“雙非”的學位。現實中更多人在乎後者。所以在外界看來,方班的生源不太理想。

方濱興不把生源看得特別重要,在他看來,學生如寶石,“直接收集已經發光的寶石不值得炫耀,教師的責任就應該讓寶石去掉粗糙的外皮,展示奪目的光彩。”

在過去的一年多里,在IJCAI-19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對抗算法競賽無目標攻擊任務線上賽、2020微軟“創新杯”廣東省區域賽決賽等多個國際國內大賽上,方班學生均獲冠軍。他們是網絡與空間安全領域的一匹“黑馬”。方濱興在朋友圈裏從不掩飾對學生的喜愛。“太愛這羣孩子了,真想把他們留在身邊。一羣不曾被發現,事實上卻很出色的研究生。985、211都不重要,成績才是金標準!”

培養學生自信心是這場教育探索的核心。在方濱興看來,創新如同走進“無人區”,不能左顧右盼,即便看不見了也要往前走。設立研討廳的目的是培養自信,學生應該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觀點,並堅信自己走在“無人區”。方濱興特別看重學生對某個專業領域的進取心和悟性,哪怕基礎知識不夠也沒關係。方班設有夏令營,在入學前就會給學生補短板。

為了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潛能和愛好,方班給了學生不同一般的話語權。廣州大學網絡空間先進技術研究院在網絡安全、人工智能、物聯網、信息計算、大數據等熱點領域均有涉獵,而方班採用了“後選導師制”,即研究生進入“方班”的第一學期不需馬上選導師,而是充分參與各個研究項目,第二學期再結合自己的興趣來選導師。方濱興盡可能拿出了所有資源來支持方班的教學。他是中國網絡空間安全人才教育論壇的理事長。論壇的成員單位都是國內頂尖的高校和企業,這些資源都開放給方班。諸多學術大咖和企業的技術專家們也常來此做學術報告和學術交流,這給學生了解前沿的技術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窗口。

方班學生何陸瀟涵説,當自己作為第一屆學生招進來時,很多人都不知道方班,但現在她感恩能來這裏學習。“我們感受到壓力,那是一種被重視的壓力。”她説。

方濱興倡導老師們像對待“朋友的孩子”一樣對待學生,並堅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負責任的老師”。方濱興珍藏着方班全體同學寄來的教師節賀卡,上面用代碼的格式傳遞着“一日師長,一期緣分、一世恩情”的感恩之心。方濱興説,這是愛的收穫。

對話

有自信 才有創新

記者:您為什麼選擇廣州大學來辦學?很多報考者會顧慮廣州大學“雙非”身份,這客觀上會影響生源。

方濱興:第一,在“雙非”高校辦學可體現教學方法的重要性,而在985、211學校,教學方法顯示不出來。生源不太好,教育方法就能展示魅力。如果學生提高很快,我們辦教育的人特別有成就感。

第二,“雙非”高校會有更多改革的空間。如果在985、211高校,調整空間沒有那麼大。有時強者容易輸不起,弱者輸得起就願意改革,改革迫切性更高。從這個角度看,廣州大學特別適合做這種教育試驗,只要不突破教育部的規定,學校給予特別寬泛的自由。

記者:你們也會篩選學生,不過一些來自985、211高校的學生也可能無法入圍。但你們也會選擇一些怪才偏才,甚至不是相關專業的學生。請問篩選標準是什麼?

方濱興:我們選陽光、樂觀、肯吃苦、自信的孩子,不太看重基礎知識。如果學生告訴我們“會什麼”,我們就要考察他是不是真的會、真的懂。如果這個學生覺得自己懂了,其實不是真的懂,那就不太好。事實上有學生考試能得高分,但是他並不是真的懂。

記者:方班作為一個研究生班,有自己的班徽,這並不多見。您覺得方班的學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價值觀?

方濱興:要有一個協同團結的心態。我們搞班徽,也是讓他們形成共同價值觀,網絡安全靠單打獨鬥肯定不行,最後要靠集體力量。有了班徽,他們要對得起集體榮譽,要為榮譽而付出,為榮譽而戰。

記者:方班的學生已在國際國內大賽上多次奪魁。方班的教育模式有很多創新之處和經驗,請您總結一下?

方濱興:第一是以培養學生自信心為核心。一個人對某個事物的理解、酷愛和創新,一定有自信心在支撐。很難想象一個人對一件事毫無自信,他還能創新。

第二,教師和學生儘量多接觸。在家庭,子女是在和家長“交互”中成長。在學校,學生是在和老師“交互”中成長。要是不“交互”,學生自己在家學,學校沒有辦下去的意義。所以方班老師比較投入。

教育部倡導教授必須給本科生上課,這就是倡導投入,讓師生有更多的“交互”。否則高校教授們都在搞科研,高校就跟研究院差不多了。我認同教育部這種做法,教師要和學生有一個比較密集的接觸。

第三,我們給學生很多話語權。學生有很多選擇的資源,因為來自興趣的學習驅動力是最大的,不能是被迫的學習。所以方班學生的選擇面比較寬,學生可以提一些建議,可以有自己的選擇。

來源:廣州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99 字。

轉載請註明: 教育要以培養學生自信心為核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