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 英法聯軍的吃飯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文|陳卿美

1857年(咸豐七年),英法聯軍入侵中國。從廣東一路北上天津,繼而殺入北京,一把火燒了圓明園。拋開侵略不談、拋開家與國不論,只説説這支遠征軍部隊在中國征戰過程中是如何解決伙食問題的。

軍隊出征作戰,伙食保障是最重要的軍需給養。吃得好,才能打得好,吃飯問題直接決定着戰鬥力。英法聯軍遠離故土,在中國長途征戰,對後勤保障是一個極大的考驗。英法聯軍北上天津時,人數達到最多,其中英軍18000餘人,法軍7000餘人,英艦73艘,法艦32艘。2.5萬人的部隊,每天糧食、蔬菜的消耗量巨大,他們是如何解決的呢?

首先,在英法聯軍的部隊中有專門的軍需部門,負責採購。英國隨軍翻譯斯温霍在其《1860年華北戰役紀要》一書中有提到這個細節。1860年7月,英法聯軍先頭部隊抵達遼寧渤海灣一帶,並將此作為物資補給基地。軍需官負責出面採購食物,但當地村民聽説洋人來了,都嚇跑了。軍需官只能帶着翻譯四處做村民的工作,保證不侵害他們,並高價購買食物。

軍需官購買物資,不是去外面四處出擊,而是引導村民集中到騎兵營附近,形成一個交易集市。這種方式是英法聯軍常用的方法,在其它相關史料中也屢次提到。聯軍出手確實大方,買東西的價格遠高於市場價,周邊村民都非常願意賣東西給洋人。相比殘暴、搶劫的清兵,洋鬼子實在文明太多。

周邊村民聞風而動,牛啊、羊啊,送到哪裏去……聯軍翻譯負責與村民砍價、屠夫負責估算肉產量。一頭綿羊12先令6便士、一頭山羊5先令。當然,還有各種新鮮的蔬菜、水果。集市每天都存在,而且參與的村民的越來越多。在天津時,聯軍還經常到附近鄉鎮去趕大集,偶爾採購些松雞、禾雀吃,兩三便士就能買到一隻松雞。

英軍牧師麥吉在《我們是如何進入北京——1860年在中國戰役的記述》一書中還提到一個細節,那就是在這個自建集市旁邊,軍官還養起了雞,公雞、母雞都有。一方面可以吃雞蛋、雞肉,另一方面還可以作為消遣。

除了在當地採購外,英法聯軍在軍艦上還儲存有大量食物。當地採購可以保證食物的新鮮,船上儲存主要保證海上航行或以備不時之需。比如每艘軍艦上都要超大的食品櫃,存儲着肉食、蔬菜、水果,還有啤酒、葡萄酒。在天津過冬時,“斯蘭尼號”炮艦的甲板上就有一條很長的食品櫃,裏邊有各種肉食,整羊、半邊牛肉、野雞、針尾松雞 、野鴨、兔子、鹿。

冷知識: 英法聯軍的吃飯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從史料記載來看,聯軍,尤其是英軍不喜歡吃豬肉,他們認為,豬生活的環境過於骯髒。法軍似乎沒有什麼禁忌,在天津北塘時,法軍來復槍團的士兵則經常吃豬肉,遭到英國人的鄙視。奇怪的是,吃魚蝦也比較少提及,聯軍在天津停留很長時間,幾乎很少看到吃河鮮、海鮮的記載。有士兵到村莊裏,發現有村民燻魚,聞到那個味道甚至要嘔吐。相反,牛羊肉則是聯軍肉食的首選。他們認為天津的牛羊肉非常不錯,一是供應充足,二是新鮮好吃。

聯軍似乎也少有吃米麪的習慣。北塘的村民曾給聯軍送過魚、大米、綿羊、家禽。但關於面的記載則比較少。但聯軍是吃麪包、餅乾的,而且是主食。麪包雖説可以長期儲存,但畢竟還要製作新鮮的。在史料中,多次提到聯軍攜帶有烤箱。麪包就是烤箱出來的,由此也可以證明,聯軍是使用過麪粉的。在進京路過武清河西務時,聯軍在空無一人的村莊裏發現了很多穀物,但苦於無法碾成麪粉,當地村民也不願意幫忙。

聯軍的烤箱當然不是電烤箱,顯然應該是一種靠火加熱才能使用的簡易烤箱。除了烤麪包外,還可烤制一些肉食、蔬菜,或加熱其它食物。洋人不像中國人,會炒菜,他們大都只會將蔬菜烤着吃。如紅薯、洋芋、土豆。土豆是英國人的最愛,烤土豆也就成了聯軍常吃的菜餚。在塘沽打完仗後,發生過一個有趣的事情。一個英軍軍官吩咐軍中奴僕,把靴子上蠟,再烤點燻肉。結果,這個奴僕不知道怎麼回事,給燻肉上了蠟,把靴子給烤了,惹得軍官大怒。從烤箱基本可以看出,聯軍吃麪包要烤,蔬菜要烤,肉食要烤,燒烤就是聯軍最常見的烹飪方式。

如果不趕路、不打仗,聯軍的吃飯問題基本都在營地或艦船上解決。如果外出作戰,士兵就要隨身攜帶乾糧,每個士兵均裝備有飯盒與食品袋。按規定,士兵要攜帶三天的口糧。部分聯軍士兵在塘沽向天津推進的過程中,士兵在一個村莊旁休整吃飯。隨身攜帶的是一罐醃肉、火腿三明治、約克郡餡餅、麪包。當然,麪包要用烤箱烤一下。另外,還有雪利酒和兑水的白蘭地。看起來伙食不錯,但並不是每次都保證三天的口糧,在北塘河登陸時,英軍就曾抱怨,肉食太少,根本維持不了三天。畢竟是戰爭時期,伙食變化也很大。有時很豐盛,牛羊肉、雞鴨肉、新鮮的蔬菜,還有色拉。但緊張的時候,用英軍的形容,只有比鞋底還堅硬粗糙的牛肉加餅乾。

聯軍極少吃死的動物,可能是習俗的問題,也可能是怕傳染疾病。不過,法軍出現過吃死狗的現象。有兩位軍官某天晚上,或許突然想大餐一頓,便吩咐馬耳他籍的廚師去做三份晚餐。但根本沒有什麼食物,軍官下令廚師去找朋友借,借不到自己去想辦法。總之,想盡一切辦法要把晚餐做好。最後,廚師還真做出了美味的大塊肉排,軍官大快朵頤很爽。但躺在牀上後,他們開始懷疑肉排的來歷,越想越不對勁。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頭天下午一匹死馬的背脊骨處被切斷,少了一大塊,缺失的形狀與昨晚吃的肉排形狀很相似。軍官大怒,要找廚師算賬,但廚師早撒丫子跑了。

再説喝的方面,除了隨身攜帶有酒、水以外,聯軍還有咖啡、可樂、牛奶、茶喝。喝咖啡只有在營房休閒的時間才可以喝到,大概是需要現磨咖啡豆的原因,比較耗費時間。牛奶在中國極少喝到,但在聯軍的醫院裏,傷病員可以喝到牛奶,很可能是作為營養品服用。可樂汽水並不是每人都能隨身攜帶,但在外出作戰時,有的士兵是可以喝到的。“可可飲料”不知道是不是“可樂”。啤酒、葡萄酒、香檳也是聯軍常喝飲料,基本也只能在營房與軍艦裏才能享用到。

至於喝茶,則是要拜中國人所賜。聯軍喝茶沒有不習慣,甚至天天都要喝茶。或許是因為中國茶葉很早就傳入到了歐洲。聯軍喝茶,一是中國人贈送的茶葉,另外就是到茶館裏喝茶。在北塘鎮裏,聯軍三五人去茶館喝茶,得到老闆的熱情招待。在天津城裏,聯軍也會去喝茶,茶館老闆可以説簡單的英文,另外還會拿出蛋糕招待客人。

除了飲料,就是基本生活用水。飲料可以不喝,但水不能不喝。聯軍解決吃水問題不難,跟買食物是一樣。比如去茶館喝茶時,聯軍發現茶館有陶缸裝了一大缸清澈的涼水,便花了半個銀元買走了。另外,在中國每家每户中都有水缸存水。北塘村民比較特殊,冬天將冰塊儲存,夏天就變成了水。聯軍每到一處,開始中國村民都是四散奔逃,聯軍取水非常方便。如果村民覺得洋人容易接近,聯軍也會花錢買水。

英法聯軍是侵略者,有沒有因此搶劫呢?答案是有,但很少。比如法軍曾搶過村民的豬,但遭到了鞭打。英法聯軍嚴格規定,禁止搶劫村民財物。否則也不會出現集市交易,更不會出現村民友善對待聯軍的情況。真正搶劫的都是僱傭的廣東、香港苦力。這個事情不能多説,否則有美化侵略者的嫌疑,但史實如此。

在八里橋時,北京同仁堂的老闆趕着500頭羊、50頭牛和無數糖果去慰問英法聯軍,結果被聯軍拒絕,聯軍堅持要出錢購買。同仁堂老闆又堅持不收錢,最後只好把牛羊帶回,半路竟然被清兵搶走了。你説諷刺不諷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92 字。

轉載請註明: 冷知識: 英法聯軍的吃飯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