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
作者:艾萍嬌(教育研究者)
近日,據新聞報道,我國2019年高職擴招116萬人,超額完成預期任務,今年的高職擴招工作進展也比較順利,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今明兩年繼續擴招200萬人。
不僅高職“大擴招”,我國研究生和專升本也大幅擴招。根據教育部此前公佈的數據,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同比增加18.9萬,達到100萬,普通高校專升本規模同比增加32.2萬人。今年9月發佈的《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博士研究生招生規模適度超前佈局,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穩步擴大。
高職、專升本、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一路擴招,對於正面臨就業與升學關口的高中畢業生(中職畢業生)、高職畢業生,以及本科畢業生、碩士畢業生來説,無疑是利好。這意味着升學機會的增加,可以通過升學來緩解眼下的就業難題,同時也可提升自己的學歷層次,以便在未來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
但是,這也引發了一些輿論質疑:以擴招來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把教育作為就業的“蓄水池”,如果不能保障擴招之後的人才培養質量,這種做法只能短暫延緩就業壓力。與此同時,還會導致高等教育結構與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脱節,製造“學歷高消費”“學歷貶值”與“教育浪費”。
分析下來,人們贊同的是高等教育適度擴招,不贊成的是簡單為緩解就業難而擴招。擴招必須由每所高校根據本身的辦學定位、辦學條件,基於保障培養質量、堅持辦學特色進行論證,確定要不要擴招、擴招規模應該多大。不能一哄而上、不顧辦學質量和特色而盲目擴招。不管高校是否承認,隨着招生規模增加,招生門檻也會降低,這就要求高校必須推進“寬進嚴出”的招生培養模式。如果在招生門檻降低後,不能堅持培養質量標準,就會導致事實上的學歷貶值問題。
諸多跡象表明,接下來幾年,我國研究生教育將進入新一輪擴招週期。雖然我國研究生在校生規模已達300萬人,但一些研究者指出,我國的千人註冊研究生數剛剛超過2,遠低於發達國家7或8的水平。如果把千人註冊研究生數提高到4,我國研究生在校生規模將達到560萬人,每年的招生規模為180萬到190萬人,而現在只有100萬人,有着較大的擴招、發展空間。
一方面,隨着近些年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的發展壯大,這些院校也有申請碩士點、博士點,發展研究生教育的訴求。何況,2020年的研究生報考人數已經達到341萬人,預計2021年的考研人數將突破400萬人。供需兩端都對研究生的擴招提出了新的需求。
另一方面,擴招不是算術題,必須考慮對整體教育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影響。毫無疑問,隨着擴招,尤其是研究生擴招,這會進一步刺激我國整體教育的學歷導向,很多學生會以提升學歷為目的來進行學業發展規劃。同樣的問題也會出現在職業院校,本來中職學校、高職院校應該以就業為導向辦學,培養學生的就業技能,這些院校在擴招的背景下,很可能不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而是以學歷為導向辦學,以“中職畢業升高職,高職畢業升本科”來組織教學。
因此,適度擴招的同時,要堅持教育的規律,保障教育質量。《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就指出,要以服務需求為導向,合理擴大人才培養規模。堅持供給與需求相匹配、數量與質量相統一,保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培養能力相匹配的研究生教育發展節奏。質量是發展教育的生命線,以質量為保障擴大教育規模,才能解決現實教育問題、社會問題,避免製造連帶問題。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11日 0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