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崇禎皇帝信心滿滿地讓洪承疇督師遼東,成為了新任的薊遼總督。按照洪承疇在關內的表現來看,讓他解決東北事務,應該問題不大。
這或許是崇禎皇帝最後一次對東北局勢抱有信心了,關外是否能夠反敗為勝,就看洪承疇的了,那麼洪承疇是怎麼表現的呢?
一、洪承疇兵敗被俘虜。
洪承疇出任薊遼總督,帶着自己的陝西兵馬前往關外。這個時候
一時間,洪承疇手握13萬大軍,全都是大明朝最精鋭的部隊。洪承疇的計劃是慢慢往前逼近,爭取步步為營。這也是孫承宗、袁崇煥等人昔日的主張。
不得已之下,洪承疇只好出兵向前挺進,結果前面面對多爾袞,後面又遭到了皇太極的包抄。使得明軍糧道被切斷了,洪承疇帶領的13萬大軍,沒有了任何退路。
洪承疇心裏慌啊,立刻召集八大總兵商量決一死戰的事情。大家約定了第二天一起突圍,可是當天晚上,大同總兵王樸卻在會議結束以後,率先帶着自己的人馬跑路了!
吳三桂一看王樸跑了,自己也連忙帶着本部人馬跑路,他們倆倒是跑得快,結果導致13萬明朝軍隊一片大亂。
長達半年的困守,使得洪承疇的部隊鋭氣全無,多次突圍無果,城中糧草斷絕。在這種情況下,洪承疇兵敗被俘虜。
二、洪承疇的失敗,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如果這場戰鬥,完全按照洪承疇自己的意思來辦,完全是可以打贏的。因為他們可以步步為營,穩打穩紮。可惜最後完全違背了洪承疇這個主帥的意願,我們簡單看看洪承疇失敗的幾個重要原因。
也就是説這場仗表面上是洪承疇在指揮,實際上就是崇禎和陳新甲在指揮。洪承疇終於體會到了當年孫承宗、袁崇煥這些人的無奈了。
主帥指揮不動手底下的將領,這對洪承疇來説是致命的。因此王樸、吳三桂等人,才會違背會議精神,擅自突圍。他們倒是保住了實力,可是卻害慘了洪承疇。
他駐紮在松山、杏山之間,這裏屬於明軍的南側。而濟爾哈朗的部隊則被安排攻打錦州外城,切斷明軍的糧道,使得洪承疇無路可歸。
這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洪承疇最後的失敗。可以説,洪承疇是被關內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什麼樣的單子都敢接。有些業務員只能做國內的單子,卻偏偏要做外貿,這不是找死嗎?
三、兵敗不是投降的原因。
洪承疇苦守長達半年以後,最終還是被皇太極的人馬給攻破了。無奈之下洪承疇就這麼成了俘虜。
當時有人從前線跑回來,告訴崇禎皇帝,洪承疇兵敗以後,不肯投降,所以英勇犧牲了。
結果洪承疇在絕食四天以後,第五天便選擇了投降皇太極。他的威望極高,有了洪承疇這枚棋子,滿清入關以後,可就順利多了。
總結:洪承疇對清朝的幫助相當大。
為什麼説洪承疇的投降,影響極大呢?因為這個人在中原地區的威信是很高的,連他都投降了,你覺得其他那些搖擺不定的人,會怎麼選呢?
參考資料:《明史》、《清史稿》
讀明朝的歷史,建議可以讀一讀這套《明朝那些事兒》,不僅文采風趣,而且內容詳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