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學生同樣讀高中,一個“住校”一個“走讀”,高考後差距明顯
高考是非常重要的一場考試,決定了你會考上什麼樣的大學,將來過怎樣的生活,所以,高中三年,一點都馬虎不得,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要儘量做到萬無一失。
因此,很多家長糾結,是否讓孩子住校?選擇住校能節省很多時間,課下還有時間詢問老師問題,學校管理嚴格,不用擔心孩子看電視玩手機,走讀的話,生活得會舒適一些,家長也更放心,在家學習時間還能久一點。
到底該怎麼選呢?我們做一個假設,同樣讀高中的兩名學生,一個“住校”一個“走讀”,看看3年後的高考有什麼同。
區別一:生活環境不同
學校宿舍環境再好,也沒有家裏舒適,一般高中宿舍是4-8人寢,集體環境難以保證安靜,畢竟,每個學生的生活習慣不同,所以,有時很難靜下心來學習,並且,寢室熄燈比較早,學生想多學一會兒,就比較不方便。
雖然高中多半時間是學習,但住在一起,避免不了會有摩擦,有了矛盾,就更會影響情緒,難以集中精力學習,嚴重的會自閉,這對於身心發展都不利,在家就不一樣了,有了高中生的家庭,幾乎都開啓了靜音模式,就怕打擾孩子學習。
區別二:狀態不同
住宿的學生,學校管理很嚴格,不會接觸過多的電子產品,學生自律性會更強,固定的作息時間,也能讓學生得到充分的休息,而且,一些學校會組織住校生跑早操,身體也能得到鍛鍊。
走讀的學生,不包括有學區房的家庭,上下學的路上會耽誤一段時間,還會讓身體疲乏,回家後一直學習,經常學到深夜,休息不好,又不做體育鍛煉,所以身體素質相對較弱,上課容易打瞌睡。
區別三:能力不同
住宿生更獨立,生活上沒有家長幫忙打理,全靠自己,有問題了也要自己想辦法,和同學相處,也積累了為人處世的經驗,會有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學習容易找到目標,明確想要的是是什麼。
走讀的學生,不需要想其他的事情,只管一門心思的讀書,所以,可能走讀的學生成績要好一點,但能力未必強於住校生。
住校和走讀各有利弊,但如果家裏條件允許,最好選擇陪讀,讓孩子在家裏住,家長的監督,還是要好過學校的管理規定,那麼這些利弊在高考後,又會有什麼不同?
3年後就是高考了,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住校的學生成績反差大,可能平時成績還不錯,但高考成績卻一落千丈,因為沒有了家長監督,日常生活較為自由,自律性不強的學生,就會“學壞”,這也讓很多家長後悔不已。
再看走讀的學生,成績比較穩定,不過,對於未來會比較迷茫,習慣了老師和家長給做決定,等到填報志願時,突然覺得沒有了方向感,不知道考上大學後要幹什麼,住校生則不會,他們知道自己要成為哪種人。
上了大學後,住校生適應環境快,和同學相處和諧,生活中突發的問題,自己也能夠解決,沒有這些瑣碎事的煩惱,就能集中精力讀書了,所以,可能高考成績不理想,但上大學後,就會超過高中走讀生。
當然,孩子是否能成才,住校和走讀只是因素之一,更主要的是學生本人,自律且心中有目標的同學,不管住校還是走讀,都能取得好成績。
住校生要注意,保持自律性,不要為了和大家打成一片,就忘記了自己的主要任務,真正的友誼是互相幫助,互相成長,而不是消滅彼此學習的積極性,當你變成一個優秀的人,又怎麼會沒有朋友。
走讀的學生也要知道,家長為你們提供好的生活環境,是讓你們專心讀書,千萬不要偷偷玩電子產品,自己的事情儘量自己做,不要總是找媽媽幫忙,家長也要提醒孩子,休息的時候,做一做運動,規定好睡眠的時間。
想要高考有一個好成績,主要取決於學生的學習的態度,但是正值青春期,如果擔心孩子會發生什麼問題,最好選擇走讀,畢竟,脱離家長視線發生的意外,最後很難還原事情的真相,再好的成績,也比不上孩子平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