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同學可能剛剛結束月考,這是新學期的第一次大型考試,如果眼睛只盯着這次考試成績,那你就輸了。
這次考試最大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清楚的瞭解自己目前的學習情況,反思自己學習中的錯誤。
所以,無論你家孩子在這次考試後成績是否理想,家長都應先幫孩子學會反思。
0 1
學生反思學習習慣
1. 自學預習的習慣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老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去解決。
閲讀是自學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閲讀教科書,可以獨立領會知識,把握概念本質內涵,分析知識前後聯繫,反覆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識,形成能力。
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2. 專心上課的習慣
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老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
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並在這過程中,儘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
3. 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觀察”這兩個字有兩層意思,“觀”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觀察。
要善於提出問題,要積極思考在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積極思考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
孔子説:“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孟子説:“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所言之書,是專指《尚書》,今天可以理解為:對書本知識不可以全信,而應該批判地吸收。
4. 善於提問的習慣
積極提出問題,帶着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
學問、學問,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5. 切磋琢磨的習慣
《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
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一樣,不斷吸取羣芳精華,經過反覆加工,釀造知識精華。
6. 獨立作業的習慣
做作業的同時也是一種學習和積累的過程。中學的作業一般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書面的,二是看書思考或實踐操作的。
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不是為了交教師的差,或是應付家長。
有的同學做作業的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採取“拖、抄、代.……等等”,會做的馬馬虎虎,不會做的就不動筆;
有的學生好高騖遠,簡單的會而不對,複雜的對而不全。
要重視做作業,在做習題時要認真思考,總結概念、原理的運用方法、解題的思路。
7. 仔細審題的習慣
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要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
更要認真推敲,反覆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
8. 練後反思的習慣
一般説來,習題做完之後,要從五個層次反思:
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
9. 複習歸納的習慣
複習是有規律的,複習必須及時,否則超過了人的記憶極限點再去複習,將要多花幾倍的時間,效果也不好。
每天儘量把當天的東西都複習一遍,每週再做總結,一章學完後再總的複習一下。
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後必須有小結歸納。
10. 整理錯題集的習慣
平時要把有什麼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隨手拿張紙記下,經常看看,看會了、記住了才扔掉。
有價值的就用專門的本子記下,並找些可以接受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相關知識點研究一下它們的異同,解題的技巧和辦法。
02
家長反思教育方式
您是否過分干預孩子的一切生活和學習?
每天對着孩子嘮叨,孩子做什麼在你眼裏都是不順眼的,這個不讓孩子做,那個不讓孩子吃的,久而久之,孩子會對你產生一種厭煩的心理。
其實這種嘮叨式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很多家長都還沒有明白這種嘮叨式的家庭教育是非常愚蠢的。
您是否是個攀比面子型的家長呢?
當孩子拿着成績單回到家和你彙報的時候,而你更加關注的不是孩子考多少分,你一開口就問隔壁誰誰誰考幾分啊,當孩子説他考的比我高的時候,你立馬變臉衝孩子説考這麼低,我怎麼見人啊。
孩子原本是想從你這裏得到鼓勵並且再接再厲的,可你的一句話完全把孩子的興致澆滅了。
您是否對孩子要求過高了呢?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的心願,但每個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完善之處。
很多父母過度關注孩子,對孩子期望和要求過高,都是對孩子非理性的愛。
這種失去理智的愛會與孩子內心最強大的力量——成長的力量為敵,絆住孩子的腳步,束縛孩子的心靈。
03
家長如何幫孩子提高成績
不要只看到分數,更重要的是孩子的進步空間
當孩子考了98分的時候,不要去苛刻孩子為什麼沒有考100分。
孩子明明從78分,努力考到了98分,這其中的進步空間,不值得被鼓勵一下嗎?
我們不能只看分數的多少,還要看孩子每次與自己相比,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如果退步了,就幫孩子分析原因,制定一個更好的學習計劃,爭取每一次都有一個對得起自己的成績。
指導孩子學習方法
在輔導孩子時,不要代替孩子學習,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和遇事退縮的習慣。
要教給孩子獲得知識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書,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料等。
用賞識促進孩子主動學習
孩子學會自主學習,既能使孩子走上成才的道路,又能減輕父母的負擔,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可以在孩子自主學習之後及時給予誇獎和鼓勵,賞識孩子的每一點進步。
孩子自己完成了家庭作業,自己完成了預習、複習後,都可以給予積極肯定,孩子會在家長的讚賞中更加主動地學習。
孩子的學習心態和習慣比成績重要百倍
家長對孩子成績的反應,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態度,很多家長很容易糾結在孩子丟失的那“幾分”上,拷問孩子為什麼沒有拿滿分。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分數只是能力的一個側面反映。
相比於孩子沒有拿滿分,家長更應該關心孩子在學習上是否養成了上面提到的好習慣,孩子現在的學習是否輕鬆快樂等。
98分和100分並沒有什麼差別,重要的是我們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好的學習習慣。
寫在最後:
當孩子成績下滑的時候,家長要記住一條“潛規則”,那就是“永遠不埋怨孩子”。
編輯 |熙妹校對 |木堯審核|關關
來源 |綜合整理自網絡
【來源:四川省教育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