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談“師德”:把課上好是教師工作本分

把課上好是教師工作本分

新的學期開始,老師們進入了繁忙的工作狀態。在這一時間節點,師德往往在各種會議上不斷被強調。從現實情況看,師德看似“遠在天邊”,其實並不遙遠,萬語千言歸為一句話:把課上好就是教師師德的先決條件之一。

而把課上好,前提是鑽研教材、寫好教案。熟悉學科課程標準,掌握學科教材體系,研究教材各篇、章、節的內容,這是教師工作的日常。在這些環節中,鑽研教材、寫好教案是重中之重。教師備課要進入角色,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要用自己的語言、豐富的感情去感染學生,如此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當教師創造性地組織教學資源,變“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便能將生活和書本知識融合起來,讓學生有新的收穫。

把課上好的基礎是走近學生、研究學生。研究學生要有正確的學生觀。一般説來,在學生做錯事後,不歧視、不侮辱他們,很多教師都做得到,但能在學生面前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和失誤,欣喜於學生超過自己,就不那麼容易了。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教師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其威望自然而生。一個優秀的教師,在課堂上總是善於運用誇獎的方法激勵學生的成長。這種誇獎是教師頷首於學生的一隅之見,是教師讚許於學生的一得之識、一技之長,可以是一個肯定的手勢、一篇作文的褒獎、一次作業的展示,最終強化學生的自信、自愛、自尊、自強等積極品質。

把課上好的關鍵是不斷學習。“身教重於言教”,是值得回味的教育箴言。在學校、在課堂,教師對讀書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也是一種無聲的示範。教師要通過學習重新構建自己的知識與能力體系,對此可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讀與學科專業有關的書,包括課標、教材、專業雜誌和本學科前輩的著作。二是讀有關教育理論的書,從孔子到陶行知,從蘇格拉底到中國當代教育名家,都要了解其教育理念和教學藝術。三是讀提升自己人文和科技素養的書,哲學、美學、歷史、文藝等都要有所涉獵。教師讀書越多,對教育本質認識往往越深刻。理想的教師應該過一種讀寫為伴的生活,成為學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在當下教育的現實環境下,教師要從“講師”轉變為“導師”,從“教者”轉變為“學者”;要幫助學生確定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目標,與學生一起尋找實現目標的最佳途徑;要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要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與學生一起分享真實的情感體驗。

總而言之,課堂是師生的生命場。在新學期來臨之際,教師還要牢記使命,不輕慢課堂、不應付學生,做到了這些,能收穫職業成就感,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也是師德具體而生動的一個體現。(湖南省瀏陽市教育局原副局長 陳文)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教育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1 字。

轉載請註明: 老師談“師德”:把課上好是教師工作本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