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唯利天下 育才哪為聲名——追記張俐娜院士

科研唯利天下 育才哪為聲名——追記張俐娜院士

張俐娜 武漢大學供圖

【追思】

2020年10月17日,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

“人中龍鳳,科研唯利天下。女界豪傑,育才哪為聲名。”恰如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於可訓的唁電所説,張俐娜院士一生懷揣科研報國夢,言傳身教育英才,展現了一位當代知識分子的責任擔當和價值追求。

執着科研 愛國為民

少時成績優異的張俐娜,1963年7月從武漢大學化學系畢業。此後十年,她一直在北京鐵道科學研究院金屬及化學研究所工作。1973年7月,她回到母校武漢大學。

“我不怕做小事。做每一件小事都認認真真,而且我也非常喜歡做實驗,幾乎到廢寢忘食。”調回武大的張俐娜從不拒絕被分配的工作,無論是做實驗、帶學生,還是校對別人的書稿。1985年5月至1986年7月,她前往日本大阪大學做客座研究員,從事高分子溶液理論研究,從此深耕天然高分子及高分子物理領域。

“改革開放初,我到日本留學,看到日本那麼發達,生活水平那麼高,我就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然後讓我們自己的國家也像人家發達國家那樣。”回國後,張俐娜和丈夫杜予民組建了各自的科研團隊,瞄準生物質資源天然高分子材料科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

研究啓動之初,一個實驗台和一張桌子就是她的實驗室。一支試管、一個燒瓶,都需要她自己去買。經過十餘年的艱辛求索,她終於發現纖維素和甲殼素可以在水、尿素和氫氧化鈉的混合溶液裏低温下溶解。這一世界首創的水溶劑低温溶解高分子技術,被國際上評價為“纖維素加工技術上的一大里程碑”。

因為卓越的研究,2011年3月,張俐娜被授予國際可再生資源領域最高獎——“美國化學會安塞姆·佩恩獎”。她是半個世紀以來獲得該獎項的第一位中國人。2011年11月,她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為武漢大學教師中第一位女院士,也是當時湖北唯一的女院士。兩年後,她與團隊完成的“基於天然高分子的環境友好功能材料構建及其構效關係”課題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她被譽為“中國綠色化學先驅”“天然高分子開拓者”。

作為民主黨派人士,張俐娜積極參政議政,圍繞可再生資源的科學研究、環境污染防治等諸多問題建言獻策。

在張俐娜看來,科學研究要瞄準國家和社會的現實需求,科研成果不能只上書架,更要上貨架,造福百姓。如今,她的許多科研成果應用於生物醫學、能源儲存、污水處理和紡織製造等領域。

成都麗雅纖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雪梅清晰地記得,張院士每每提及自然界塑料污染一臉揪心。“她曾説我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黃土地上,所以我們只有一條路,就是盡我們所能建設好這個國家。這是院士的夙願,也是我輩科技工作者應牢記的使命。”

“科研成果一定要轉化,要造福社會,造福人民;一個科學家首先應當愛自己的國家;每一次站在國際學術講台上,我都為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驕傲。”張俐娜曾説。

甘為人梯 提攜後學

“我很幸運,總是遇上學問好、有責任心的老師。”張俐娜在分享她的求學生涯時曾一再表達她對師者的感恩。

1955年,初中畢業前夕,張俐娜原本打算填報師範學校,成為支援邊遠地區的鄉村教師。初中老師馬叔南向校長舉薦説,張俐娜是塊當科學家的料。於是學校建議她改填南昌市第一高中。

數十年後,調入武漢大學的張俐娜,也時刻不忘自己人民教師的使命。張俐娜在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的辦公室的門,常常敞開着,方便學生來找。

“這些都不是你該做的事,你來這裏應該專注於科研。”張俐娜的博士楊雪峯依然記得,第一次跟張俐娜共同進餐時,自己準備幫她盛飯,張俐娜及時制止並且很認真地説了這一句話。楊雪峯説,張老師在生活上和藹可親,因此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張奶奶”,但其實作為張老師的學生,我們感受更多的是她在科研上的異常嚴厲。

張俐娜時常告誡學生,科研要拋棄浮躁,堅持“鑽洞”。這裏打一個洞,那裏又打一個洞,科研的大廈就怎麼也建不起來。她也時時鼓勵學生,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嶇小路上不畏勞苦努力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即使當選院士後科研和其他事務繁忙,張俐娜一直堅持親自給碩士和博士生修改論文、討論研究計劃,經常工作至深夜。面對未曾相識的年輕人來尋求科研指導,張俐娜也毫無門户之見。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丁侃回憶説,他2005年年底回國,2006年想申請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基金,但苦於剛回國,沒有科研基礎,想到了在我國多糖構象研究領域耕耘已久的張俐娜老師。雖然慕名已久,但從未謀面,拿起電話,心有忐忑。然而張老師一口答應,使他倍感幸運和鼓舞。

張俐娜在教學科研一線辛勤耕耘數十載,年逾七旬仍堅持在講台上給本科生授課,而且每次上課都要更新PPT課件。她的“高分子科學導論”課深受學生喜愛。她曾榮獲1993年“全國優秀教師”,被學生評選為2017年“武漢大學我心目中的好導師”。

張俐娜常常這樣勉勵學生:“中國人應該做自己的創新工作,而且在做基礎研究時還要考慮應用前景,這樣才對國家、對人民有用,也才會有科研激情和動力。”(本報記者 夏靜 張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64 字。

轉載請註明: 科研唯利天下 育才哪為聲名——追記張俐娜院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