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廢太子身份擁立兩任皇帝的清廷最牛權臣,真的不是多爾袞

以廢太子身份擁立兩任皇帝的清廷最牛權臣,真的不是多爾袞

他是清朝開國四大貝勒之首,也是有清一代唯一一位獲得“古英巴圖魯”的皇族戰士,勇冠天下;他是唯一一個憑藉政治智慧和手腕讓皇太極從內心感到畏懼的皇位爭奪者,即使他殺了自己兒子來表明心志,皇太極依然提防他到最後一刻;他是孝莊母子的恩公,也是野心勃勃的多爾袞未能染指皇位的最大障礙,更是多爾袞兄弟一生悲劇命運的苦主;他是,愛新覺羅·代善,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皇次子。

以廢太子身份擁立兩任皇帝的清廷最牛權臣,真的不是多爾袞

拜很多所謂的清宮演義、清廷大戲所賜,今天的我們提到清朝,馬上想起這樣一些情節:皇太極很不要臉,私自篡改努爾哈赤遺詔,把本來屬於多爾袞的皇位搶了過來;多爾袞隱忍多年,本想等皇太極死後肅清他的子孫,幸虧孝莊犧牲自己,“睡”服多爾袞,才保住了順治帝福臨;......每次看到這些帖子,我都會感嘆一句:無語~這些編劇多半是瓊瑤的粉絲,堂堂大清王朝的國祚之爭,被寫成了家族豪門爭產戲一般,還夾雜三角戀!

以廢太子身份擁立兩任皇帝的清廷最牛權臣,真的不是多爾袞

▲現代清宮戲=言情劇皇太極得以在八大貝勒中脱穎而出,最根本原因是代善的主動讓賢。多爾袞之所以沒能在皇太極死後順利奪位,是因為代善為首的皇族元老勢力的掣肘。順治帝福臨的繼位,是代善以自己的兩個兒子性命為代價,震懾住了多爾袞兄弟,換來的政治平衡!為保全政治生命,不惜放棄到手的皇位;為了平衡朝堂紛爭,敢於硬扛權臣;為了國祚平安,不惜大義滅親,犧牲自己的兒子,整肅朝綱......清朝開國第一元勳,代善當之無愧!

以廢太子身份擁立兩任皇帝的清廷最牛權臣,真的不是多爾袞

一夜之間,雨打風吹去代善和褚英,是努爾哈赤和第一任福晉,原配妻子佟佳氏所生。那時候的努爾哈赤,是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座下的一個旗官,建州女真部落的小酋長,尚未發跡。所以幼年時期的代善,根本不像我們印象中的皇子,過着養尊處優的生活。現實中的他,時不時跟着父親躲避部落仇家追殺,在東北山林裏穿梭躲藏,靠狩獵和父親的一點俸祿,艱難維持族人的生存。

以廢太子身份擁立兩任皇帝的清廷最牛權臣,真的不是多爾袞

▲努爾哈赤十三副鎧甲起兵14歲時,代善就跨上戰馬,帶着弓刀,跟隨努爾哈赤四處征戰。從小在酷寒之地鍛煉出來的代善,勇猛頑強,立下不少戰功,逐漸得到努爾哈赤的認可。再加上代善本身為人坦誠,在部落中口碑極佳,大明萬曆四十年(即1612年),經歷了舒爾哈齊和褚英兩次叛亂後,努爾哈赤正式宣佈,委任代善為自己的繼承人。大清天命元年(即1616年),努爾哈赤正式建立後金,定都赫圖阿拉,並冊封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

以廢太子身份擁立兩任皇帝的清廷最牛權臣,真的不是多爾袞

其中大貝勒代善不僅是努爾哈赤欽定的汗位繼承人,還憑藉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得以敕封清朝唯一的“古英巴圖魯”稱號,風頭一時無兩。

以廢太子身份擁立兩任皇帝的清廷最牛權臣,真的不是多爾袞

▲清朝巴圖魯腰牌可惜政治是殘酷的,放眼任何朝代和國家都是這樣,僅僅4年後,代善就因為兩件事情,一夜之間失去了所有,在滿朝文武中的聲望、後金汗位繼承人的位置、努爾哈赤心目中的良好地位,甚至自己的家族從此再也無法進入後金權力中樞。第一件事情,“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與代善有染”事件,應該説這件事情是代善後來悲慘命運的最致命打擊。阿巴亥,努爾哈赤第四任大妃,而告發她和代善的,是努爾哈赤最小的妃子德因澤。天命五年(1620年),德因澤向努爾哈赤告發阿巴亥的幾項不檢點行為:阿巴亥暗中給代善和皇太極送野味,代善接受並吃了,還重謝了阿巴亥,皇太極則婉拒了野味;阿巴亥多次深夜出宮,經查實是前往代善家裏;阿巴亥曾經多次在部族聚會上跟代善眉來眼去,舉止曖昧。德因澤的告發,矛頭直指代善和阿巴亥,這樣做的動機是什麼?種種事實表明,德因澤作為努爾哈赤最小的妃子,應該沒有膽量挑戰大妃阿巴亥和大貝勒代善,背後一定有人唆使。這是一箭三雕之計:打擊大貝勒代善,讓大妃阿巴亥失寵,進而讓努爾哈赤遷怒於阿巴亥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德因澤背後的這個人的身份呼之欲出——皇太極!

以廢太子身份擁立兩任皇帝的清廷最牛權臣,真的不是多爾袞

▲後金部落漁獵起家在這件事上,我們需要分析一個前提,那就是後金的收繼婚習俗~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第四任大妃,彼此年齡差距巨大,努爾哈赤本人年事已高,所以已經根據收繼婚習俗,考慮將來自己逝去後,由大貝勒代善繼娶阿巴亥。儘管代善以“母后”的稱謂和禮節來對待阿巴亥,但是實際上二人年齡相仿。代善自己也知道父親有這一想法,而阿巴亥為了自己和孩子的前程,主動接近四大貝勒,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大貝勒代善,不僅是汗位繼承人,而且為人隨和坦誠,如果有他作為自己的靠山,將來在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中,自己和孩子也能得以保全,阿巴亥這份做母親的心情,應當予以理解。誰知“三人成虎”,在有心人的挑唆下,這件事情不斷被加工,最後成了背離事實的謠言,直接導致努爾哈赤貶斥了代善,隨後代善在朝中地位也是驟然下降。至於阿巴亥,一度被努爾哈赤打入冷宮,奇怪的是不久後,阿巴亥重新受寵,至於她的三個兒子,更是絲毫未受影響。代善成了這起風波的唯一受害者,而皇太極,卻始終躲在幕後!代善與多爾袞兄弟之間的矛盾就此產生,誰也不會想到,這一矛盾直接影響了大清後世政局上百年。第二件事情,則是代善自己的原因了,那就是“虐子”事件。代善的長子嶽託和次子碩託是前妻李佳氏所生,代善對這兩個兒子一直很冷淡,明顯不如繼福晉烏拉氏所生的三子薩哈廉和四子瓦克達,甚至有一段時間碩託“突然失蹤”,當努爾哈赤得知此事,當面詢問代善時,代善竟然向努爾哈赤請旨,欲以“叛逃”之名直接殺掉碩託。素來重視家族團結的努爾哈赤因此震怒不已,馬上勒令代善跟嶽託、碩託分家,並專門從代善的兩紅旗中抽出了鑲紅旗交給嶽託掌管。這次事件更深層次的影響是,代善在家族事務處理上的拙劣表現,令努爾哈赤失望不已,一家之事尚且處置不當,如何能治一國?代善的汗位繼承人資格,就此作罷。這件事同樣發生在天命五年(即1620年),很顯然努爾哈赤之所以從重處罰代善,一方面是代善自身原因,另一方面恐怕還是受之前了“德因澤告發事件”的餘波影響,代善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

以廢太子身份擁立兩任皇帝的清廷最牛權臣,真的不是多爾袞

舉一族之力,抬起皇太極天命十一年(即1626年),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被明軍炮火打成重傷,救回赫圖阿拉後不久就去世了,享年68歲。因為努爾哈赤之前在罷免了代善的汗位繼承人後,一直沒有就繼承人問題再度作出明確表態,所以一時間後金汗位出現了空缺。

以廢太子身份擁立兩任皇帝的清廷最牛權臣,真的不是多爾袞

▲寧遠之戰城頭遺址大炮努爾哈赤沒有再定繼承人,但他生前曾經就八旗勢力做了一些調整和安排,可以看出恐怕努爾哈赤真的是對多爾袞有所側重。附:八旗制度原本對於八旗勢力的安排,是這樣的:

以廢太子身份擁立兩任皇帝的清廷最牛權臣,真的不是多爾袞

晚年時期的努爾哈赤,做了以下調整:第一步,兩黃旗授予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每人分得15牛錄,剩下 20個牛錄做努爾哈赤自己的親軍。第二步,努爾哈赤下旨,正黃旗交給多鐸,鑲黃旗交給阿濟格,自己的20個牛錄的親軍將來由多鐸統領。這樣一來,努爾哈赤去世後多鐸將擁有35個牛錄的兵力,成為全八旗最強大的旗主。第三步,努爾哈赤將鑲白旗旗主杜度調整到鑲紅旗,準備將鑲白旗交給多爾袞,加上原本賜給多爾袞的兩黃旗15個牛錄,多爾袞將擁有30個牛錄的兵力,實力僅次於多鐸和阿敏。八旗勢力調整後,各方分佈如下:

以廢太子身份擁立兩任皇帝的清廷最牛權臣,真的不是多爾袞

與此同時,努爾哈赤密召代善,正式將大妃阿巴亥和三個兒子,即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託付給代善,代善同意了。按努爾哈赤的安排看,多爾袞繼位,他們兄弟三人的兵力將會達到正黃、鑲黃、鑲白三個旗共計80個牛錄,加上輔助他們的代善家族麾下兩紅旗共計51個牛錄,擁有131個牛錄的多爾袞基本穩了。

以廢太子身份擁立兩任皇帝的清廷最牛權臣,真的不是多爾袞

▲滿洲八旗,兩黃旗和正白旗最強只是他們似乎忘了,“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與代善有染”那一夜,代善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受害者時,心中的仇恨有多深!還有一點就是,作為努爾哈赤次子,久居朝堂的代善早已具備了獨到的政治眼光和智慧,他如何看不出:除了自己,只有皇太極是最適合的汗位繼承人,多爾袞根本沒資格!眾所周知,愛新覺羅·皇太極是後金乃至大清立國期間,堪稱最偉大的軍事家、謀略家,常年征戰過程中,早就憑藉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大多數滿洲貴族階層的認可和讚譽,並且和包括代善的兒子薩哈廉、嶽託等在內的後金皇族新生代力量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這是當時還年幼的多爾袞兄弟所不具備的優勢。其他貝勒中,二貝勒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子,從血統上就不具備繼承人的資格。三貝勒莽古爾泰,出了名的有勇無謀,甚至為了討好努爾哈赤,殺了自己的親生母親,在滿洲貴族中惡名昭著,努爾哈赤根本不可能讓他繼承汗位。所以代善毫不猶豫地帶着全家,站在了皇太極這一邊。最終結果也就不出意料了,皇太極順利繼位為後金大汗,大妃阿巴亥被逼殉葬。

以廢太子身份擁立兩任皇帝的清廷最牛權臣,真的不是多爾袞

▲皇太極,大清定鼎之君

以廢太子身份擁立兩任皇帝的清廷最牛權臣,真的不是多爾袞

代善與皇太極的“愛恨情仇”前文提到了,德因澤之所以敢於告發大妃阿巴亥和大貝勒代善,背後一定有人唆使,而且這人基本可以肯定是皇太極。但不知道是代善出於大局的考慮,亦或是皇太極的政治偽裝做得太過到位,這兩人之間在事件前後並未有任何直接衝突。直到皇太極在代善家族的暗助下登位,是自己內心愧疚也好,是收買人心也好,對代善好得不得了——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代善家族佔了三個!

以廢太子身份擁立兩任皇帝的清廷最牛權臣,真的不是多爾袞

▲鐵帽子王,滿清爵位的至高象徵但是我們也都知道,政治鬥爭從來是不講人情的,尤其是對皇太極這樣滿腹心機的人而言,代善家族如此雄厚的實力,註定了不可能長久被皇太極容忍。更何況,皇太極即位以後,後金依然實行的是努爾哈赤時代定下的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皇太極費盡心機得來的大汗之位更像一個榮譽頭銜,整個八旗集團是皇太極同其他三大貝勒共同執掌,四人南面為王,共同接受的羣臣的朝拜。而這八旗之中,論實力和他能比肩的貝勒有好幾個,如何能讓他接受?因此,皇太極抓住各種機會,在羽翼豐滿之後,開始逐步剷除三大貝勒和各旗旗主的權力。兵力最多、實力最強、威望最高、權力最大的代善家族,自然成了皇太極專權道路上要剷除的首要目標。鑑於代善家族勢力雄厚,皇太極先是在第五次入關侵明之戰中,以臨陣棄城罪名將二貝勒阿敏囚禁,又在隨後的京師之戰中以陣前意圖不軌的罪名處決三貝勒莽古爾泰,最後才對代善下手。代善盡管小心翼翼,還是在遣使與哈達族通好一事上,被皇太極抓住了把柄,並順勢剝奪了他的一部分領地和兵力。好在代善反應靈敏,立刻主動請纓,將長子嶽託送往前線,陪同皇太極入關作戰。1636年,在攻打濟南時,嶽託以身殉國,皇太極對代善家族的態度,這才有所緩和。雖然逃過了這一劫,但是代善家族還是損失慘重,從此基本算是真正告別了八旗權力舞台。

以廢太子身份擁立兩任皇帝的清廷最牛權臣,真的不是多爾袞

大清皇位之爭,代善再克多爾袞後金崇德八年(即1643年),9月21日,皇太極於伐明歸來路上突然暴亡,同樣沒有明確指定繼承人,結果就是引發了長達十七天的汗位之爭。汗位主要爭奪雙方,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與多爾袞。豪格本身就是皇太極嫡長子,受到兩黃旗將士的絕對擁戴,豪格本身還掌管着正藍旗,因此本身實力也是八旗之首,自然是汗位繼承人的首選。但是多爾袞同樣實力不俗,本來多爾袞三兄弟就擁有強大的正白旗和鑲白旗,實際兵力比起豪格的三旗也不遑多讓。除了他倆,八旗主要勢力只剩下了代善的兩紅旗和鄭親王濟爾哈朗的鑲藍旗。鄭親王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第六子、二貝勒阿敏的弟弟,當年皇太極在囚禁了阿敏之後,將其全部財產和鑲藍旗勢力全部給了濟爾哈朗。更何況濟爾哈朗自小被努爾哈赤收養,和皇太極一起長大,二人情同手足,支持皇太極的兒子豪格,是濟爾哈朗的必然選擇。歷史到這裏又開了一個玩笑,本來已經淡出了八旗權力中樞的代善家族,竟然陰差陽錯,又一次成了決定後金政局的關鍵力量。這一次出了插曲,在擁立誰的問題上,代善家族內部出現了不同聲音。代善本人是傾向於豪格的,但是代善的次子碩託和代善的孫子、薩哈廉的長子阿達禮,堅決擁護多爾袞。其實對於這二人,代善向來不怎麼喜歡,尤其是次子碩託,他的意見自然也不會被採納。幾經考量,出於政局整體考慮,代善最終選擇支持豪格。代善家族統領的兩紅旗在八旗之中,實力是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下子八旗的平衡就被打破了。而且代善作為第一代四大貝勒之首,在後金文武百官中享有極高的威望,即便被皇太極一再打壓,依然是朝中羣臣領袖級的人物。有他的支持,無論是從實力上還是從氣勢上,豪格都瞬間壓倒了多爾袞。可是關鍵時刻,代善也沒有想到的意外發生了:身為皇太極長子的豪格,一點不像他父親那樣殺伐決斷,竟然犯了漢人腐儒氣息錯誤!豪格竟然模仿很多漢族帝王三進三辭的做法,一句“德小福薄”先婉拒了繼承汗位的提議,還等着羣臣第二次“勸進”!這裏是後金,不是大明!豪格的表現,讓所有擁護他的人都大失所望,也讓自己丟到了原本到手的汗位。

以廢太子身份擁立兩任皇帝的清廷最牛權臣,真的不是多爾袞

▲廢太子豪格最後鄭親王濟爾哈朗經過斡旋,提出一個折中方案:由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繼位。代善本意就是讓皇太極的後人繼位,所以馬上表示了同意,多爾袞眼見皇太極一系深得滿朝文武人心,明顯自己已經沒有機會了,也只得表示同意。就這樣,愛新覺羅·福臨等位,也就是後來的大清順治皇帝~誰知這時,代善的兒子碩託和孫子阿達禮卻依然不消停,謀刺福臨,依然想擁立多爾袞為帝。代善在關鍵時刻,表現出了他殺伐決斷的一面:大義滅親,立刻出兵擒獲碩託和阿達禮,連夜審訊,將二人口供一併呈送順治帝。最終,由順治帝下令,多爾袞監斬,碩託和阿達禮二人以“擾亂國政,陰謀叛亂”的罪名被處斬。代善的“大義滅親”,不僅是出於一位老親王對朝政大局的考量,更重要的是向多爾袞,還有滿朝文武百官表達這幾層意思:其一,代善及整個家族堅決擁護愛新覺羅·福臨,如有反對者,代善家族將毫不猶豫地支持福臨,予以鎮壓;其二,代善作為皇族元老,不容許任何人有謀逆之心,否則哪怕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和孫子越線,照殺不誤;其三,直指多爾袞,現有的政治平衡格局對大家都有好處,也是大清朝最理想的情況,別想着強出頭。在此情況下,多爾袞只好親自處斬了原本是支持自己的碩託和阿達禮。如果他不殺他們,等於承認了自己有謀反的想法,這樣局面更不好收拾。為了向順治帝表忠心,多爾袞只能親自處理二人。

以廢太子身份擁立兩任皇帝的清廷最牛權臣,真的不是多爾袞

▲最悲催的權臣,多爾袞更重要的是,從此以後多爾袞如果再有謀朝奪位的行為,一定會招來滿朝文武的反對和外界輿論的壓力,事實上多爾袞稱帝的可能性到這裏基本已經終結了。多爾袞再次與皇位擦肩而過,這一次阻攔他的還是代善。

以廢太子身份擁立兩任皇帝的清廷最牛權臣,真的不是多爾袞

冤家的落幕多爾袞因為代善而屢失皇位,很多人將其歸結於歷史的黑色幽默,我卻認為,這是註定會發生的。順治五年(即1648年)十一月,大清皇族元老,禮親王代善病逝,享年66歲。多爾袞幾乎是以按捺不住的激動心情,開始了一系列行動!先是發動六部官員上書,強迫順治帝將自己的“皇叔父攝政王”的稱號改成“皇父攝政王”,達到了“太上皇”的權勢頂峯。或許誰也沒想到,代善死後依然在和多爾袞“戰鬥”,將多爾袞的一切一點一滴帶走了。順治六年(即1649年)三月,多爾袞的弟弟,豫親王多鐸染上天花身亡。多爾袞自己沒有兒子,一直以來全力培養自己的弟弟多鐸,將其作為自己未來的接班人。多鐸一死,多爾袞這一派系沒有了任何權力傳承,只能將朝政還給順治。一年後,古北口外喀喇城出征路上,多爾袞病逝。多爾袞死後立刻被清算,主導人有兩位,一位是曾被他一再打壓的鄭親王濟爾哈朗,還有一位則是代善家族此時的族主、代善最小的兒子、世襲和碩親王爵位的巽親王滿達海。代善自己已經走了,但他的兒子依然在“繼承”他的遺志,跟多爾袞勢力鬥爭到底,親手終結了多爾袞家族,繼續延續着代善家族和多爾袞之間的恩怨情仇。兩度在汗位爭奪中敗北,權力到達頂峯時又突然隕落,唯一的繼承人壯年暴亡......縱觀多爾袞這一生,無數次距離勝利一步之遙,最後功虧一簣,其“苦主”都是代善家族。可是想想當年,代善巔峯之時也是被多爾袞母親阿巴亥一夜之間拉下馬來,從此一生坎坷,不得不讓人感嘆,命運開了這麼一個黑色玩笑!

以廢太子身份擁立兩任皇帝的清廷最牛權臣,真的不是多爾袞

▲清廷傳奇代善的落幕其實仔細想想,作為大清建國初年的皇族元老,代善以被廢太子的身份,卻兩次關鍵時刻決定了清朝皇位的歸屬;明明被逐出了權利中心,卻屢屢憑藉政治智慧和個人聲望,成為滿朝文武的主心骨,決定了朝政的平衡;關鍵時期果敢決斷,大義滅親,勇於為朝綱大局負責。或許康熙帝的評價,真正能概括這位傳奇人物的一生:小事謹慎,大事不糊,忠冠當代,功昭后土。【期待您的轉發,謝謝!】【作者:嵇海】【編輯:每天一點冷芝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603 字。

轉載請註明: 以廢太子身份擁立兩任皇帝的清廷最牛權臣,真的不是多爾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