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開始前舉行“代表通道”採訪活動,邀請部分全國人大代表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採訪。
總枱國廣記者:我的問題提給劉發英代表。您用一根網線架起了網絡助學的橋樑,讓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得到好的教育。現如今,山區孩子上學難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回望您堅持了16年的教育扶貧工作,您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又有哪些難忘的人和事?
劉發英:大家好,我叫劉發英,是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一名鄉村小學教師。1991年師範畢業後,我主動申請到長陽最貧困的黃柏山鄉支教。山裏孩子上學難,就着土豆鹹菜就是一頓飯,我看在眼裏,疼在心裏。為了不讓孩子輟學,我開始用我微薄的工資資助他們。但一個人的力量實在是太有限了,2005年,我試着在網上發出了第一封求助帖子,沒想到居然得到了愛心網友的回應。我真切地感受到,網絡有界,大愛無疆。2010年,在長陽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創辦了“英子姐姐”助學網站,組建了助學團隊,得到了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支持。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基礎上,我把幾乎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在了網絡助學上。
16年來,不管山高路遠,我們堅持實地走訪每一個貧困學生家庭;180多本愛心賬本里,詳細記載了每一筆助學善款的來源和去向;我們堅持“一對一”公開透明助學,用行動兑現“不從善款中提取一分錢”的承諾。截至2022年的2月底,我們共結識了2000多名國內外的愛心人士,籌集助學善款2900多萬元,幫助4300多名貧困學生上學讀書。其中,有1500多名受助學生考上了大學。一路走來,我時常被感動着。2015年10月,江蘇常州退休老人戴先生搜索到“英子姐姐”助學網後,開始了試探性資助。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老人先後匯款23萬多元,資助了12名貧困學生。老人告訴我,他被查出患有直腸癌,擔心等不到孩子們畢業的那一天,請我替他完成助學心願。另外,老人還有一個心願,想捐出200萬元設立“英子獎助學金”,獎勵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2016年的3月,我到常州看望戴老,在病房裏,我們簽訂了英子獎助學金捐贈協議。如今,獎助學金已連續發放了5年,98名學生獲得了獎勵資助。雖然戴老現在只能拄着枴杖走路,但他一直關心關注着助學事業。
用生命影響生命,是愛的延續,善的循環。受助學生小娟大學畢業後,主動申請到長陽偏遠的學校支教,還加入了“英子姐姐”助學團隊。受助學生曉琳,參加工作後,每年堅持資助貧困學生,她説,她要將這份愛延續下去。還有許多走出校門的受助學生,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成為了對國家有用的人。不拋棄善良,不放棄希望,不忘記初心。我覺得人一輩子最大的成就和自豪,就是為他人、為社會認真做好了一件事!我將以張桂梅老師為榜樣,銘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在愛心助學道路上繼續守護孩子們的夢想,讓山裏孩子能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
(根據網絡文字直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