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民辦教育發展形勢和政策導向
2020央視網年度教育盛典“雲生態·話未來”12月8日下午在北京舉行。眾多嘉賓蒞臨活動現場,一起探索教育新生態,把脈未來教育發展新態勢。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博導、國家督學張力出席本次盛典並發表題為《新時代民辦教育發展形勢和政策導向》的主題演講。
演講摘要如下:
尊敬的張部長,尊敬的各位專家、學者,尊敬的各位來賓、同仁,今天很高興參加這樣一個論壇,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新時代民辦教育發展形勢和政策導向的一些體會。
我們通常講宏觀政策一般從“兩個一百年”宏偉藍圖來切入,可以説這“兩個一百年”宏偉藍圖是中國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的一百年,加上另外一個一百年。可以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馬上收官了,明年就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第一個百年的奮鬥目標將實現,我們處在這樣重要的歷史交匯期。“十四五”就是在這樣“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非常重要的開局起步的五年。
我們回顧一下黨的十八大以來歷次中央全會和黨代會的報告,就可以非常深刻的體會到一條紅線,“立德樹人”是貫穿其中的。從古代典籍中汲取了營養,先秦典籍就有這樣的説法。
立德樹人,雖然立德在先,但絕不是全部,樹人是根本目的。立德樹人是我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五育”並舉,全面發展,全面培養。而接下來如何把它落到實處呢?“三全育人”,全員、全程、全方位,從學校幼兒園到家庭、家長,社會、社區、網絡、職場、企業,各個領域,我們都要能夠形成協同育人的強大合力,這才能把“三全育人”的理念和建全相應的體制機制貫徹好,“五育並舉”,緊密對接、抓住時效。
要想進一步夯實基礎,規劃非常重要,而做規劃、定計劃,我們要把規定動作做準,讓我們的自選動作能夠更加與時俱進,體現新意。因地、因效、因時制宜,這就是守正而創新的方略,在我們貫徹立德樹人當中所必須注意的非常重要的原則或者遵循。
從黨的十九大,我們可以看出,在瞄準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和建設教育強國,十九大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戰略部署,這些部署歸結到一點,都是為了能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着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來確定我們的一系列新要求、新舉措。同時,還不光看重教育系統練好內功,還要更好的服務外部需求,“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需要。
我們看十九屆三中全會,可能對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文件學習的特別多了,我們重温一下,發現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引導,組建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是涉及頂層設計的重大決策。與此同時,跟民辦教育密切相關的,就是在十九屆三中全會當中明確了我們要完善公共服務管理體制,要把包括教育在內的公共服務,提供主體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樣化,而且將推進非基本公共服務的市場化改革提到全社會面前,應該説現在仍然在開局起步的階段。
而且我也毫不客氣地講,有些地區對這樣一個十九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戰略意圖,其實領會的還真是不夠清晰。如果領會清晰的話,就不會對我們現在的民辦教育事業持這樣一個比較消極的態度,持這樣一種比較相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幹脆沒有事的態度,某種程度上疏於協調,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推進社會組織改革加快實施政社分開,現在也在路上,行會、商會現在發育還不夠完全,我們也期望政府是一個有為的政府,而市場應該是有效的市場,在這政府和市場兩大資源配置機制中,社會組織必定有它生存的空間和發展的必要。
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制度建設,治理體系能力現代化的要求更高,而且整個視角更為長遠。我們也看到了在這一次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後面加了個合作辦學,實際上就是要發揮多方力量來完善我們的基礎制度,使得我們整個制度中民辦教育能夠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
當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四個方面的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的政策要點之後,我今天不展開講,我要講的是我們在保基本,補短板,強弱項,兜底線,促公平方面,第一責任大家要緊緊盯住,在這個問題上,有些地方可能出現了一些錯位,越位,甚至缺位的問題,要及時予以糾正。
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就是要鼓勵支持社會力量,民間資本能夠進入到公共領域中,提供能夠滿足人民羣眾已經高度分化的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這樣就不難理解我們為什麼在十九屆五中全會瞄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未來5年要乾的大事的時候,在整個包括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握重點、形成合力和築牢教育體制基礎,適應新發展格局,融入創新驅動發展,着力補齊短板的同時,我們要創新和規範服務的業態。這就使我們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規範校外培訓機構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將來政策的要點。
我們跟教育和學習相關服務的業態,應該是在創新當中規範發展的。同時我們要通過規範,更好的促進創新驅動的發展。比如説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我們的民辦教育也必須有使命擔當,這就是普惠性幼兒園,普惠性學前教育和0—3歲托幼事業,民辦教育該如何恰當的定位,都是非常要緊的問題。
接下來我們看一看十三五收官,這十幾項,包括預期性指標和約束性指標,在2019年標紅的已經達到了2020年的水準,而且接下來還沒有標紅的,今年估計大多數能夠完成,中間可能中職差一點點,從業人員,繼續教育人員參與人次會有點問題,其他我們都可能如期實現。這樣的如期實現,跟我們民辦教育的貢獻密不可分。
大家可以看一看,在每年普通本專科畢業750萬,畢業研究生64萬,成人、網絡本科加起來畢業440萬,加上自考拿到本專科文憑的接近50萬,這500萬加上剛才這800萬,1300多萬是非常雄厚的人力資源深度開發的蓄水池,這將支撐起我們整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儘管當中會有結構性就業問題,我們會在實踐中加以克服,但這樣一個基本面,我們民辦教育的貢獻率是這樣。
非學歷培訓方面我們大比重已經是有目共睹的,高等教育幾乎是每四個人,有一個人從民辦高校畢業,而中職這一塊之所以比例一路上升,是因為它肯定能聯繫到行業企業的實際需要,才能辦得讓學習者感到滿意。而普通高中,小學、初中,會在今後一段時間內穩中有調,而幼兒園半壁江山是民辦教育,民辦園。就入學率、入園率進行國際比對,我們已經躋身於全球中上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儘管我們可能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還差幾個點,這是2017年,但是2020年達到和中上國家達到平起平坐的局面已成定局,我們和高等收入國家相比還差二三十個百分點。
2035年我們將會在這樣一個普通教育綠通道,大家都非常期待的中考、高考和考研的旁邊有一條黃通道,真在由職業院校,從中職開始到專科的學校,和新批設的22所高職,註冊入學,再到專業學士、碩士、博士的學術研究生之類的分類招考,將來再有條件還可以從高等學校試行寬進嚴出,註冊入學的探索。
未來多少年內可以把我們一考定終身,這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高考集中營,讓它沉澱歷史?讓這些糾結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們,讓這些虎媽、雞娃成為過去。什麼時候?如果2035年前能夠沿着學前教育普惠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城鄉一體化,普通高中多樣化,職業技術教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內涵式發展,繼續教育靈活多樣,特殊教育面對殘疾孩子,融合教育,醫教結合的方向來推進的話,我相信終身學習的立交橋會逐漸展現在我們面前。
大家可能會問,你説這些關鍵詞是專家學者們的觀點還是什麼呢?這是黨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版本當中明確説的這些定位,而且又經過這次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文件進行了升級提高,這就是我們現代社會當中服務的三分法,從純公益的到純盈利的之間,我們會形成一個光譜,而供給側也是這樣一個光譜,我們民辦教育難道只是在這個光譜的某一端嗎?不是這樣,我們現在已經看到,已經遍及了整個光譜的各個方面。如果民辦教育僅僅把眼光盯着應屆畢業生,未免我們有點太狹窄了,面廣量大的學習者都是民辦教育的潛在客户。
中國教育學習資源的戰國時代已經到了,能者為師,願者為師的時代到了,人工智能、網絡教育,信息化時代教育革新不僅僅是技術手段的革新,更重要的是能夠創新服務業態,變革教育治理方式,在這樣一個情況下,我們能不能從淺海到深海,再到深藍海,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現在在淺海的部分,很多投資方感受到結了一層薄冰,以為冬天來了。實際上我們要進入藍海,深藍海的話,沒有冰,有很多我們可以挖掘的空間。
所以剛才我們説到了那樣一種從純公益到純盈利服務的光譜,接下來我們在協同創新方面也同樣有一個光譜,而這個光譜就從我們單打獨鬥,單兵作戰,形成了逐漸的戰略聯盟。我説戰略聯盟大家可能感受不深,告訴大家,黨的十九大以來這三年中,公辦高校所建立的聯盟已經幾十個,上百個了。我們民辦高校也有很多聯盟,正在起步,所以我特別期望利用這樣一個非常短暫的時間,把黨和國家宏觀的教育決策的頂層設計,同我們基層的探索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我們要緊緊地把握好我們的關鍵時點,從今天起,從2020年起,一直到2035,到2050,我們會一個接一個的五年規劃滾動的實施下去,所以我們要善用我們的規劃紅利,把我們的制度優勢進一步彰顯,把它轉變為實實在在的,老百姓能夠看得見、摸得着的治理效能。
謝謝大家。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