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曆史上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中華民族普遍承認的優秀帝王,甚至可以稱之為“範本級帝王”,千百年來為後世學者所津津樂道。然而,就是這些文治武功都可以彪炳史冊的皇帝也有頗多的指責和批評。俗話説,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縱使是貴為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是如此。
譬如像千古一帝秦始皇,開創了不朽之功績,但因其晚年苛政虐民及焚書坑儒的做法,成為抹不掉的污點;而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雖然開拓空前的豐功偉績,但晚年也是窮兵黷武和巫蠱之禍為其留下負面影響;就連文治武功的唐太宗,也因玄武門之變落得手足相殘詬病。可以説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中,每位皇帝都或多或少犯下錯誤!然而,今天我們要説的我國古代一皇帝,在位僅僅6年,卻被尊為千古明君,死後千年更是無一人指責!
大家都知道,宋太祖趙匡胤是通過“陳橋兵變”從柴氏孤兒寡母的手裏奪得的江山,而趙匡胤也成為五代的終結者,讓中原地區開始走向統一道路。那麼為什麼趙匡胤能夠將後周變成繁榮的大宋呢?事實上,趙匡胤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夠實現這點的,這個巨人就是後周世宗柴榮。可以説趙匡胤能快速建立北宋王朝,其後周世宗柴榮功不可沒。如果説柴榮沒有英年早逝,當時統一全國的人極有可能是柴榮。
現如今經過媒體的科普,絕大多數的人都已經知道柴榮本來姓柴,因從小跟着姑父郭威成為其養子遂稱郭榮。在歷史上周世宗文皇帝郭榮在繼位前,就是以姑父兼養父郭威之子正式冊立的皇子,繼位後也嚴守自己身為郭家嗣子的本分。自柴榮登基以後就不曾與生父柴守禮見面,禮儀方面皆是“以元舅禮之”,也不曾封柴氏族人為王。更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去重新改姓為柴了。之所以由“郭榮”改“柴榮”皆是史官改寫歷史的產物,其用意就是削弱周世宗統治合法性,加強趙宋王朝取而代之的合法性(柴可代郭,趙自可代柴)。
周世宗柴榮祖籍邢州堯山,其祖父柴翁、父柴守禮都是當地有名的名門望族。只因後來家道中落,年未童冠的柴榮才投奔嫁給郭威的姑母柴氏。據説他的姑母本後唐莊宗之嬪御,莊宗駕崩後遣其歸家,後嫁給郭威。柴榮來到郭家後相當懂事,幫助其姑父郭威處理各種事務,深受郭威喜愛,後收為養子。當時郭家也並不富裕,柴榮為資助家用經常四處做生意,其間還學習騎射,練就一身武藝。
《舊五代史》中就記載:“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後漢建立後,郭威以佐命功授為樞密副使,柴榮也投筆從戎被任命為左監門衞大將軍,從此開始了傳奇的一生。隨後在後漢乾祐三年(公元950年),郭威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政變,討伐後漢建立後周。後周建立,柴榮旋以皇子的身份拜鎮寧軍節度使,封太原郡侯。四年後,周太祖郭威駕崩,晉王柴榮按遺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為周世宗。
年富力強的周世宗柴榮繼位後,雄心勃勃決心遵照養父的遺願,幹出一番豐功偉績。柴榮就曾當着大臣王樸許下諾言:“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柴榮在位僅6年的統治期間,勵精圖治鋭意改革拉開統一天下的序幕。歷史上的柴榮的確辦事謹慎,虛心求諫,從未因言論而殺一人。後來柴榮採納了大臣王樸《平邊策》中“先易後難”的主張,以此制定統一大計,付諸實踐。
而縱觀柴榮的一生,武功上高平大捷,西取後蜀鳳隴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兵不血刃,連收三關三州。政治上輕徭薄賦,重視農業發展,而且不斷興修水利,獎勵耕織,使得北方經濟快速恢復,民眾開始安居樂業,國力不斷上升。然而歷史總是有太多的遺憾,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卻出師未捷身先死,在正準備乘勝奪取燕雲十六州時,柴榮卻病倒了只能班師回朝,最後不治身亡,年僅39歲。
儘管柴榮未完成一統天下的願望,但他僅用6年時間的文治武功,為後來的宋太祖趙匡胤結束自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後來宋神宗趙頊就曾評價柴榮:“世宗誠創業造功英主也”,“使天假之年,其功業可比漢高祖”。明太祖朱元璋也稱其:“三代之王有其時而能為之,漢文有其時而不為,周世宗則無其時而為之者也。”
而當時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對周世宗柴榮也是盛讚:“若周世宗,可謂仁矣!不愛其身而愛民;若周世宗,可謂明矣!不以無益廢有益。”像司馬光這樣的嚴謹之人,能不顧宋朝皇帝的感受,去抬高柴榮這位不相干的皇帝,足以説明柴榮為人、為政的完美程度確已達到登峯造極。最後我們不得不説柴榮的確是我國古代不可多得的好皇帝,其勤政愛民,關心百姓疾苦,在任內文治武功彪炳史冊,被尊為千古明君,死後千年來也無一人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