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死得冤不冤?他殺毛文龍為何崇禎沒治罪,後來卻非殺他不可
引言
袁崇煥這個名字經常出現明末以抗清為背景的影視劇或者文學作品中,一直被塑造成抗清名將、愛國英雄乃至於民族英雄。關於他的死,也是眾説紛紜,有人説他是被崇禎皇帝冤殺的,還有人説他中了皇太極的計策。不管是哪種説法,都透露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袁崇煥的死不簡單,不過不管原因如何,他的死跟一個叫毛文龍的人有直接關係。
毛文龍牽制住了後金,使得後金不敢輕舉妄動
毛文龍從小就是個調皮搗蛋的孩子,長大以後就跟一幫混混為伍,讀書寫字永遠沒他的份,倒是在舞槍弄棒方面頗有天賦。大約從小調皮的孩子在這方面都比較擅長,他的行徑讓家裏人非常頭疼,為了約束他,他的叔父出面推薦他入了伍,成了遼東名將李成梁的手下。
在這裏他多年的舞槍弄棒終於派上了用場,一身本領有了用武之地。很快因為作戰勇猛,屢立戰功,坐上了皮島總兵的位置。當時的皮島還是大明的疆土,現在已經屬於朝鮮了,面積不大,卻是個軍事要塞,它的對面是後金,旁邊是寧遠。
從戰略部署的角度來看,寧遠作為遼東防線的第一道關口,因為旁邊有皮島的存在,對後金形成了犄角之勢。如果後金膽敢攻打大明,這兩個要塞絕對能讓後金喝一壺的。最重要的是大明雖然式微,可是對於自己的邊疆還是看得非常重的,後金攻打了幾十年從沒有突破過這道防線。
要不是後來吳三桂投降獻了山海關,大清能否突破這道防線還未可知。後金的另一個麻煩就是皮島總兵毛文龍。他雖然讀書不行,可是帶兵打仗是一把好手,手底下的士兵被他鍛鍊的戰鬥力比較強盛。而且皮島駐軍人數也相當客觀,後金總體説起來不大敢進攻皮島,畢竟實力在那裏擺着。
毛文龍倒是動不動就乘船前往後金,上岸打劫,後金一來沒有海上作戰經驗二來沒有船隻,每次追擊毛文龍的部隊到海邊就束手無策,眼睜睜的看着毛文龍的軍隊逃之夭夭。毛文龍也嚐到了甜頭,時不時來騷擾下後金,氣的後金人火冒三丈可又無計可施。
袁崇煥私自和談,毛文龍是掣肘,最終他殺了毛文龍
毛文龍的存在把後金牢牢的牽制住,使他們不敢有大動作,他所駐守的皮島,遠離陸地,朝廷想指揮他也是鞭長莫及。而毛文龍本人本來就不是個正派的人,在朝廷管不了看不到的地方幹着走私生意,賺得盆滿缽滿。其實換做誰估計都會動走私的心思,畢竟自己有大批的軍事力量。
賺的錢拿來補給軍隊,讓將士們對他更死心塌地,這也是能理解的。可在袁崇煥眼裏這就很不對味了,毛文龍拿着朝廷的俸祿和軍餉居然還走私中飽私囊,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在朝為官?寧遠之戰時,袁崇煥一炮過去嚇傻了努爾哈赤,而且當時他的兵力比較少。
這仗打起來甚是艱苦,雙方膠着之際毛文龍帶兵趕來支援,直接衝向後金空虛的大後方,加上努爾哈赤受了傷不得不選擇退兵。當時崇禎還沒有坐上皇帝的寶座,經此一戰袁崇煥揚名立萬,崇禎自然聽説了這麼一個大英雄,所以他登上帝位以後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袁崇煥。
派袁崇煥鎮守遼東,就這樣正直的袁崇煥和兵痞毛文龍相遇了。袁崇煥抵達遼東之前曾經答應崇禎皇帝糧草軍餉不斷的情況下,五年時間就可以平定遼東,崇禎非常的高興,把自己作為皇帝能給袁崇煥的權利和榮耀都給了,就等着五年以後袁崇煥贏得勝利班師回朝的好消息。
誰知道袁崇煥到了遼東,就發現毛文龍這人和自己不是一個路數的人,他鬼點子特別多,人還蔫壞,這樣的人容易壞事。其實袁崇煥自己明白,後金已在遼東經營多年,形成了氣候,想要在五年內殲滅後金,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並且朝廷內憂外患國庫空虛,根本保證不了遼東大軍的供給。
明軍的作戰能力也一般,要和後金這種馬背上的民族作戰,除非有奇蹟發生。他的策略是拖,只要守住遼東防線,後金攻不進來,拖到他們沒有一個得力的領導者直到陷入內亂自取滅亡。不知道打仗多年的袁崇煥為何有這種想法,實在是太天真了。更天真的事情則是他揹着崇禎皇帝私底下找後金和談。
當時信誓旦旦給崇禎帝做下的承諾依然不算數,妥妥的一個欺君之罪。可是這條路卻是袁崇煥必須要走並且不得不走的路線,後金是滅不了的,為了保存實力積蓄力量一舉拿下後金,只能採取和談的方式麻痹對方,讓後金對大明放鬆警惕,可是崇禎皇帝不是這麼看的。
既然袁崇煥答應了他又揹着自己和後金和談,這不是沒把崇禎當皇帝看嗎,公然打皇帝的臉,袁崇煥這分明是自覺死路。可毛文龍堅決反對和談,萬一和談成功和後金成了盟友,不好意思打劫後金,軍隊的油水從哪裏來?
再説和談成功的話,他這個皮島總兵也就到了頤養天年的時候,地位一落千丈,他自然不同意。袁崇煥使出了各種計策,糖衣炮彈都送過去了,可是毛文龍收了糖衣炮彈,可是絲毫沒有收斂更沒有表態。袁崇煥忍無可忍,使計謀殺了毛文龍,還收編了他的軍隊。
問題是他收編以後根本指揮不動這幫人,更要命的是好多人居然主動投靠了皇太極,日後的尚可喜等藩王都是毛文龍的部下。崇禎皇帝知道這個消息以後很意外,但正是用人之際也就沒有治袁崇煥的罪,可心裏總歸是不爽的。後來清軍南下攻打北京,其實當時的情況清軍是動搖不了大明的。
結語
可袁崇煥不知道怎麼想的要求帶兵入駐北京城,保護崇禎皇帝的安全,在崇禎眼裏這無異於反叛,加上袁崇煥和後金私自和談以及他殺了阻止和談的毛文龍,這三件事放在一起看的話意義可就變了。他做的這幾件事都觸及到了崇禎作為一個皇帝的臉面和底線,等到崇禎的忍耐度到了極限時等待他的自然就是屠刀了。
參考文獻: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