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記者屈婷)高考落下帷幕,精神心理科專家提醒,針對高考結束後容易出現心理波動的節點,家長和考生應重視心理調試,以良好心態面對。如果心理狀態持續不佳,應主動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高考剛結束和公佈錄取結果的時候,考生最易出現心理波動。”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的心理諮詢師閆瑞穎説,常見心理問題有放縱型、迷茫型、焦慮抑鬱型等,對此家長和考生要學會正確應對。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長時間的線上學習,加上高考時間延後等特殊情況,考生和家長在長期高壓釋放後,容易出現強烈的補償心理,放縱吃喝玩樂,甚至顛倒作息、沉迷電子遊戲等,要特別注意掌握好“度”。
她建議,有幾天盡情放鬆的狀態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無度,更不能整個暑假“狂歡到底”。“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假期規則和計劃,利用假期培養孩子時間規劃和自我管理、控制能力,為大學有序而獨立自主的生活做一些鋪墊,讓整個假期變得健康、輕鬆而有意義。”
考試成績公佈後,一些考生會因為結果不盡如人意而產生強烈的挫敗感,出現焦慮抑鬱症狀,甚至出現拒絕交流、自傷自殺等嚴重問題。對此,閆瑞穎建議,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千萬不要打罵、責備孩子,要讓孩子知道無論成績如何,爸爸媽媽都是孩子的堅強後盾。通過家長的理解和溝通使得孩子逐步接受高考失利的事實,然後再根據考生的實際情況探討下一步的計劃。比如是否要進行復讀,還是在報志願的時候降低標準等。如果家長努力過後,孩子情緒依然沒有好轉,要及時尋求相關專業人士的幫助。
對剛剛經歷過高考的考生們,閆瑞穎也有一些建議:高考結束,就不要反覆想高考成績的事情了,適度放鬆自己,如果覺得情緒不好,感到焦慮、抑鬱,要學會主動與人溝通,把自己的負面情緒表達出來,和父母、朋友多溝通,還可以聽一些舒心的音樂,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出去旅行,或是利用假期學一些技能等。在填報志願的時候,要實事求是,避免期望值過高,更不要有僥倖心理,多聽取老師和師哥師姐們的建議。另外對於喜歡的院校和專業儘量多做功課,多些瞭解。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