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來來往往的戰爭往往能更替一個朝代,不過也會帶給人民慘重的代價。1939年,二戰爆發,世界處於動亂狀態,天下狼煙四起,民生怨道,在那個時代,人們都希望和平的號角能快速吹響,結束掉這一切。1945年,中日14年抗戰結束,中國迎來了最終勝利,伴隨着日軍投降,世界第二次大戰也宣告結束。
戰後,世界各國都受到了大大小小的創傷,為了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美國提出了聯合國的設立。旨在化解各國的怨氣,致力於恢復和發展國家的政治經濟,促進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在聯合國安理會,有五大常任理事國,這五個國家同時也是二戰時保留軍事實力最強的戰勝國,它們分別是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和法國。
這五個常任理事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具有一票否決權,也就是説,如果決策有一個國家不同意,那麼這個決策便不能生效。這是一個讓其他國家垂涎的權力,也正是因為這個權力,讓各個國家都想着成為這五個常任理事國當中的一個。
這些國家之中,印度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隨着印度經濟的發展,雖然它依舊是個發展中國家,但是在2014到2015年時,他們的經濟體一度超越我國,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甚至還揚言要超越日本的經濟。
更有數據顯示,印度的GDP現金已達到2.85萬億美元,在全球排名第七。突飛猛進的實力讓印度對於常任理事國的位置早就想取而代之起來,曾多次表示應將常任理事國的位子讓一個出來給它。那麼,它所説的應該讓位的國家是誰呢?
首先,根據綜合實力來講,中美俄三國不論是經濟還是軍事,在五個常任理事國中都是屬於拔尖的,出局性幾乎為零,印度想要扶搖而上,完全不可能。除去前面三個國家,還剩英國與法國。再看看法國。雖然法國二戰時期的表現並不突出,但是不影響它在戰後積極發展,成為歐盟的主要領導國。印度的經濟相比於法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樣看來,法國也被排除在外了。而最後剩下的,只有英國了。
英國近些年來,從發動殖民地戰爭到移民壓力,都給英國帶來了不小的麻煩,發展前途大不如同處於歐洲的法國,更有一直都存在問題的北愛爾蘭主權加持,英國的發展岌岌可危,有人甚至預言英國隨時都會分裂。正是因為這個問題,才導致了印度對於英國的位置垂涎三尺,隨時準備替代英國上位。
當然,不止印度一個國家有這種想法,在亞洲地區,日本也想着這個問題。雖然日本作為二戰時期的戰敗國,當年沒有進入到常任理事國內,但是現在日本依舊在爭取。幾十年了,從未放棄過這種想法。
這樣看來,雖然英國現在的地位岌岌可危,印度和日本急於上位,但是英國一直都與其他國家保持盟友的關係,所以想要取代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