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知網的“貪心”生意

來源:連線Insight(ID:lxinsight)作者:韓瀅  編輯:李信

正在讀研一的羽潔怎麼也沒想到,知網是陪伴她學生生涯最久,且最費錢的網站。 

“我一直在用校園內網登錄知網,看論文不花錢,但論文查重必須要花錢,本科畢業論文就花了七百塊,聽説研究生畢業論文查重更貴。”羽潔告訴連線Insight。 

如今,不斷為知網掏錢的不僅有學生,很多知名學校、機構也被知網的“高價”勸退。 

近日,一則落款為中國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的郵件在網上流傳。該郵件對知網近“千萬級別”的續訂費用和“苛刻”的續訂條件進行了指責,並表示因談判無法達成一致,中國知網已暫停中國科學院對CNKI數據庫的使用權限。 

據紅星資本局報道,4月17日中科院負責人已經回應消息屬實,其表示自2022年4月20日起,中科院將停用CNKI數據庫。 隨後不久,財經網報道中科院將用萬方和維普替代知網。 

4月19日下午,知網通過CNKI知網公眾號表示,將繼續向中科院所屬各院所提供正常服務,直至2022年度協議簽署並啓動服務。 

起底知網的“貪心”生意

知網聲明,圖源CNKI知網微信公眾號 

目前,關於此事雙方回應並不一致,但知網太“貴”了是不爭的事實。 

更早之前,北京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都曾一度停用知網,原因都是因為知網的高價費用。 

除了價格太高外,近幾年知網的負面消息不斷。強制消費、版權問題、過度商業化等都讓知網的形象受到影響。 

經過一次次質疑後,知網的高價生意還能繼續做下去嗎? 

01  知網有多貴? 

天下苦知網久矣。

和羽潔一樣,多位學生向連線Insight表示,自己只需要用學校的內網登陸便可以在知網免費看論文、期刊等,以此滿足學術需求。 

事實上,知網是各大高校為學生的學術需求提供養料的地方。但這背後,高校與知網合作卻有着不小的財務壓力。 

因為學生們每在校園裏打開一次知網,都是高校在為知網的“天價”買單。 

此次流傳的中科院郵件中便表明,僅2021年中科院集團CNKI數據庫訂購費用達到千萬級別,“該數據庫高昂的訂購費用已成為中科院集團資源引進中的‘巨無霸’。”

回看過去十年,“用不起”“忍不了”知網的高校、集團並不只有中科院一個。 

2016年3月,北京大學曾貼出即將停用知網的通知。北京大學表示,“由於數據庫商漲價過高,圖書館目前正在全力與對方進行2016年的續訂談判”。此外,北京大學還直言“不向商家過分的漲價行為輕易妥協”。 

更早之前,武漢理工大學的遭遇更是將知網的“霸道行徑”展露無遺。 

彼時,武漢理工大學的師生接到了知網停用的通知。武漢理工大學表示,“這些年來CNKI公司漲價幅度過大的行為已經受到全國很多高校的抵制,包含許多知名的985高校。2000年以來CNKI公司對我校的報價,每年價格漲幅都超過10%,特別是2012年漲幅高達24.36%,從2010年到2016年(報價)漲幅為132.86%,年平均漲幅為18.98%。” 

更致命的是,學校沒有還價的餘地。換句話説,不按規定付費就“斷網”,也就是無法使用知網的服務。 

到了2018年,因知網漲價而導致高校暫停續訂的事情時有發生。太原理工大學表示,在“CNKI中國知網系列數據庫”暫停訪問期間,該校師生可通過圖書館主頁上的“萬方數據知識服務系統”、“維普中文期刊服務平台”、“超星期刊”替代。 

顯然,多年來高校與知網暫停合作的例子都在證明,知網對高校財務上的壓力是持續增加且長期存在的。 

除了高價的訂閲費用外,知網近年來關於論文版權的爭議也越來越多。去年年底,“知網擅錄九旬教授論文賠償70多萬”等相關消息在微博上引發熱議。更讓外界無法理解的是,因為知網的付費下載規定,連作者下載自己的論文,也要收費。 

按照知網的規定,博士論文、碩士論文在中國知網出版,作者本人最高僅可獲得100元現金,以及400元面值的檢索閲讀卡作為稿酬。 

彼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因知網擅自轉載自己的文章,將知網告上了法庭。最終趙德馨勝訴並獲賠70萬元,知網也公開發表了道歉聲明。 

但令外界沒想到的是,趙德馨教授在勝訴之後,其文章作品卻被知網悉數下架。這意味着,雖然趙德馨獲得了法律上的勝訴,但其作品卻失去了在知網的傳播渠道。 

面對看似荒唐的做法,知網表示會和趙德馨商定作品重新上架的事宜。但連線Insight查閲知網時發現,至今趙德馨以作者身份發表的文章在知網上無法搜索。 

多項事實都在證明,知網與高校、學者存在着諸多不對等的關係。而這種以商業利益為目的的行為,已經讓知識分享變了味。 

02  知網為什麼賣這麼貴?

討論知網“天價”問題之前,必須要承認的是知網的權威性。 

成立於1996年的知網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共同發起。從正式建立起,知網就獲得了全力扶持,始終被列為科技領域創新的重點項目。 

一直以來,知網是萬千學子獲取學術資源的網站。 

知網官方介紹,其目前在全球50多國家和地區擁有2.7萬家機構用户,年下載文獻總量達到20億篇次,用户涵蓋高校科研、黨政企及其智庫、公檢法軍、醫藥衞生、中小學與農村,其中高校用户覆蓋76%的世界前500強大學。 

連線Insight在知網上看到,知網現收錄中國大陸出版的期刊10320種,全文文獻總量6000萬餘篇,其中學術期刊8439種,核心期刊1978種,收錄率達到99%。 

事實證明,當學術數據出版商在市場內取得一定地位時,價格競爭機制便很難發揮作用。這也是知網越來越貴的原因。 

國內的學術網站,除了知網,還有維普、萬方數據較為知名。維普官網顯示,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累計收錄期刊15000餘種,現刊9000餘種,文獻總量7000餘萬篇。而萬方數據的官網上,並沒有明確指出官方期刊數量。 

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此前表示稱,2010到2016年間,知網對該校的報價漲幅高達132.86%。而和知網相比,維普、萬方等數據庫的價格都只是知網的零頭。 

要明白的是,學術數據庫提供的產品和一般商品不同,學術文獻是作者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具有唯一且不可替代性。正是因為這樣,知網論文“低買高賣”“一本萬利”的生意做得越來越火爆。 

舉例來説,當高校停用知網一段時間後,迫於學術資源的壓力,很可能又不得不繼續與知網合作。 

令人失望的是,版權的一家獨大卻讓知網在背離初衷的路上越走越遠。説到底,高校接受知網無休止地漲價是基於對數據庫的依賴,而這背後也指向了知網的“壟斷”生意。 

今年兩會期間,有委員針對知網是否涉及壟斷一事提問,隨後,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司回應,稱正在核實研究。 

“技術讓知識越來越便宜,而壟斷讓價格越來越昂貴。”2020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關於“知網”提案的一句話就已經引起外界深思。 

這種提案並非空穴來風。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孫晉曾向光明日報坦言,“如果學術數據庫不再將版權保護作為激勵創新的催化劑,而是將其當作攫取高額壟斷利潤的手段,恣意濫用版權實施壟斷高價,破壞、妨礙並制約相關市場競爭,其濫用行為便不能逃脱《反壟斷法》的審查和懲治。” 

中國青年報也曾發表評論稱,“中國知網還帶有極強的壟斷性——它不僅是國內知名度與論文載量均排在前列的中文數據庫,還被有關部門批准為我國唯一的正式出版博士學位論文的學術電子期刊。” 

究其根本,知網越賣越貴跟其強大的資源緊密相關,有資源就意味着有話語權。要明白,知網有學術資源自然是好事,但並不是其“坐地起價”“店大欺客”的理由。 

03  知網究竟有多賺錢?

説起知網,學術界並不陌生。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知網背後是一家已經登陸資本市場的公司。 

愛企查顯示,中國知網所屬公司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由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100%持股。 

正如上文所説,知網的知識付費模式下,讓其吸金不少。對於知網究竟有多賺錢,其母公司財報展示得更加直觀。 

同方股份年報顯示,2020年全年,同方知網主營業務收入11.68億元、歸母淨利潤1.93億元,毛利率達53.93%。2021年上半年,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4.96億元,毛利率達51.30%。 

首先要明白的是,同方知網即同方股份旗下從事互聯網出版與服務的業務,也就是“中國知網”(CNKI)門户網站。

從同方股份2020年年報中可以看到,同方知網是在該集團六個公司中毛利率最高的,這意味着,知網的確很賺錢。 

再將時間線拉長,連線Insight翻閲同方股份近幾年財報發現,同方知網的毛利率都在50%以上。2013年,其毛利率更是達到了70.99%。對比來看,即便是盈利能力很強的蘋果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的綜合毛利率也僅為43.8%。

起底知網的“貪心”生意

同方知網2013-2015年財務情況,圖源同方股份2015年年報 

伴隨毛利率持續居高的還有主營業務營收。財報顯示,2013年-2020年近十年中,同方知網的營收從5.7億增長到了11.68億,翻了不止一倍。 

低成本,高收入的背後,讓知網收穫了學術界“一本萬利”的生意。 

按照知網的規定,知網的論文每被下載一次,平台就會收取碩士論文15元/本,博士論文25元/本的費用。但對比之下,即便是價值最高的博士學位論文,原作者也只會得到100元稿費和400元檢索卡。 

如此懸殊的“低買”和“高賣”的價格,自然讓知網能夠一年坐享十幾億的收入。

更關鍵的是,除了對學術期刊的低買高賣外,知網論文查重費也成為知網收入的新途徑。 

2019年後,受演員翟天臨學術造假事件影響,國內高校畢業生論文查重工作愈發嚴格。 

彼時,翟天臨的一句“知網是什麼東西”將學術界和演藝界的輿論推到高潮,這也讓知網論文的查重生意越來越好賺。 

以論文查重價格為例,一篇近3000字的論文,知網查重價格為68元,而在維普和萬方兩平台查重,價格僅需9元。 

屢次提高的論文查重費讓眾多在校生叫苦不迭。某高校研究生向連線Insight坦言,“現在我們畢業論文查重一次就要幾百塊,學生真的用不起了,我們的錢是大風颳來的嗎?”

很多學生還表示,“學校不承認知網以外的查重認證,我們也沒辦法。”學校和知網合作後會給兩次免費查重的機會,但僅兩次的查重機會並不夠用。 

可以看到,學術機構、論文作者與知網之間的矛盾依然會持續下去,並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 

但總歸要明白的是,知識是無價的,其本身的意義在於信息的傳播。知網作為學術信息平台,想要以知識牟取商業暴利,不符合學術和市場要求。知網的“貪心”行為,是時候停下來了。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羽潔為化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23 字。

轉載請註明: 起底知網的“貪心”生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