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記者 陳嘉偉 西安報道
勞動課重回校園衝上熱搜。
在教育部近日發佈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版課程方案”)中,明確將勞動、信息科技及其所佔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也就是説勞動課將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出現在學生的課表中,而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勞動課程標準”)中明確,勞動課程平均每週不少於1課時。
海報新聞記者注意到,依據學生的學齡段,勞動課程標準對學生應該掌握勞動技能做了一定要求,比如5~6年級的學生應該學會用簡單的炒、煎、燉等烹飪方法制作2~3道家常菜,如西紅柿炒雞蛋、煎雞蛋、燉骨頭湯等,參與從擇菜、洗菜到燒菜、裝盤的完整過程。
“五六年級要學會西紅柿炒雞蛋”作為對勞動課程標準的解讀而被廣泛流傳和討論,但海報記者在與教育工作者、教育行業觀察者的採訪、交流過程中發現,勞動課重回校園,遠不是會西紅柿炒雞蛋這麼簡單。
勞動課程內容結構示意圖
勞動課重回校園
教育部教材局局長田慧生在解讀2022版課程方案及課程標準時提到,現行《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和各課程標準,在引導和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與新形勢新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海報新聞記者注意到,現行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相關課程標準已分別實施了20年和10年以上。
與現行方案相比,2022版課程方案主要修訂包括:完善培養目標、優化課程設置、細化實施要求等,這其中就包括勞動課將獨立設置。對此,田慧生解釋:“落實中央要求,將勞動、信息科技及其所佔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
而勞動課程標準中明確,勞動課程內容共設置十個任務羣,每個任務羣由若干項目組成。其中,日常生活勞動包括清潔與衞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四個任務羣,生產勞動包括農業生產勞動、傳統工藝製作、工業生產勞動、新技術體驗與應用四個任務羣,服務性勞動包括現代服務業勞動、公益勞動與志願服務兩個任務羣。
學校應結合實際,自主選擇確定各年級任務羣學習數量;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課程內容涵蓋十個任務羣。1~2年級側重在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內容中選擇,服務性勞動不做要求,有條件的學校可結合實際情況開展。3~4年級及以上各學段應涵蓋三類勞動內容。5~9年級的清潔與衞生勞動要求,可與同學段其他任務羣融合實施,同時結合日常課外勞動和家庭勞動要求開展。7~9年級結合相關任務羣開展生涯規劃教育。
西安高新區第二十小學的學生在學校開闢的農場裏觀察植物生長
家長的支持與疑慮
勞動課重回校園一事可謂是打開了諸多家長的回憶開關。
“勞動太重要了,現在的小孩最缺乏的是勞動,我們小時候最不缺的是勞動。以前一年級開始就要打掃衞生,立夏時節還要給學校挖半夏(中草藥)上交,三年級開始每週給學校砍柴一次,還有植樹等等。在家裏做飯、洗衣服、除草、插秧、割稻子,什麼都要幹。雖然很辛苦,但是現在想想這些勞動鍛鍊了生存技能,磨練了意志,養成了我吃苦耐勞的品質。”80後家長王女士在接受揚子晚報採訪時表示,初中畢業同學來家裏聚會,自己已經能做出一桌像樣的飯菜。
而一位在烏魯木齊讀小學的網友表示:“我是覺得很奇怪這個勞動課之前在什麼時候消失了,因為我小學有勞動課啊……就是教這個內容的(雖然沒這麼細)還學過怎麼做清蒸魚,學校裏的勞技教室裏邊有小學生用的小號的廚灶廚具啥的。”
而在海報新聞記者的採訪中,不少家長們對勞動課重回校園表示支持。
“就拿做飯這點説,我們小時候多少會做點簡單的飯菜,現在外賣方便了,就算家中沒人做飯,孩子們也會選擇讓家長叫外賣等,就沒有想着自己學着做點什麼。所以學校開展勞動課還是挺好的。”90後學生家長孫女士表示。
不過還有很多家長表達了這樣的疑慮——勞動課會不會像其他所有“副課”一樣,都是在家由家長“拍照打卡”完成。
“不是説家長不能陪着孩子完成,就怕所有任務都交給家長。”一位家長表示,雖然勞動課重回校園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諸如烹飪等課程學校如果不具備上課條件,是不是又得推給家長?
西安高新區第二十小學的學生在烹飪教室參與社團活動
“草莓好吃”
事實上家長的疑慮不無道理。
在西安高新區第二十小學,幾位一年級的學生正在學校開闢的“芯寶農場”裏,給麥子澆水、採摘草莓。到了下午的社團活動時間,十幾位對烹飪感興趣的學生前往學校的烹飪教室,今天的任務是用酸奶和水果做一份“酸奶杯”。
對於學校開展的勞動教育,該校一年級的學生王浩宇告訴記者,“草莓好吃,剛開始吃的時候非常甜,不過後面就有點酸了”。
西安高新區第二十小學教導副主任郭蕊有些自豪的説,在西安開展“勞動教育”的學校不少,但在學校內開闢農場、具備專門烹飪教室的學校卻有限,“以烹飪課為例,很多學校的工作都是在學校的活動室完成的,這個活動室上烹飪課就是烹飪室,上手工課就是手工室。”
郭蕊介紹説,西安高新區第二十小學是一所新開設的小學,目前僅招過兩屆學生,“但建校的時候我們就把‘勞動教育’作為學校的特色,為此我們學校還編寫了專門的教材,用作學校開展相關課程的指導。”
但目前西安高新區第二十小學的勞動教育還是以社團活動和多學科融合為主。“像我們在農場開展的活動,除了專門的諸如‘紅色開耕’外,平常都是班主任老師帶領學生做日常養護,而在這個過程中,會融合其他學科,比如觀察植物的生長,寫植物生長日記等等。”郭蕊説道。
郭蕊表示,去年該校完成了勞動教育體系的構建,“也就是我們的‘芯螞蟻’勞動課程體系,從低年級孩子的勞動意識、自我整理、自我服務、班級清潔,到中年級孩子的清潔衞生、整理收納、烹飪等等,都有具體的勞動課程和勞動活動來一一落實。我們本來就計劃在秋季學年開始時將勞動課排進課表,所以勞動課獨立出來,讓我們的老師們很受鼓舞。”不過郭蕊也坦言,目前學校並未配備專門的勞動課老師,“基本上都是老師兼職。”
作為一所將勞動教育作為特色的學校,西安高新區第二十小學的農場、烹飪教室並非所有學校都能配備,所以僅從“教具”配置來看,學生家長的疑慮也不無道理。
不僅是會西紅柿炒雞蛋
對於學生來説勞動課的意義在於“草莓好吃”,但是在教育工作者、教育行業觀察者的眼中,勞動課重回校園,遠不是會西紅柿炒雞蛋這麼簡單。
“掌握勞動技能當然是目的之一。”郭蕊表示很長一段時間,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都把文化知識的學習作為教育學生的首要任務,不太注重勞動實踐,所以孩子們在勞動方面欠的“課”很多。“在意識和能力上都有所欠缺,比如收拾自己房間等等,孩子們就沒那個意識,只指望家長。而就算有意識,也未必能做好,這就是現實情況。但我們現在就要扭轉這種局面,最起碼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
“但更重要的是喚起學生們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的意識。”郭蕊提到由於分工的不同,社會上存在一種“重腦力、輕體力”的誤解,“所以勞動課的獨立設置,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勞動觀念,勞動意識上的培養。”
而對於勞動課重回校園的目的,社會上也流傳着“提前分流”的解讀。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在接受海報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一種誤解。“雖然之前《職業教育法》修法時就提到了在義務教育階段要對學生進行職業啓蒙,開展勞動教育。但需要強調的是,這只是職業啓蒙,而不是説要讓孩子們去受職業教育,這是兩個概念。”熊丙奇表示。
熊丙奇認為“提前分流”誤讀的背後恰恰反映出當下教育的問題。“我們要形成這樣的共識——不管今後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人價值,每個人都是被社會所需要的,這才是我們應該有的教育觀念。”
海報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勞動課程標準中關於勞動課程總目標的第一點就是“形成基本的勞動意識,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要求“形成對勞動與人類生活、社會發展、個人成長之間關係的正確認識,懂得人人都要勞動、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等基本道理;體驗勞動的艱辛和快樂,形成勞動效率意識、勞動質量意識;具有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尊重普通勞動者的積極情感;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