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秦孝公——中國歷史上極其罕見的天才領袖,五百年必有王者興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經典


“糾糾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乾,誓不罷休!

老秦人的氣勢,老秦人的血性,老秦人的膽色,可敬可佩,可贊可嘆。

兩千七百年以前,華夏大地進入了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的大爭之世。這就是中國文明正源生成的戰國時代。

悠悠歲月,塵封了那個金戈鐵馬,英雄浪漫的時代,留給我們的是古老的歷史斑痕與輝煌,而又沉重的夢想。


公元前361年,年僅21歲的秦孝公正式登基。這時,秦不為各國重視,連權力被架空的周天子都不願意搭理秦國。於是,他憤然喊出:“諸侯卑秦,醜莫大焉”。在《新大秦帝國》裏,秦孝公臨危受命,接掌積弱已久、內外交困的秦國,當時的秦國已是窮國弱邦,危在旦夕。正像秦孝公在《求賢令》中坦誠所書:

秦自穆公稱霸,國勢有成,大業有望。然,其後諸君不賢,厲共公、躁公、簡公、出子,四世政昏,內亂頻出,外患交迫,河西盡失,函關易手,秦始由大國而僻處一隅,其後獻公即位,欲圖振興,連年苦戰,飲恨身亡。當此之時,國弱民窮,列國卑秦,不與會盟,切欲分秦滅秦而後快,國恥族恨,莫大於此。本公即位,常思國恥,悲痛於心。


讀了秦公(秦孝公、贏渠梁)告天下之士之秦國《求賢令》以後:

衞鞅:秦國求賢令,乃五百年一卷雄文。痛説國恥,歷數先祖四代無能,開曠古先河。其二,求霸業而不求吏治,身處窮弱,竟能做鯤鵬遙望,吞吐八荒,其三,胸襟開闊,敢與權臣分享秦國。公器之心,可昭日月。只此三條,堪稱真心求賢。

百里遙(秦穆公時百里奚之六世孫):以公子只見,這求賢令可有瑕疵?

衞鞅:若説不足,只言恢復穆公霸業,其志向遠觀尚小。

百里遙:大志如何?

衞鞅:變法強秦,為一通天下奠定根基。

百里遙笑道:天下之大,只有衞軮可正秦公啊。

衞軮:不是正,是輔。

白雪:正人之識,全人之志,天下良輔啊。

百里遙:天作之合,今日方見。

衞軮:今見求賢令,我意已定。

百里遙:怎麼?

衞軮:去秦國,一展所學。

衞鞅到秦國以後,不願先行任官,不願例外,象所有的士子一樣,首先遍訪秦國,真正熟悉秦國,準備據實提出策略。

衞鞅説:實不相瞞,此前衞鞅也急於任官做事,可今日在招賢館,領略了秦公氣度胸襟,此念頓消。秦公不為學子浮躁虛榮所動,提出試賢奇策,令我心服。鞅雖學有所長,可對秦國尚無深澈瞭解,先訪秦後對策,如此大道,鞅若迴避,任職、任事,空談。

景監(時任內史,秦孝公近臣):秦公一片苦心,唯鞅兄一人體察。

衞鞅:知音難求,神交難遇。

衞鞅三個月訪秦,跋山涉水,遍訪秦國,到過山野荒村,與民同宿,走遍了秦國的關隘要塞。

衞鞅策論:

衞鞅:關中土地平坦,沃野千里,為天下列強所無。可為何在秦這數百年,卻荒無薄收,人煙稀少?渭水湯湯,在秦無害,可謂天賜佳水,可為何秦據渭水幾百年,卻坐失魚鹽航運之利,府庫財貨日見空空?老秦人樸實厚重,尚武之風深植朝野,可為何秦國就沒有一支攻必克、戰必勝的強大新軍?

景監:先生所言,正是君上日夜所思啊!

秦孝公擺手示意不要打斷。

衞鞅:守富饒土地而貧窮,擁強悍之民而兵弱,據山川形勝而淪喪,就在於沒有綜合混一的強大國力。

何謂綜合國力?人口眾多,農工興旺,府庫充盈,甲兵強盛,民勇公戰。由此五者,堪稱強國。

而眼下秦國,五無其一。地小民少,工田不振,府庫空空,甲兵老舊,私鬥成風。

秦孝公:然而如何啊?王道?仁政?還是無為啊?(這些都是衞鞅先前提出的試探之法。)

衞鞅:君上。(作揖)君上動若觀火,三道玄談,懼往矣。

秦孝公:渠梁願聞先生新論。

衞鞅:強國之道,乃法家精義之學,與前述三道天壤之別。法家強國,務求國家實力增長,務求激勵朝野士氣。

秦孝公作揖:渠梁願聞強國之道啊。

衞鞅:強國範式不同,魏齊楚三強範式,君上有何評判?

秦孝公:強國範式不同,尚未想過,請先生指教。

衞鞅:魏國範式,甲兵財貨之強;齊國之強,明君吏治之強;楚國範式,山河廣袤之強。而這三強,皆非根本之強,不足效法。

秦孝公:魏齊楚三國之強,還不足以效法?

衞鞅:三強之不足效法原因在於,只強一時,不強長遠。遇明君則強,遇常君則弱,遇昏君則亡。根本原因,在於三國變法,只走半途。法令半新半舊,名為法治,實為人治。如此邦國,起伏震盪不定,無法長期聚集國力而穩定強大。秦國要崛起,便要走根本強大之路。

秦孝公:先生終顯大才本色呀。

衞鞅:國有明君如公,秦國必能起步。

秦孝公:起步最難,渠梁期盼管仲復生啊。

衞鞅笑道:茫茫中國,代代有人才,強國何須借代而生?

景監:管仲強齊半代,先生要強秦於一世,大氣魄呀!

秦孝公:説得有理啊!

衞鞅:君上,這便是衞鞅的強秦九論。(雙手奉上策論)

秦孝公展開策論,細細閲讀,突然抬頭道:車英,取消西巡,轉回櫟陽。

車英(時任衞尉、將軍):舵手調頭,東回櫟陽。

秦孝公再一次作揖:敢請先生,與渠梁一起回宮,一抒胸中塊壘。

衞鞅:君上嘔心瀝血,衞鞅披肝瀝膽。

秦孝公和衞鞅回到櫟陽,不出宮門,長談三天三夜。

秦孝公:先生,強秦九論,字字千鈞哪。

衞鞅:這強秦九論,只是變法大綱 ……

秦孝公:綱舉目張,有此九論,秦國曙光依稀就在眼前哪。

衞鞅:強兵之本,在於激賞。我在商于山村聽到農夫歌謠:有功無賞,有年無成,有荒無救,有田無耕。一個國家,農人勤耕而不能温飽,兵士立功而不能得爵,民心豈能不散?

秦孝公拍案:贏渠梁決意變法。

秦孝公:請先生承擔大任。

衞鞅:君上,變法越深澈,道路越艱難。

秦孝公:變法何難,先生但講。

衞鞅:有三難:第一,須有一批竭誠擁戴變法得新鋭骨幹,居於樞要職位。

秦孝公:起新黜舊,贏渠梁當全力為變法凝聚力量。

衞鞅:第二難,法治不避權貴,宮室宗親違法,與庶民同罪。

秦孝公:六親不認是難,但贏渠梁能做到。

衞鞅:第三難,國君須對變法大臣堅信不疑,不受挑撥,不中離間。

秦孝公沉思。

秦孝公堅定地:為秦國富強,贏渠梁九死無悔,萬難不足以擾亂我心。百年以來,變法強臣死於非命者不知多少,首要之罪,在於國君根基太軟。今日,贏渠梁對天明誓:信君如信我,終我一生,絕不負君。

衞鞅作揖: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負。

秦孝公妹妹:熱酒赤心,天地為證。

秦孝公:小妹説得好,來,幹!

若干年以後,經過商鞅的兩次有力的改革舉措,使秦國走上了富國強兵之路。商鞅變法是先秦最徹底的一場變革,在秦國確立了封建制度,使秦迅速成為政治制度先進、經濟發達、軍力強盛的強國。從此秦國日益富強,為後來的統一六國開闢道路。孝公以衞鞅功大封其於商 (今陝西商洛市東南商鎮一帶),故稱商君或商鞅。

秦孝公:人心昭昭,天地悠悠,大良造衞鞅之不世功勳,永載秦國史冊。今昭當年之求賢令書信,特封商地十五邑,為衞鞅領地,爵號:商君。

天下卑秦的時代終於結束了,一個經過深徹變法的西部大國,終於浮出水面,成為山東列強如芒在背的強大國家。


公元前338年,壯志未酬的秦孝公贏渠梁逝世,時年46歲。秦孝公,是中國歷史上極其罕見的天才領袖,在大戰連綿的戰國時代,他接手幾乎要被山東列強瓜分的強弱秦國,穩定亂局,發奮雪恥,精誠求賢,奇蹟般地騰挪出將近二十年的非戰歲月,極其成功地在秦國建立起了堅不可摧的戰時法治社會。為秦國崛起,奠定了第一塊基石。為中國文明史立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