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填報”應多一點公益,少一點商業

今年第三批新高考改革試點的8省市迎來“首考”,志願填報也採用全新模式,具體分為“院校專業組”和“專業(類)+院校”兩種類型。由於往年志願填報數據參考價值變低,一些焦慮與迷茫的考生和家長轉而投向服務機構尋求幫助。記者採訪瞭解到,志願填報服務機構通過整合院校信息和錄取規則,的確可以幫助不少家庭節省時間、化解焦慮。與此同時,部分機構也存在價格虛高、數據陳舊、誇大宣傳等現象。(6月20日《工人日報》)

距離高考成績公佈的時間越來越近了,意味着志願填報也進入倒計時。考試成績固然重要,志願填報也要高度重視,以往時有發生高考成績好,但志願沒填好,導致未被理想學校錄取的遺憾案例。因此,家長都千方百計地在志願填報上花心思,儘量給孩子一個滿意的結果,這也給服務機構帶來了機會。

近年來,機構推出的志願填報服務費用愈來愈高,動輒就是幾百元、上千元,甚至還有一對一服務收取數萬元的費用,這些都加重了家庭志願填報的經濟負擔。最關鍵的是,此類機構一味賺錢,可收費服務往往名不副實,充滿了虛假信息、消費欺詐等,家長購買這些機構的服務不僅花了冤枉錢,更是對孩子前途的不負責任。

日前,教育部發布預警,切勿輕信所謂的“天價”志願填報指導服務。有的“志願填報輔導”APP和網站假借為考生“一對一”服務的名義,收取高額費用後,溜之大吉。有諮詢機構打出廣告,稱與名校成功牽手、著名部屬高校權威志願填報專家組成團隊等,但事實上,有關部門從未發放過“高考志願規劃師”等職業資格證書。一些“志願規劃師”“志願填報專家”是臨時招募的社會人員,只經過幾天培訓就匆匆上崗,按照培訓“台詞”給考生和家長輔導。

可以想見,此類服務已淪為徹底的賺錢工具,機構用編好的“台詞”“銷售話術”,誘導家長和考生繳納高額費用,服務效果卻不甚理想,家長要提高警惕心,不要輕易相信服務機構的花言巧語。另一方面,為滿足家長和考生志願填報的現實需求,教育部門也應積極採取措施,提供免費服務,由學校和老師來主動承擔志願填報指導工作,根據考生的考試成績、學習能力、人生定位等綜合因素,幫助考生選擇合適的志願。各招生高校也可對擬報考本校的考生給予志願填報的指導和建議。

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教育關係到億萬孩子的未來,也關係到國家的未來,教育改革和發展要慎之又慎,應以公益性、公平性為基礎,不可過度商業化,以免被資本綁架,淪為徹底的金錢遊戲。當下,我國教育市場化走得太遠了,國家教育資源投入不足,家庭承擔了過重的教育負擔,導致教育內卷化嚴重、培訓機構亂象叢生、“天價”志願填報等,產生了諸多惡果,需要儘快糾偏,讓公益多一點,商業少一點,恢復教育應有的公平性。(江德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8 字。

轉載請註明: “志願填報”應多一點公益,少一點商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