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部《三國演義》,讓三國時期的那些戰將們,至今都萬人矚目。還有人給他們排了名次,什麼“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其中,馬超被排在第五位,後面是張飛、許褚,但許多人卻不服,表示其實馬超的名次應更靠前,起碼也要在關羽之前,理由是,張飛和許褚都曾“裸衣戰馬超”,顯然是打急眼了,而馬超卻還沒急眼,發揮出恐怕戰力,所以名次至少前提一位。
這個理由是否成立咱先不討論,因為無論張飛還是許褚,都最多跟馬超打個平手,所以這三人,誰在前誰在後都正常。若如今告訴諸位,在三國時期,曾有一大將,曾一槍差點要了馬超的命,並被實打實地記錄在《三國志》中,那麼估計絕對是吃驚。
所以爭論排位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實效。這位能一槍差點殺死馬超的將領,叫:閻行。聽着很陌生是嗎?沒辦法,因為《三國演義》把他遺漏了。而閻行差點殺死馬超的這一戰,是發生在韓遂和馬騰兩人內鬥之時。
那是漢末時期,韓遂揚名西涼,被羌人推舉為老大,成為一方霸主。董卓曾率兵征討過韓遂,卻反而進一步讓韓遂壯大起來。後來馬騰投奔或説跟韓遂結夥,兩人還結為兄弟。但隨着馬騰勢力進一步擴張,最終引發了韓遂和馬騰之間的大戰,當時閻行便效力在韓遂帳下。
(二)
據史載,同馬超一樣,閻行也是“少有健名,始為小將”,即少年時其勇猛的名氣便很響亮了,是韓遂帳下的“希望之星”。在建安初年,當韓遂和馬騰兩人發生大戰時,閻行躍馬而出,直撲馬騰。馬超豈容有人如此囂張,因為他也是“少有健名”名震西涼了。
自然跟閻行兩人便“火星撞地球”了,史載:騰子超亦號為健。(閻)行嘗刺(馬)超,矛折,因以折矛撾超項,幾殺之。什麼意思?就是説,閻行手持長矛一槍刺向馬超,結果長矛折斷,那半截長矛擦着馬超的脖子“嗖”就過去了,差一點要了馬超的性命。
那麼後來戰況如何?史書上沒説,但從這個片段來看,當時閻行和馬超兩人必是玩命了,不然那長矛如何被折斷?且從閻行失去兵器後,依然能全身而退的結果來看,當時應把馬超嚇得不輕。
不然以馬超那脾氣,會輕易放過險些要了自己命的閻行?故而,當時的情況應該是,在閻行這一槍過去,長矛折斷,前半截長矛差點殺死馬超後,所謂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馬超被嚇得不輕,已掂量出對面這大將的分量,即便拿着後半截長矛(等於失去武器),馬超也不敢追擊,讓閻行全身而退。
就這樣,兩位同時被史書稱為“少有健名”的大將,完成了僅有的一次當面較量。至於較量的結果,雖不能説閻行強於馬超,但卻比張飛、許褚戰馬超時,要強的不是一點半點,因為無論《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哪位戰將敢能讓馬超在鬼門關前轉一圈?也只有閻行!
(三)
如此勇猛不亞馬超的閻行,自然也難逃曹操那雙求才若渴的小眼睛。公元209年,韓遂和馬騰,終於都暫時成了曹操手下。
閻行雖是勇猛武將,但眼光卻非常獨到,勸韓遂,咱這地方根本就不是“發家”的地方,將軍你也看到了,折騰了三十年卻還無效果。不如依附曹操,從此安分下來。
最終閻行將自己的父母,送到京城。韓遂也將一個兒子送到京城,表示“服了曹操”。但哪料隨着馬超要報仇,起兵反曹,韓遂也跟着反了。閻行又來勸韓遂:不要跟馬超聯合,馬超不行。但韓遂不聽,閻行也只能跟着一起反了。
公元211年,馬超被曹操擊敗,曹操殺死了韓遂的兒子,卻給閻行寫了封親筆信,表示:對閻行很是讚賞,雖我曹操殺了韓遂兒子,卻法外開恩沒有殺你父母。如今,你父母暫時“住”在大牢裏,那裏可不是養老的地方,將軍您趕快來,還是你來為父母養老為好。
顯然曹操是非常渴望得到閻行的,所以不敢殺他父母,一面殺死韓遂兒子,一面卻寫信向閻行“賣功”,想用親情來打動閻行前來投奔自己。關鍵時刻韓遂綁了曹操。聽聞閻行父母居然沒被曹操殺死後,竟不管三七二十一,強行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閻行。用這種方式回應了曹操。
這一手,可把閻行氣壞了,終於在公元215年反了韓遂,帶着家人歸順了曹操。曹操連忙上表劉禪,封閻行為列侯。並在這一年,殺死了韓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