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死後為何被李世民怒砸墓碑?只因他犯了千古君臣大忌

魏徵是輔佐唐太宗李世民創建“貞觀之治”的首功之臣,也是唐朝初期最家喻户曉的公卿,有“一代名相”的美譽。

魏徵之所以能以“賢臣”之名永載青史,主要原因還是他敢於直言進諫,和李世民共同譜寫了很多君臣佳話。當明君遇上賢臣,此乃社稷之幸,百姓之福,李世民與魏徵就是這樣的明君賢臣典範。

魏徵死後為何被李世民怒砸墓碑?只因他犯了千古君臣大忌

大到國事,小到家事,細到私事,對於皇帝李世民的方方面面,魏徵的諫言可謂是無孔不入。據《舊唐書》記載,魏徵前後上諫超過兩百事,皇上旅遊他要管,選妃他要管,玩鷹他也要管。

縱然魏徵管得如此之寬,已經大大逾越了人臣本分,但李世民對此卻甘之如飴,每每虛心納諫,全然接受。直到貞觀十七年魏徵病死,君臣二人仍然保持着很深的感情,李世民悲痛欲絕,廢朝五日,親擬碑文,賜諡號“文貞”,同年魏徵入凌煙閣。

魏徵死後為何被李世民怒砸墓碑?只因他犯了千古君臣大忌

魏徵死後,李世民經常對左右感嘆道:“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李世民一直以魏徵為鏡來更正自己的言行,魏徵的去世讓他猶如失去了左膀右臂,思念之情溢於言表。

魏徵死後為何被李世民怒砸墓碑?只因他犯了千古君臣大忌

但是,李世民的態度卻在魏徵死後不久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巨大轉變,李世民不但取消了衡山公主與魏徵長子魏叔玉的婚約,還憤然推翻了親手為魏徵立的墓碑,大罵魏徵是奸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李世民向來以大度能容著稱,他忍了魏徵大半輩子,為什麼偏偏跟死人過不去呢?此事的緣由有兩件事。其一,侯君集因謀反罪被處死,杜正倫被罷官,而此二人都是魏徵推薦給李世民的。其二,魏徵經常把寫給李世民的諫言給史官褚遂良看,此事李世民是在魏徵死後才知道的。

魏徵死後為何被李世民怒砸墓碑?只因他犯了千古君臣大忌

細究這兩件事,事件一隻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其實還是事件二。魏徵確實説過侯君集和杜正倫有宰相之才,但是由此斷定魏徵參與了謀反之事是十分荒謬的,李世民是何等聰明之人,他在沒有查到任何確切證據的情況下,是萬萬不會下此決斷的。李世民真正在意的還是第二件事。

無論是商場還是官場,追根究底都是名利場,在封建王朝時期,“貪名”和“圖利”同樣是人臣大忌,罪不可恕。

李世民為了篡奪皇位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逼父,而魏徵原本是太子李建成的人,卻投入到敵人李世民門下,違背了“忠臣不事二主”的傳統價值觀,此二人都是有嚴重道德污點的人,他們傾盡一生,只為洗白自己,“名”對他們來説不但比“利”重要,甚至比“命”重要。

魏徵死後為何被李世民怒砸墓碑?只因他犯了千古君臣大忌

魏徵把諫言給史官看,無非是想名垂青史,這就是在與李世民爭“名”。對於魏徵的屢次冒犯,李世民選擇一忍再忍,無非就是想留下個“明君”之名,可他魏徵竟然如此不知好歹,竟想把好名聲落到自己頭上,這無疑是犯了李世民的大忌。所以,李世民的怒氣瞬間迸發,不惜與死人魏徵反目成仇。

解除兒女婚約,推翻魏徵墓碑,李世民此舉實屬過激,他本人後來對此也有所認識。魏徵死後兩年,也就是貞觀十九年,李世民親征高句麗,結果不盡如人意,李世民當即感嘆:“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李世民在失意時又懷念起魏徵的好,後悔當初的衝動之舉,於是下令以少牢之禮祭祀魏徵,並重立紀念碑,君臣之情最終也算是重歸於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42 字。

轉載請註明: 魏徵死後為何被李世民怒砸墓碑?只因他犯了千古君臣大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