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疫情形勢的好轉,繼我市初、高三準畢業生迎來開學後,本月27日,小學4-6年級、初高中非畢業年級也已開學復課,這會帶動文具、教輔書、電子產品等行業銷售的“升温”嗎?今年的“開學經濟”又有哪些新特點、新變化?連日來,記者進行了多方採訪調查。
市場進入熱銷 奇特文具走俏
伴隨着開學季,沉寂了一段時間的文化用品市場也跟着熱鬧起來。
在渝中區新華書店,學習機專賣區內有不少學生正在挑選商品。“每年開學前後都是學習用品銷量增加的時期,通常我們都會提前半個月準備學習機櫃台擺放等。”銷售人員説,受疫情影響前段時間生意相對清淡,可這段時間明顯好轉,日前銷量還不錯。
記者在新華書店觀察到,各類教輔用書也被擺放在顯眼位置,多是家長前來選購。消費者劉女士告訴記者,女兒今年上初三,雖然之前一直在家上網課,但老師推薦的、孩子較喜歡且對學習有益的書籍,她都會前來購買。每次開學前,她都要特意到書店購買兩三百元的輔導書。
與此同時,本週,在渝北區某大型超市入口處,針對開學的主題促銷佔據了較為醒目的位置,吸引了不少孩子和家長。
“現在已經進入開學商品的熱銷期,賣得最好的是一些常用文具,如筆、本等,價格也不高,每天都能賣出大半。”據超市工作人員介紹,除此之外,今年一些價格偏貴、設計感較強的文具也很暢銷。
“像這種動物外形的圓珠筆每天要賣幾十支,同時,櫃枱上其他外形或功能奇特的文具銷量也不低於普通常用文具。”觀音橋一家文具、飾品專賣店銷售人員説。
商家積極備戰 研發新產品
從4月中旬起,校園周邊的商家也在為開學做準備了。
在渝北兩江實驗中學附近經營餐館的廖女士告訴記者,她的餐館主要消費人羣就是學生。前段時間受疫情影響,她就暫停營業了,如今眼看學生陸續開學,她從十多天前就開始為學生擬新菜譜,研究新菜色,進購相應食材。
重慶八中附近的商家也已恢復往常。記者注意到,在校門口附近,一家奶茶店剛剛裝修過,正在忙着佈置的老闆説,疫情期間他們研發了一些最近網上較火的飲品,以吸引更多學生。而且,他也表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店裏更多的是提供線上訂單線下配送的服務。
課外輔導機構也瞄準了開學後的市場。幾天前,一家輔導機構發佈,新學期的網絡輔導課程開始報名繳費。該機構的老師介紹,不少學生在進行學校網課的同時,家長們還陸續為孩子報了各種課外網上輔導的春季課程。
除了學習輔導班,一些課外網絡興趣班的新學期招生也在進行預熱。近期,記者觀察了幾家網絡興趣班發現,他們通過新的上課形勢和新的培養興趣思路,為興趣班進行了大改造,以得到更多推廣和消費者青睞。
教育花費“不差錢” 理性才有裨益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漸漸提高,且對於不少家庭而言,在孩子教育上的花費都“不差錢”。開學了,很多家長忙着為孩子採購入學裝備,記者從中也注意到,一部分家長熱衷購買進口品牌文具,其中一支中性筆可達20多元、一支鋼筆有的數百元,再加上各類電子產品,學生一次開學的花銷就變得很大。
採訪中,家住兩路的姜先生給記者算了筆賬單:“我娃今年馬上高考了,現在開學後光輔導教材和筆記本就花了接近400元,而且高三了,他還要求買個功能性好的筆記本電腦和手機,為了學習方便,單這方面我又花費了7000多元。”統計下來,該名學生開學後各類費用加起來近8000元。
不過,在採訪中,雖然不是每名家長都要花費“巨資”讓孩子順利開學,但是很多家長向記者反映道,在能力範圍內,他們很願意在孩子學習的錢上大量付出。
然而,在孩子學習上“不差錢”真的有必要嗎?
教育專家及知名大學教授陳先生表示,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長們愛子心切可以理解,但鋪張浪費不值得稱道,關於此方面應該讓孩子懂得理性消費。同時,“開學經濟”容易滋生攀比之風,有時還會令一些家庭倍感壓力,甚至會讓孩子感到自卑、受挫。
所以,除了廣大家長要保持清醒認識外,各級學校也有必要適時引導,提醒家長及其子女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費。學校在宣傳引導孩子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也要將理性消費的觀念納入進來,這對引導學生養成理性消費習慣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