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嬰兒降生後接觸的第一個人,便是自己的母親。在朝夕相處下,嬰兒對母親身上的味道極其熟悉。如果換了一個人,敏感的他們很快便會發現。在元朝時期,我國便發生過一起“嬰兒認母”的奇案。事情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咱們接着往下看。
明朝著名文學家馮夢龍在《智囊全集》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在浙江烏程縣有個富户,名叫張甲。靠着祖上的資產以及自己的打拼,攢下了萬貫家業。看起來張甲衣食無憂,生活富裕,但他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那就是人到中年,還沒有子嗣。古人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窮人尚且都想着延續香火,他如此大的家業,總不能後繼無人吧?
但張甲的妻子王氏卻是出了名的小心眼,不準張甲納妾。所以一直以來,張甲都感覺愧對列祖列宗。後來張甲瞞着王氏在外面娶了個小妾,小妾很快便為張甲生下了一個兒子。正所謂“紙包不住火”,不久之後,王氏便得知了丈夫在外面納小妾的事。古代男人三妻四妾,王氏心裏雖然不願意,但也可以理解。不過讓她感到心慌的是,這小妾生了個兒子。如果這個孩子長大後繼承家業,將自己趕出張家怎麼辦?
她越想越害怕,遂決定將殺死這個孩子,將這種苗頭扼殺在搖籃中。有一天,張甲外出辦事,王氏便叫人請小妾帶着孩子前來,説是願意接納她們母子。古代妾室的地位比較低,能得到當家主母的接納,小妾自然欣喜不已,於是她便抱着孩子到了張家。王氏借看孩子的名義將孩子騙到了手中,然後命人將小妾趕出了府。
隨後,狠心的王氏將嬰兒殺害焚之,扔到了小樹林。事情過後,當地知縣幹文傳聽説此事,派人前去查證,果然在樹林中找到嬰兒的屍骨。王氏擔心東窗事發,便派人賄賂了小妾的父母,讓他們陪着自己一起撒謊。小妾的父母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一生都在給地主打工,為了錢便同意睜眼説瞎話。
與此同時,王氏從鄰居家買來剛出生的孩子,來冒充小妾的兒子,以此來證明自己沒有殺人。王氏自以為她瞞天過海之計能騙得了眾人,殊不知縣令幹文傳早已看穿了一切。幹文傳命小妾在公堂上抱着孩子哺乳,結果孩子卻哇哇大哭,就是不肯吃奶。在幹文傳的審訊之下,小妾的父母説了實話。
幹文傳命人叫來了孩子的親生母親,小孩一見母親到來,立刻撲入母親懷中。母親餵奶,小孩也欣然接受。母子之間這種血脈相連的關係,外人肯定是很難理解的。但結果也一目瞭然,孩子並不是小妾的。幹文傳嘆着氣對小妾説:“你的孩子已經死了!”隨後命人拿出了小孩的屍骨。小妾哭得泣不成聲,而王氏也得到了自己應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