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
清朝的康熙皇帝也堪稱千古一帝,8歲登基之後,短短几十年,等於用自己的雙手重新打了一片江山。
康熙的文治武功咱們不用多提大家都清楚,但是歷來也有人有一個疑問,説康熙哪樣都好,但就是為什麼不去收日本,這是怎麼一回事?
當年康熙任用降將施琅把台灣打了回來,接受鄭家的投降,把台灣重新劃歸成我國版圖,打下台灣之後,大清水師那是兵強馬壯。
施琅當時上表給康熙説,你看現在咱們軍容正盛,軍心可用,我們乾脆一鼓作氣北上,把日本打下來得了,這是不世之功。
要知道中原王朝從來就號稱是大一統王朝,目之所及的所有國家,要麼是自己的領土,要麼是自己的藩屬,就是日本從來沒拿下來過,元朝打了兩次都沒拿下來,所以施琅建議咱們趁着兵精糧足的時候,把日本打下來。
那真的是不世之功,康熙更可以稱為真正意義上的千古一帝了。但是康熙得到奏章之後,沒有同意,要求施琅從台灣撤兵,不要去打日本。
很多人都説太遺憾了,要知道當時的日本國內那也是軍閥割據,每一個大名自己有軍隊,中央政府的統治力量很弱,所以如果那個時候大清水師北上伐日,肯定很輕易的就能把日本打下來,讓日本歸於我國領土。
所以有人説,由於康熙沒去幹事,結果200年後你看看給了日本機會了,讓日本能侵略我國了,當時咱要拿下不就沒事了嗎?
但是咱們這麼講吧,康熙不去打日本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大清的核心利益不在日本,國內有亂的地方。
收付完台灣之後,三藩剛剛平定沒有多久,蒙古戈爾丹蠢蠢欲動,沙俄也隨時隨地有可能要侵略我國領土。
對於滿清來講,這兩塊才是核心利益所在,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歷來動用軍隊都是最耗錢的事兒,康熙自己賬算的明白,每個地方都要打,那就得集中拳頭打最需要打的地方。
而且説實話以古代那個通訊條件交通條件,你就是把日本打下來,你也未必好管理,再加上古代日本那個狀態,本身自然條件就差,產出也少。
如果真把日本打下來,中央政府每年還得給日本大量的補貼才行,咱們這麼講吧,滿清沒入關之前,實際上就把朝鮮都打下來了。
但是滿清也只是把朝鮮當做一個藩屬國,並沒有併入到本土之中,為什麼?他也得算賬,你把朝鮮納入到本土之中,朝鮮的產出朝鮮交的税,還不夠中央政府給的補貼。
這是一個不划算的買賣,朝鮮都不能納入到版圖之中,日本就更是這樣了,即便你派自己的心腹,自己的官員到日本去管理。
一方面你跟人家有隔閡未必管得好,另一方面還有可能讓自己的官員做大,將來成為一個有可能威脅中央政府的政權。
所以與其這樣耗費巨資把日本打下來,完成一個表面意義上的大一統,還不如根本不去碰它,從角度上講,康熙比忽必烈還要明智。
原作者:李承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