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小學語文教學,探討教育發展難題!我是辣辣。
人們經常説: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兒;考考考,學生的法寶。雖然成績不是唯一衡量學生的標準,但是不得不承認,成績確實能夠客觀反映出孩子的學習狀況。
辣辣雖然是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但是班裏的家長對於孩子成績的重視程度就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
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成績出來後,班上有兩個孩子語文沒有及格,這兩個孩子的家長對此特別着急。
來辦公室後二話沒説先把孩子訓斥了一頓,還用自己的孩子和的孩子比較,結果兩個孩子哭得更兇了。
成績固然很重要,但是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來説,這時候過分跟孩子強調成績只會讓他們對學習逐漸產生厭惡情緒。
小學低年級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老師和家長要更加註重“學習細節”。
一年級是小學的初始年級,這時候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未來的走向有一多半是跟老師的教導有關的。
從一開始的坐姿、站姿、隊列紀律、課堂紀律,到後來的寫字姿勢、讀書習慣、閲讀方法,再到勞動能力、待人接物等等。
每個方面都需要老師和家長事無鉅細的去引導,而不是抓住一次考試成績不放。通常有以下這些特質的孩子,即使一次成績差也是暫時的,家長不必過於擔心。
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一個人受益一生,有的家長就要問了,對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説什麼是好的學習習慣?
舉個例子,老師留的作業,有的學生可以在20分鐘內完成,有的學生必須磨蹭一個小時,做作業中間總是小動作不斷。很明顯,不磨蹭就是一個好習慣。
再舉個例子,老師留下去的預習作業,有的孩子只是草草讀兩遍課文,有的孩子不只把課文讀通順,還會把生字從課文中圈出來,給其注音,遇到不認識的字還會提前岔讀音進行標註。
成績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每次成績出來後不僅僅能能反映孩子最近的學習狀況,更能反映一個孩子的學習習慣。
善於思考和觀察生活
相信很多老師都有同樣的感受,班上總有幾個“皮孩子”,老師説話時愛接茬,平常總能相處一些調皮搗蛋的事情。
但是班上最聰明的孩子往往也是這幾個孩子,所以他們是讓老師“又愛又恨”的存在。
這些孩子雖然讓老師頭疼,但他們也有很多優秀的特質。比如善於思考,善於觀察生活。小學時期學習好的孩子通常都是文文靜靜的女孩子,但是一上了中學就會有一大批以前“調皮搗蛋”的學生成為黑馬。
所以如果家的孩子總是喜歡問為什麼,總是願意跟你分享一些他觀察到的趣事,作為家長和老師千萬不要打擊他們。
懂得知錯就改
不管是生活小事上的錯誤,還是學習上的錯誤,懂得知錯就改的孩子一定是好孩子。因為知錯就改,説明他認真地思考了自己的錯誤,並且認真地聽取了別人的意見。
即使是大人有時候也無法做到知錯就改,有時候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可是自尊心不允許自己放下面子認錯。
這時候大人就得學學小孩子,放下該死的自尊心,該認錯時就認錯。但是如果是原則上的事情,則不能輕易失去自己的底線,
你問我成績重要嗎?當然重要。
因為成績不僅僅是一個數字,還是一個結果。有過程才有結果,結果不好,説明過程出了問題。那我們就可以對出現問題的部分對症下藥。
但我説成績也沒有那麼重要,因為當你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觀察能力都跟上的時候,成績自然而然也會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