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康熙年間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帝王的年號,康熙年間就特指這位皇帝在位期間。康熙年間用公元紀年來算的話,是公元1662年到1722年,在位時間跟他的孫子有的一拼,兩人都很厲害。康熙年間發生過很多事情。
康熙畫像
他登基的時候才虛歲八歲,這時候自然是別人在掌權,加之自己母親每兩年就死了,康熙屬於無依無靠的孤兒,他不願意大權旁落,所以剛剛秦政沒多久就想辦法把鰲拜同志給抓住了,之後把鰲拜黨羽都殺了,遏必隆也被降職,自此這位少年皇帝終於大權在握。後來就是三藩的問題,康熙知道這些藩王屯兵很久了,哪天不知道哪位就跳起來反了,想想還是要削藩,這個一説出口就有人要反了,於是康熙帝花了九年時間才平了三藩之亂,可見其還是有當皇帝的底子的。康熙二十年台灣內亂,康熙看準這時機,趁機就收復了台灣,加大了對台灣的管轄權。康熙年間,邊界並不安定,從明朝末期開始,邊境國家就不停騷擾,於是康熙帝出兵驅逐沙俄,攻打準格爾,這兩項軍事行動很有效的保證了康熙年間的邊境安寧。
康熙年間雖然政治軍事經濟上還算穩定繁榮,不過皇帝的後宮並不安靜,由於太子被廢,很多人都開始覬覦這個位置,最終導致在康熙末年,九子奪嫡的宮廷慘劇發生。
康熙年間,由於康熙帝的勵精圖治,大清朝當時是奠定了一個盛世的基礎。
康熙後宮
根據歷史的記載,在康熙在位執政期間,僅僅是被正式冊封,有過名號的女人就有55位。這些是不包括康熙在後宮中私混過的女人,差不多有3000多人。
康熙妃子像
有一些資料稱,康熙每次在宮外進行巡遊,微服私訪的時候,其實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在民間找尋一些面容姣好,才氣顯露的女子。尋找到的這些另康熙傾心滿意的女子,就被他帶回到後宮,成為自己的女人。但是如果説,康熙在執政時期每天都勤政,總是思考江山社稷,牽掛黎明百姓,那麼他也就無暇顧及後宮的三千佳麗了。但是事實上,康熙帝在他的一生之中,他所留下的在後宮的女子和他們的子女的數量是很多的,這也是可以説是一個令人不爭的事實。在康熙的一生之中,一共有兒子三十五人,女孩有二十人,一共是五十五名子女。
另外還有一個傳教士馬國賢,他是一個意大利人,是在康熙末年來到中國傳播教義。馬國賢的畫,畫得很不錯,深受康熙的愛戴和賞識,所以把他邀請到宮中進行服務,為康熙和他妃子進行作畫。後來,康熙還把馬國賢叫到熱河的避暑山莊,讓他去畫三十六景圖,他的畫畫得很好,得到康熙的賞識,後來馬國賢傳道完成,要返回歐洲了,在雍正初年,他留下了自己在康熙年間裏皇宮的所見所聞,還寫了《清宮廷十三年回憶》這一本書,在書中記錄描述了康熙帝和妃嬪們在熱河避暑山莊,一起玩樂的情景,十分逼真,內容豐富。
康熙的兒子
康熙爺的後宮也是有不少人的,自然有很多個兒子。康熙的兒子們中,記載比較清楚的就是那些參與了爭奪太子之位的人。康熙的大兒子允禔是一位帥哥,康熙很喜歡,雖然不是王后所生,不過這個是大兒子,大兒子幫助康熙打仗,祭祀,管理河道工程什麼的,很有才華,可惜後來參與了謀害太子,就一直關進打牢直到死。
康熙的兒子劇照
二兒子是允礽,這位本來是正主,是太子,一歲多就立為太子,不過立得早,廢得早,所以反覆多次之後,後來也死了。
老三是允祉,這個就更倒黴了,可能是他在雍正排行在雍正前面,所以雍正早早的就派他去守皇陵,沒幾年就各種理由把他先貶後殺。
老四就是鼎鼎大名的雍正了,他20歲被封為貝勒,後來繼承皇位,這個皇帝也算是一位起早貪黑的皇帝,大概是因為競爭皇位的原因,他的兄弟被他殺掉的不少。和雍正一個媽的人,還有皇六子,不過死的早。另外就是皇十四子,這位雍正一直不待見的弟弟允禵,結果雍正一直把他給關着,最後一直到乾隆年間才放出來。
其次出鏡率比較高的就是康熙的第八和第九個兒子,這兩個人深的雍正的討厭,一直跟雍正作對,跟皇帝作對,一定不會有好下場的,允禩允禟二人,先後被雍正削爵位,後來關起來,下個黑手還是弄死了。
皇十三子允祥是雍正的朋友了,這位算是雍正唯一還能用得上的弟弟了,這位弟弟眼瞅着很多兄弟都死的不明不白的,自己特別清正廉潔,從不敢僭越,對雍正客客氣氣。
康熙的兒子,比較出彩的就是這些,糾紛比較多的也就這些,康熙一生勵精圖治,可惜康熙的兒子卻殘殺至此,實在是皇家的不幸。
康熙削藩
在我國大唐時期就已經有了藩鎮割據的先例,在安史之亂之後,不在京城的外地將領手握重兵,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擁兵自重,出現政治、經濟、軍事都不受朝廷掌控的局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當然不樂意了,尤其是藩鎮屢屢造反,企圖推翻中央統治,康熙削藩就是藩鎮割據的結果。
康熙削藩畫像
康熙早已忌憚藩鎮的勢力,在康熙親政後,平南王想要告老還鄉,但是想將自己的藩地由兒子接管,在朝廷中掀起激烈的爭論,康熙權衡再三認為,藩鎮長久以來擁兵自重,遠離朝廷,長此以往,終究不是好事,於是下令“撤藩鎮”。
康熙命令迅速傳回藩鎮,藩鎮的眾將們不服自己辛辛苦苦守護這麼多年的領地要被朝廷回收,於是舉兵謀反,打着反清復明的旗號想要恢復前朝統治。十一月,吳三桂率先在雲南發動叛變,並且很快的攻陷了長沙、嶽州等地,其他藩鎮將領見有人已經謀反了,也都一起造反了,朝中局勢十分危急,大清帝國危在旦夕。
但康熙心意堅定,但面對局勢也改變了自己的策略,對率先起兵,早就懷有不臣之心的吳三桂堅決打擊,對其它的造反者大開招撫之門,來孤立吳三桂。
在前後夾擊下,雖然吳三桂衡州稱帝,但前景仍不容樂觀,長時間的積鬱成疾,最後病死。叛軍擁立他的孫子為王,清軍攻破陣地後,也自殺了。康熙削藩取得了大捷。
康熙辛亥中和堂制
康熙辛亥中和堂制是瓷器的堂名款。瓷器堂名款是標註在瓷器上的時間、出產地等信息的文字,在明朝嘉年間開始出現。在明朝在北京圓明園,有康熙皇帝曾經居住過的中和堂。康熙辛亥指的是康熙十年,也就是公元1671年,距今345年。也就是説,印有“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字樣的瓷器,都是由官窯生產,並供宮廷使用的。
“康熙辛亥中和堂制”瓷器的堂名款
在清代,瓷器的發展已經成熟,尤其在康熙年間,青花瓷的式樣和款式更是豐富多彩。在早起出產的青花瓷中,一般情況下都不標註帝王的年號,偶爾在宮廷使用的瓷器才會標註如“中和堂”之類的字樣,但無年號。從康熙一代開始,瓷器就開始大量標註年號,且字樣大多數以楷書為主。
目前瓷器古玩比較常見的落款由“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康熙壬子中和堂制”、“康熙癸丑中和堂制”、“中和堂制”等,這些地方都是康熙帝曾經住過的地方,因此現存的瓷器也較多。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康熙辛亥中和堂制”瓷器,主要包括盤,尊,瓶罐等,這些瓷器的特點主要為底部採用光滑、圓潤的泥鰍背狀瓷,形狀規整,極少出現塌底等現象。當時在民間生產的瓷器,尚存有縮釉、粘砂、不光滑現象等現象,但由官窯生產的瓷器一般色澤較飽滿,表面光亮,釉面分成粉白和漿白兩種。而瓷器使用的泥胎質地堅硬,外表呈潔白色等。
目前,“康熙辛亥中和堂制”瓷器的市面價格,一般都在數十萬以上,部分優質精良的可以拍到上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