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十九子朱橞為什麼會被封為谷王?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朱橞王號為何是“谷”?這恰恰就跟他的藩地宣府有關。《明史•諸王列傳》載:“(朱橞)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八年三月就藩宣府。宣府,上谷地,故曰谷王”,因宣府在隋唐前為上谷郡地,故封其為“谷王”。

上谷郡,始建於燕昭王二十九年(前283年)。燕昭王十二年(前300年),燕將秦開率燕軍大破東胡,迫使東胡北退千餘里,燕國取地千里。而後,燕國為了鞏固新佔領的疆土,遂就在這裏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等五郡。就這樣,上谷郡誕生了。

為何要叫“上谷”?那是因為上谷郡的郡治,其是建在大山谷的上邊,故名“上谷”郡

秦始皇一統中國後,沿用上谷郡建置,將其劃為三十六郡之一。劉邦代秦建漢後,繼續延續上谷郡的建置,但是將上谷郡一分為二,劃出了一部分土地,建涿郡。

明太祖朱元璋十九子朱橞為什麼會被封為谷王?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王莽時期,改上谷郡為郡。

東漢時期,光武帝恢復上谷郡郡名。三國時期,上谷郡歸魏國,郡名依舊。晉代,晉武帝分上谷郡部分地區,置廣寧郡。南北朝時期,上谷郡先後歸屬後趙、前燕、前秦、後燕,置北齊改為易州。隋代,文帝改易州為上谷郡,復置。唐代,廢郡置州,以故上谷郡地置媯州。

此後,上谷郡不復存在。

明代,朱元璋為防範北元殘餘力量的反撲,遂在原上谷郡置宣府鎮,是為九邊鎮之一。宣府所處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據《讀史方輿紀要》載:“南屏京師,後控沙漠,左扼居庸之險,右擁雲中之固”,簡單的説,宣府無論是在明朝的手裏,還是在北元的手裏,它都是一個戰略要地,明朝得到宣府,既可保京師無憂,也可時刻威脅北元。反之北元得到宣府,則可保北元無憂,也可時刻威脅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十九子朱橞為什麼會被封為谷王?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正如明程道生所言:“宣府山川糾紛,地險而狹,分屯建將倍於他鎮,是以氣勢完固號稱易守,然去京師不四百里,鎖鑰所寄,要害可知”,宣府距離明朝京師不過百里,一旦宣府被佔,則北京危矣,明廷危矣。

朱橞能被封為“谷王”,且12歲就就藩於宣府,去執掌這一戰略要地,可以看出朱元璋對他是十分器重的。

而朱橞也確實有讓朱元璋器重的資本,年僅12歲的他,一到宣化鎮,就積極貫徹朱元璋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治國方略,構築長城,戍邊禦敵,替大明牢牢鞏固邊疆的統治。

明太祖朱元璋十九子朱橞為什麼會被封為谷王?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朱元璋時期,朱橞過得可是無比的愜意,因朱元璋的器重,他可是手握重兵,是當時實力最強的藩王之一。

但是,隨着朱元璋的駕崩,手握空前實力的朱橞,開始面臨着無盡的打壓,畢竟懷璧有罪,作為臣子擁有這等強大的實力,皇帝肯定會忌憚,而一旦讓皇帝忌憚,他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最初,在朱允炆削藩之時,因燕王朱棣突然造反,朱橞僥倖逃過一劫。但是,在雄主朱棣登基後,朱橞的好運也就到頭,沒過多久就被朱棣找了一個藉口,從要地宣府變成了可有可無的長沙,失去了宣府的兵權,淪落為一個可以被朱棣任意宰割的存在。

明太祖朱元璋十九子朱橞為什麼會被封為谷王?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或許,就是因為這種巨大的落差,被貶到長沙的朱,他開始自己作死,是大肆搜刮民財,賣官爵,弄得屬地長沙是民不聊生,百姓怨聲載道。當然,如若朱橞僅僅只是如此,或許還不會有他後來悲慘的結局。真正造成他後來那悲慘結局的,還是他之後的那般謀逆之舉。當時,因對朱棣將其貶往長沙的不滿,他有了謀逆之心,開始大造戰艦弓弩,訓練兵勇,同時妄圖聯合蜀王朱椿一起舉兵造反,推翻朱棣統治。

此次計劃,因蜀王的反對,而宣告失敗。但是,這次謀逆之舉雖未成功發動,可卻被朱棣知曉。試想,被朱棣知道,他豈能有好結果呢?最終朱橞被朱棣廢為庶民,關進獄中,直至宣德三年在獄中孤獨而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0 字。

轉載請註明: 明太祖朱元璋十九子朱橞為什麼會被封為谷王?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