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把雄姿渾世塵,一場閒事莫因循”,遊離世俗之間的大唐遊俠兒

前言

在不少少年人的心中都曾今有過這樣一個夢想,持三尺青鋒,蕩盡世間不平事。

遊俠在我國古代是一羣很特殊的人,他們蔑視律法,爭強鬥狠,卻也有鋤強扶弱,扶危濟困的義舉。

總而言之,遊俠是一羣自由不羈,傲視王侯的人。

“好把雄姿渾世塵,一場閒事莫因循”,遊離世俗之間的大唐遊俠兒

什麼是遊俠兒?

關於俠的出現,有説出於墨家,有説出於儒家,也有説出於商賈的,這些説法都有他的道理,我們就不做討論。在現存的能夠找到的資料來看,最早對“俠”做出解釋的是戰國時期的韓非。

在《韓非子·五蠹》之中有這樣的説法:“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對於韓非子這樣的法家門徒來説,自由不羈,無視法律的遊俠自然是社會上的不安定因素,因為這些遊俠兒往往動輒當街殺人,或者是持械私鬥。按照如今來説,這些遊俠兒就是街上游蕩、無所事事的混混。看重律法的法家,對於這樣的人自然是喜歡不起來。

而與法家不同,太史公司馬遷對於遊俠卻是持肯定的態度。

司馬遷認為:“今遊俠,其行隨不軌與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之此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史記·遊俠列傳》)。

司馬遷充分的肯定了遊俠兒出言必踐,不懼生死的豪邁之風。

“好把雄姿渾世塵,一場閒事莫因循”,遊離世俗之間的大唐遊俠兒

在中國古代的遊俠文化中,“俠”是一種遊離在統治者和民眾之間的一羣人,他們既不願意服從於統治者的律法倫理,但是同時也承擔着維護正義的作用,做出有利於大多數人的正義行為。

這些便是俠,一羣自由不羈,但是又胸懷萬民的人。

從最早的這些論述來看,“俠”是以武人的形象出現的,主要表現在與人搏鬥,路見不平一聲吼這樣的見義勇為的形象。

後來“俠”這一概念也被用來指代一些具有“俠義”之氣的文士,所以有了文俠和武俠之分。

文俠有如李白在其詩裏多次提到的魯仲連這樣的人;而武俠則是荊軻,專諸這樣的刺客之流。但是不管是文俠還是武俠,其主要的特點便是講究道義和勇氣。

比如説“為兄弟兩肋插刀”,這個“兩肋插刀”很多人容易望文生義,説是在自己的肚子上插兩刀,其實不然,這個成語的正確意思應該是朋友有了困難,於是就在兩邊肋下別上兩把刀去幫助朋友。

這其實是一種非常野蠻的義氣,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他不管是不是朋友有錯在先,只要是自己的朋友被欺負了,那麼我就提上兩把刀去幫朋友出頭。會出現什麼後果我不考慮,很江湖很野蠻的一種義氣,但是這種義氣在很多人看來非常讚揚。

這也是俠義會受到推崇的原因之一,試問一下,誰不想有一個不顧後果願意幫助你的朋友呢?

而且越是混亂的年代,越是野蠻的時期,對於這種所謂義氣的俠客越是推崇。這也是先秦時期遊俠之風盛行的原因。

除了先秦時期,唐代的遊俠風氣也十分盛行,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唐人尚武成風的緣故。

“好把雄姿渾世塵,一場閒事莫因循”,遊離世俗之間的大唐遊俠兒

唐代時期的遊俠兒是什麼樣的?

唐人尚武,出身關隴貴族的李氏家族,因為與鮮卑長期接觸,所以極富有胡人那種彪悍勇武的特點。而且隋唐時期剛剛結束南北朝十六國的紛亂,社會的長期不穩定造就了民間對於武力的崇揚,緊接着又經歷了隋末二十八路煙塵起的亂世,所以給了遊俠文化滋生的土壤。

而在唐朝時期的許多記載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唐朝許多的大將也身負俠名。比如李靖,風塵三俠的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詳,虯髯客、李靖和紅拂女,他們的俠義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能説出一點,即使説不出,關於這三人的名字也是知道的。

除了李靖,還有一個大將李勣,其人也是一個俠客,説起李勣這個名字,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看過《隋唐英雄傳》的人一定知道一個叫徐茂公的人,這就是李勣。

在《隋唐嘉話》中關於李勣是這樣説的:“我年十二三為無賴賊,逢人則殺;十四五為難當賊,有所不快者,無不殺之;十七八為好賊,上陣乃殺人;年二十,便為天下大將,用兵以救人死。”

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到,唐人尚武,遊俠之風盛行可見一斑。

除了史書中記載的這些大將,唐代的詩歌中也有許許多多的任俠之風,頗多豪邁之氣。

《全唐詩》之中,以“少年行”為題詩歌有將近六十首,而有提到“俠”的詩歌不下百首,善做山水田園詩的王維也寫過《少年行四首》這樣遊俠之氣濃厚的詩歌。窮困潦倒、仕途不順的賈島也有“十年磨一劍,霜雪未曾試”這樣的句子。縱觀唐時,整個社會上的思潮都是在讚揚和推崇遊俠。

“好把雄姿渾世塵,一場閒事莫因循”,遊離世俗之間的大唐遊俠兒

在唐朝的眾多詩人當中,最具遊俠氣概的還當屬大詩人李白。《俠客行》中“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詩句裏盡顯豪邁。

而李白本人也有着拳拳報國之心,安史之亂時,李白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但是唐肅宗認為李璘是叛軍,所以派兵平了李璘。而李白也因此入獄。流落夜郎國。到了上元二年,李白得知李光弼鎮臨淮,追擊史朝義,而當時李白已經六十一歲了,疾病纏身,但是李白不顧年老體衰,仍然毅然決然的想要投軍報國。

寫下《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還,留別金陵崔侍御十九韻》,詩中説:"天奪壯士心,長吁別吳京。"可惜時運不濟,當年李白便病死當塗。

李白一生傲視王侯,視俠義為己任,雖時運不濟,但是卻從來不改其志。世人皆知李白詩文一絕,殊不知除了詩才,李白也是一代豪俠。

“好把雄姿渾世塵,一場閒事莫因循”,遊離世俗之間的大唐遊俠兒

唐代遊俠兒的類型有哪些?

唐代遊俠兒可謂是漢代以來遊俠兒羣體中特徵最為鮮明、最具有聲勢的了。從唐代遊俠兒的具體情況來看,大多數是在二十歲左右,也就是處在青春期的少年,這一年齡段的遊俠幾乎囊括了所有階層的遊俠兒。

其實這也並不奇怪,第一這個年齡的人正是熱血衝動的年紀,對於遊俠這種自由不羈的狀態,對這些人來説是一個極大的吸引,正如早些年香港電影《古惑仔》影響力幾乎整整一代人對於兄弟一起的看法一樣,唐朝社會中關於遊俠風氣的頌揚,對於這些少年郎來説也是一個巨大的吸引。其實《古惑仔》之中所講的,與遊俠兒的情況有着一些異曲同工之妙。

權貴階層的遊俠可以算是唐時遊俠之中最為顯赫的一種了,大多是皇族和權臣的兒子,這些人家世顯赫,也就是我們説的衙內。這些人憑藉這父祖的地位,結交豢養死士,也常常以爭強鬥狠,三才結交作為博取名聲的手段。

這些權貴的遊俠行為,其實更多的是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務,以遊俠行為招攬人才為其效力,或者以此博取名聲。並且這些權貴少年多充任“三衞”。“三衞”是皇帝的衞隊,所以經常由這些權貴子弟充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49 字。

轉載請註明: “好把雄姿渾世塵,一場閒事莫因循”,遊離世俗之間的大唐遊俠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