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委員:建議將“體育教育課”改為“健康教育課”,增設應急自我防護教育

葛均波委員:建議將“體育教育課”改為“健康教育課”,增設應急自我防護教育

體育課非但不應“被占課”,更不應“被窄化”,新冠疫情之下,對這門課的再認識牽動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的心,這次赴京,他就體育課專門提出建議:將小學“體育教育課”改為“健康教育課”,幫助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健康價值觀,更重要的是,使其從小就埋下健康知識理念,擁有保持健康的能力。

“在我國,學校的‘體育教育’與‘健康教育’的結合程度普遍不夠。”葛均波委員提到,在我國,學校“體育教育”與“健康教育”結合的教學模式尚未成功建立,師資短缺,體育教師對健康的概念認識不全,學校重視不足,體育課“占課”現象時有發生。

他援引一份杭州市全國學校體育工作示範小學體育教師所具備的體育健康知識途徑的調查顯示:大多數體育教師獲得健康教育知識的途徑是自學或根據日常經驗總結得出,只有小部分是通過進修渠道獲得。

“這提示在教育系統裏,關於體育健康教育知識的專業培訓較少。”葛均波分析,因為認識不夠,也不知道如何講授好這門課,甚至讓一些學校將體育課視作“負擔”,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健康教育有效開展

葛均波分析,“體育教育”是以身體鍛鍊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學生的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健康教育”的途徑範圍不僅包括體育課,還要通過教育手段向中小學生普及衞生科學知識,讓學生們塑造一種健康與疾病自然、社會因素和保健的觀念,培養一種文明衞生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具體來説,比如每天應有多長時間的睡眠,如何合理使用電子產品,健康飲食習慣的培養,體育課的強度是多少,如何進行急救等。

因此,“體育教育”的命名,窄化了“健康教育”的意義,建議小學將“體育教育”成為“健康教育”的一部分,以便學校更好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指導要求

與之配套,編寫專門的健康教育課程,內容除運動技能、健康知識,還要包含飲食和休息、衞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意志、道德品質發展,尤其要建立生命安全基礎課程,教授心肺復甦、應急自我防護等生命急救知識

葛均波建議,可將“健康教育”納入升學考試考核範圍,並將“健康教育”親子任務完成情況納入評價,“家是社會最小的單元,通過引導家長與孩子完成‘健康教育’,能促使家長與孩子共同收穫正確的健康教育知識,從而讓社會更多人養成正確的健康價值觀,助力落實健康中國2030戰略規劃”。


作者:唐聞佳
編輯:唐聞佳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新華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94 字。

轉載請註明: 葛均波委員:建議將“體育教育課”改為“健康教育課”,增設應急自我防護教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