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粉來源
“蜀漢故事”能得到民間廣大百姓的推崇完全是因為《三國演義》的誕生,可以説,從此以後,實現了蜀粉團體最大化,也為後世蜀粉奠定了最紮實的羣眾基礎。
但《三國演義》是明代作品,再上述到評書等民間藝術,元代有《三國志平話》,再上述到宋代,也有古書提到當時就有三國故事伴隨着評書這種曲藝出現。
《東京夢華錄》卷5:霍四究,説《三分》。尹常賣,《五代史》。文八娘,叫果子。其餘不可勝數。不以風雨寒暑。諸棚看人,日日如是。
同樣的,民間的“尊劉貶曹”立場傾向也是在宋代開始出現。
《文學史》第七編第一章 :《東坡志林》載,王彭嘗雲:"徐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説古話。至説三國故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
請某些蜀粉不要忽然發明出:從魏晉開始,蜀漢人物就是深受全社會各階層人物喜愛的。——這是不切實際的,屬於吹牛逼吹過了頭。
為什麼不去想想古代百姓的文盲率有多少?百姓中有多少人是靠讀書才知道劉、關、張和諸葛亮的?如果沒有民間藝術這些文化載體,老百姓又能從哪裏瞭解到三國故事?
“諸葛亮和劉備的君臣魚水情”,“關張無人匹敵的武勇”,這些梗確實在魏晉歷史上有一定流傳度,但是,那是屬於高層人物、文化人之間流傳的梗,就跟曹操動輒拿子房、樊噲做比喻一樣,一個話術而已,不能代表老百姓的認知。
把“魏晉時,一些社會高層流傳的梗”當成“全社會階層的共識”,這就是誇大其詞,是吹牛逼的時候忘了老百姓在哪了。
蜀粉來源
我把蜀粉的產生上限拉到宋代,但我還是要重申一下,
蜀粉真正形成深厚的羣眾基礎,還是得看明代的《三國演義》
。我這麼説,貌似會有人覺得我不尊重蜀粉,把蜀粉的“祖宗”拉回到了宋,又拉回到了明,其實我是就事論事。
我還要説的是,很多人沒看過《三國志平話》,或者也沒去了解一些其他民間三國故事,誤以為《三國演義》只是集大成者,是站在前輩的肩膀上。其實不然,演義對蜀粉的功勞可以説是居功至偉。
如果還有人腦筋轉不過彎,我就這麼説吧,“諸葛亮牛逼,但不能説他爹諸葛珪也牛逼”。這麼説,總該明白了嗎?
“劉關張落草為寇,劉協招安”,“龐統死後還作法破關”,“關羽張飛互相殺全家”這些令人咋舌的段子均是出自《平話》等民間故事。羅貫中沒有走這些俗套,而是取材史書《三國志》,加以藝術創作,才有了這一部“七分實三分虛”的歷史小説。
《三國演義》以其優越的文學質量,所以能夠成為文學經典作品,如此,三國故事才有了更廣的流傳度,甚至清代的京劇劇本也按照演義故事來編排內容,而不再是宋元時期的“魔幻劇情”發展了。
試想一下,如果那些魔幻劇情一直存在,那麼三國故事還能有多少流傳度?我覺得,頂多成為某一地的藝術種類,其流傳度絕對達不到現在這樣的。
所以我才説,在《三國演義》的高光之下,所有蜀漢粉找到了團結的意義;只有演義的出現,才能代表蜀粉的時代已經真正來臨。
現代三國遊戲的影響
現代社會,教育事業已經得到極大發展,評書、京劇這些舊時文化載體已經滿足不了國人的需求,更多人有更多的時間來讀《三國演義》,甚至讀史書了,對三國故事的理解又有更多種可能。
(在這裏還是得誇一下易教授的推廣之功。他全面否定演義的事,這裏繞過。)
還有三國遊戲的推廣作用,特別是光榮公司的《三國志》系列遊戲,深入人心,還有《英傑傳》五部中有三部是三國人物(劉備、諸葛亮、曹操),可以説,當年這些遊戲作品奠定了一代人的三國粉絲基礎。
之於遊戲,光榮的設定就是取材於演義,所以,劉備麾下的名臣名將能力超羣,玩家用過都説好!即便是《曹操傳》的出現,甚至設計出“郭嘉識破諸葛亮的計謀,逆天改命”,但還是無法讓蜀漢粉脱粉。最簡單的,曹魏遊戲人物設定,怎麼也比不了諸葛亮和趙雲帶給玩家的激動之情。
多年前,我曾碰到過一位“呂布粉”網友,我覺得呂布有什麼好粉的,他跟我説得倒也簡單:“我知道呂布這個人人品不好,但是他武力就是最高啊,我就是喜歡啊。”
對,喜歡一個人,就是這麼單純,不做作。
所以,各類三國遊戲的設定,是玩家對蜀漢人物產生好感的基礎之一。
再談史書
到近代,開始有人對《三國演義》重新點評,其中的封建思想也經歷了時代的批判,魯迅説的“劉備之德近乎偽,孔明之智近乎妖”就是典型例子。本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正確之舉,但現代有一些不學無術的人出來唱反調,黑諸葛亮要做皇帝,黑劉備是影帝,替曹操屠殺徐州百姓開脱,這些都是譁眾取寵的觀點。
真正花點時間去研究《三國志》,我覺得,還是很有看頭的,很多在那個時代裏掙扎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傳奇故事,三個開國君主無一例外。而蜀漢人物故事還有另外一個特色,那就是
傳奇性、悲劇性
,這正是打動人心的故事核心。
例如:
劉備伐吳大敗,鬱鬱而終。
諸葛亮北伐,秋風五丈原。
姜維用生命為大漢四百年國運做最後一次掙扎。
反觀曹魏、孫吳方的領袖人物,他們的故事摻雜了太多的內鬥,這些故事在歷史上,我們往後翻一千年,還能看到更多相同案例,而且這種故事對於老百姓來説,從理解層面上看過於遙遠,實在教人提不起興趣來。
或者換個角度説,
蜀漢人物故事是文化主流,而曹魏人物故事是歷史政治主流。
(孫吳人物……就免談了吧)
綜上所述:蜀漢人物在三國粉絲中的受眾廣,是近百年來各種文化載體積累的結果,這種情況也只會繼續固化、傳播下去,畢竟大部分老百姓就是喜歡他們,動機就是這麼單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