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我送孩子的路上總能遇到妞妞媽媽,她一手提着妞妞的書包,一手拖着女兒往前走。不停地催着“快點快點就要遲到了”。妞妞常常手裏還拿着一個包子往嘴裏塞,急急慌慌的,跟着媽媽往前趕。
我問妞妞媽媽怎麼不在家吃了早餐再出來呢,她説哪來得及呀,妞妞磨磨蹭蹭,一早上時間全用來洗漱了,根本就沒時間吃早餐,只能在地鐵上對付一下。
一、越催越慢,再催熄火。
怎麼樣讓孩子的動作快起來,是很多父母的心頭痛。
孩子做什麼都慢,起牀慢,洗漱慢,吃飯慢,走路慢,寫作業也慢,爸爸媽媽快急死了,在旁邊不停地催,孩子卻像聽不見一樣。
但我們也發現,往往生活中愛磨蹭的孩子,和急性子的家長是,是同時出現的,那些性子越急的爸爸媽媽,養出來的孩子往往也越磨蹭。
面對父母的催促,這些孩子的態度就像有些車標寫的:
“越催越慢,再催熄火。”
孩子為什麼這麼慢?因為父母越催,他們內心越抗拒。
法國兒童精神專家克里斯丁·弗拉維尼曾對此做過研究,她發現:
經常被父母催促的孩子,長大後要麼成了“極度依賴型”,事事不主動,全憑家長安排,要麼成了“極度反叛型”,專門和父母意見對着幹。
這兩種類型背後,反應出孩子同樣的牴觸情緒。
孩子一旦有了牴觸情緒,當然不願意配合父母,更不要説有什麼主動性了。
1、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
我們催孩子,是因為家長知道做這件事情帶來的後果,然後想幫助孩子,規避他錯誤被懲罰,或者避免孩子浪費時間。
但這些孩子可能意識不到。
我們要讓他自己學會承擔這些事情所帶來的後果。就像溜溜媽媽,提醒妞妞動作慢了,後果是什麼就好了:如果早晨不抓緊時間,就沒有辦法好好吃早餐,如果沒有時間吃早餐或者説,在地鐵上對付一下,時間久了胃會不舒服。咱們不抓緊時間就會遲到,遲到了,會受批評,老師可能還會懲罰她。
在提醒了孩子之後,就不要再幫助她去做事情了,不要急急慌慌幫助她背書包、趕着時間去上學。
父母反而要慢下來,讓孩子意識到,慢了不可以,會有嚴重的後果。
我們放手,要做的只有提醒:還有多長時間就要出門了,還有多長時間就要上學了。
孩子可能最開始還是會繼續拖延,但在他受到相應的懲罰之後,自然知道了,慢吞吞地做事,是要承擔相應後果的,那麼他就會慢慢改變。
2、教會孩子認識時間,可能的話帶手錶。
有調查顯示,孩子其實沒有時間感,也是就是, 孩子的腦子裏沒有時間!
孩子的眼裏只有“現在”,他不知道什麼是“明天”、“後天”以及“昨天”、“前天”。他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所以在成人的眼裏,他們不會管理時間,就知道磨磨蹭蹭。
他們並不這樣覺得。
井上教授在《柔軟的生命時光——生命的時間學》這本書裏寫道:
“人是通過海馬體記憶的,在兩側耳朵深處,各有一個海馬體。海馬體受傷,就會失去時間感和記憶。 海馬體對一件事要發出“要記憶”指令的次數多,在事後回憶時,我們就會感覺時間過得越慢。 小孩子因為對各種事物都感到新奇,海馬體就會頻頻發出記憶指令,所以孩子就感覺時間過得很慢。”
所以,我們要教會孩子認時間,鐘錶、鬧鐘都用起來,慢慢讓孩子明白,做一件事情,大約需要多久。
3、幫助孩子規劃時間。
生活有規律,能幫助孩子養成管理時間的好習慣。
我們可以從一天的安排開始,讓孩子自己規劃列清單。比如每天日常需要做的那些事情,在什麼時間內完成,全部一一列出來,然後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自己認為緊急的事件可以用紅色筆書寫,同時,寫下“想做的事情”和“該做的事情”。
貼在孩子活動區域,方便他隨時看見,並且按計劃執行。
我們幫助孩子,把規劃時間作為一箇中長期的計劃來完成,養成了這個習慣之後,孩子做事會提高效率,不僅能管理好時間,也能管理好生活和學習。
同時, 我們也要尊重差異,允許孩子適當的慢。
教育孩子就像牽着一隻蝸牛在散步,孩子的成長,急不來,需要我們細膩的呵護,和耐心的引導。
相信通過上面三個方法,您也可以不急不吼,養出一個做事有條理、珍惜時間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