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開心又一次和您見面,探究歷史,悟出道理。讓我們一起打開歷史的卷軸,我將帶您一起探究這段歷史。
談及明末戰爭,人們往往錯誤的認為,明末朝廷無猛將多慫貨,真正的最強猛將在滿清和起義軍手下,比如清軍的鰲拜、起義軍的劉宗敏等人,但實際上明末最強猛將是官兵,因為他差點把當時兩股最強反明勢力首領都給殺了:打得李自成只剩7個兵,讓皇太極聞風喪膽,差一點就殺了皇太極!這就是明末悍將曹變蛟。
曹變蛟(1609~1642),山西大同人,曹文詔之侄,少年就隨叔父出兵作戰,且勇冠三軍每戰必勝。
《明史》稱曹文詔為“明季良將第一”,又稱“萬人敵”,足見其人驍勇威猛,可惜1635年在湫頭鎮之戰中因寡不敵眾兵敗自盡。洪承疇聽説曹文詔陣亡後捶胸痛哭,朱由檢也為此痛心不已。
曹變蛟到底有多厲害呢?
1633年,曹文詔被改派鎮守山西大同時,山西巡撫許鼎臣急了,連忙上書朝廷説:“山西的賊將紫金梁雖死,但老回回、過天星、大天王、蠍子塊、闖塌天等首領還沒有消滅。變蛟勇武過人,部下健將千百人,才能僅次於文詔,請把他留在山西中部吧!”
這時,曹變蛟才25歲,就已經是獨當一面的帥才了。
此後,曹變蛟不負許鼎臣的厚望,對陣李自成等起義軍屢戰屢勝,但真正輝煌的時刻是1638年。
當時,兵部尚書楊嗣昌創立了“四正六隅”的戰略計劃,限期三個月剿盡起義軍。1638年4月,因為沒能如期完成任務,於是朝廷就把曹變蛟等人貶官三級,讓他們戴罪立功。
所謂化恥辱為力量,曹變蛟以此為恥,隨即開始第一輪小宇宙爆發。
李自成之所以難以剿滅,最根本的原因不在於戰鬥力強大,而在於不停的流動,即所謂“流寇”,一般不與能打的官兵作戰,往往敵進我退、敵追我跑,專門往守衞薄弱的地方跑。對付這樣的敵人,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咬定青山不放鬆,亡命追擊、不停打擊。所以,爆發的曹變蛟轉戰千里,身上穿的鎧甲有二十七個晝夜沒有解下過,一直窮追不捨,這是一場精神意志的較量。最終,曹變蛟追上李自成,將之殺的七零八落,李自成的妻子、女兒都丟失了,只帶着七個騎兵逃離。
《明史》記載,“是時,曹兵最強,各鎮依之以為固,錄關中平賊功,進變蛟左都督”。
關內戰爭上,打得李自成只剩7個兵,這是曹變蛟最輝煌的一戰,而在關外對陣滿清的戰場上,曹變蛟更是猛得一塌糊塗。
崇禎十三年(1640)五月,錦州告急,變蛟跟隨洪承疇出山海關,駐守寧遠,隨即就爆發了“松錦大戰”,明朝指揮官是洪承疇,清軍指揮官是皇太極。當然,洪承疇上面還有一堆大爺,他們認為這麼多部隊湊來糧餉也不容易,應速戰速決,違背了洪承疇的一貫謹慎穩重用兵態度。
所以,匆忙救援加上糧道又被切斷,明軍內部不和諧了,先是王樸趁夜逃走,隨後唐通、馬科、吳三桂、白廣恩、輔明相繼逃跑,不僅削弱了明軍力量,而且將很多戰略要地送給了清軍,於是洪承疇、曹變蛟等人被徹底圍困,真正處於絕境之中了。
1642年9月,已抱必死之心的曹變蛟發動了絕地反擊,一天夜晚率領精兵直撲清軍正黃旗大營,殺死率先阻擋的清軍佐領彰古力,試圖阻擊的正黃旗清軍無不橫屍於明軍刀下,曹變蛟如入無人之境,殺的清軍潰不成軍,最後直衝皇太極大帳而去,將侍衞幾乎全部殺死,皇太極聞風喪膽躲了起來。
以勇毅聞名的固山額真圖爾格和弟弟伊爾登、內大臣錫翰、遏必隆等清將見無法以格鬥取勝,情急之下佔據御營營門拼命放箭,將曹變蛟射傷,失血過多幾近昏厥的曹變蛟這才無力進攻。隨後,由於清軍慢慢反應了過來,逐漸向御營附近靠攏,曹變蛟於是撤兵,率軍退回松山。
假如曹變蛟沒有受傷,皇太極能否活命還真難説。一旦皇太極身死,那麼松錦大戰就會敗,因為清軍內部的多爾袞、豪格等必然會爆發多位之爭,而放棄啃眼前的硬骨頭。
對於這一場讓皇太極恥辱的夜襲戰,《明史》諱言不談,只記載“九月,承疇、變蛟等盡出城中馬步兵,欲突圍出,敗還”,且只是曹變蛟一支精鋭突襲而已,根本沒有“盡出城中馬步兵”。其實,即便曹變蛟本人,清修明史也只是一筆帶過,對他沒有過多記載。
險些幹掉了皇太極的曹變蛟,要不是史料對他一筆帶過,他的名聲應該比趙雲還大。
1643年2月,副將夏成德暗中勾結清軍,以子夏舒做人質約降,率部生擒洪承疇、曹變蛟、巡撫丘民仰(自殺)、總兵王廷相、祖大樂等,因為副將夏成德做內應,松山城就此失陷。
清軍拿下松山城之後,將除了洪承疇、夏成德、祖大樂(祖大壽之弟,清軍正在招降錦州祖大壽,故沒有殺他)三人之外的一百多文武官員,和明兵八千餘人,全部慘無人道的就地處死,其中就包括當時重傷在牀、皇太極恨之入骨的曹變蛟。曹變蛟壯烈殉國,時年34歲。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不知道這段歷史是否讓您有所觸動,以史為鑑,讓我們做更好的自己。我們下期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