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所包含的範疇很廣,只要真正的接觸就會發現遠比一開始想象的要複雜得多。因為家庭教育除了理論知識之外,還需要獨立的教育邏輯作為支撐,以及這項理論絕對不能只停留在理論的表面,執行起來的困難可想而知。比如家庭教育不提倡家長對孩子説:“快點”或者“認真點”這類的話,但是我昨天就不小心催了孩子一句“快點”。
近期找我諮詢的家長很多也陸續開始擺困難,比如孩子的父親或者奶奶不配合,自己上班沒時間等等。所以前不久我也疑惑過,家庭教育是否真的是一個看得見摸不着的“偽感念”?但是反觀那些推崇功利給家長販賣焦慮的家庭教育商業機構卻幹得風生水起,我忽然發現一個問題,為什麼家長去了商業機構馬上就有時間了,而且也不提孩子父親不配合了呢?
我通過跟幾位同行交流也走訪了一些類似機構之後很快找到了答案。功利化的驅動遠比苦修要吸引人的多。比如最初的佛學和瑜伽都是提倡苦修,磨練意志。但是如今的瑜伽館和寺廟呢?哪個不是利益至上?
家長有自己的選擇,哪怕就覺得自己需要的是功利心驅動,孩子將來朝這條路發展也不覺得有任何壞處。OK,我也尊重這類家長的想法,但是關於功利化的家庭教育指導我也最後補充幾句,有些理念完全就是謠言,信不信由你。那麼這類機構通常會傳播哪些謠言呢?
謠言一: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很多家長都輕信這句話,發現孩子有問題了,要改的不是複印件而是原件。聽上去怎麼怪怪的呢?你給客户發了一個錯誤的複印件,你這時改了原件有用嗎?
這個道理的正確解釋是孩子如果出現某些不良習慣,父母要以孩子作為參照物去審視自己是否平時有類似的言傳身教。讓孩子改變錯誤的行為同時,自己也要跟着孩子一起改變一起進步。
謠言二:都是原生家庭惹的禍
這是個摘抄心理學原生家庭論的內容,結果又沒有抄全,從而誤導了很多人。關鍵是原生家庭有罪論給了無數父母轉移責任的餘地。關於原生家庭我之前提到了,那是心理學的範疇與家庭教育無關。除非孩子患有了心理疾病,可以去請心理醫生來諮詢關於原生家庭的問題,但是站在家庭教育角度來看此類謠言最害人,莫信。
謠言三: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
如果説原生家庭屬於過度解讀的話,關於陪伴的定義只能説家長普遍理解的不夠。關於陪伴不是説時時刻刻膩在一起,讓孩子養成一種依賴父母的不良習慣。家庭教育真正提倡的陪伴是有效陪伴。
那麼有效陪伴是該如何理解呢?首先父母對孩子第一重陪伴是鼓勵孩子獨立面對問題,第二重陪伴是指導孩子如何獨立面對問題,第三重陪伴是孩子發生自己不能解決又急切解決的困難時候,家長要像個超人一樣出現在孩子身邊充當孩子堅實的後盾。
如今很多孩子已經上學的家長開始品嚐到了苦果,孩子寫作業對家長的依賴性極強,除了佔據家長的時間盯着以外,還要時時刻刻給孩子改錯除誤,導致孩子對家長依賴性更強進入惡性循環。
當然謠言還有更多,特別是謠言還會不斷的推陳出新,要不怎麼給家長頻繁販賣焦慮。上述三個謠言是最為典型的體現。最後再次重申,家庭教育的重點是家庭,每位家庭成員都屬於被教育範疇內的對象,家長不能跟孩子一起進步,家庭教育就會失去意義。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北房三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