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皇帝用“朕”做專屬代稱,專家:將“朕”拆開你就明白了

導語:
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因為社會的階級特徵十分突出,所以帝王一直都是萬人之上的存在。在那時,名份、稱號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很多對於帝王的稱呼往往都是統治者所獨有的,如果別人借用那些稱謂,就是僭越、犯上、大不敬的死罪。關於帝王的代稱,自古以來是有很多的,比如天子、宸星、大家等等……在這些帝王的眾多稱謂稱謂之中,有這麼一個稱謂其實只是很普通的代表着"我"的含義,但在秦始皇之後,這個字卻逐漸演變成了皇帝所獨有的第一人稱代詞,這個字就是"朕"。
為何古代皇帝用“朕”做專屬代稱,專家:將“朕”拆開你就明白了

"朕"這個字最早出現在商朝的甲骨文字之中,被後世譽為訓詁學經典之作的《説文解字》對於它的解釋是"朕者,我也"。所以在這個字剛剛誕生的時候,它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和象徵,只是一個普通的人稱代詞而已。在秦始皇之前,這個詞就像是"吾、汝、乃"這幾個字一樣,在民間被廣泛的應用。比如在先秦的時候,路人甲問路人乙:"你吃了嗎?"路人乙就可以十分正常的回答他:"朕吃了"。就連在傳世之經典的《離騷》之中,也有關於"朕"這個字的應用。屈原曾在《離騷》之中寫下"朕皇考約伯庸"的語句,翻譯過來其實就是"我的父親名字叫做伯庸"的意思。
為何古代皇帝用“朕”做專屬代稱,專家:將“朕”拆開你就明白了

直到戰國結束、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後,"朕"字的使用情況才發生了變化。在秦始皇完成大一統之後,按照丞相李斯的建議把"朕"這個字劃歸為了皇帝所獨有的人稱代詞,只有皇帝可以自稱為"朕"。自此,"朕"這個字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之中轉而成為了身份的象徵,具有了文化的含義。
為何古代皇帝用“朕”做專屬代稱,專家:將“朕”拆開你就明白了

但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才令這樣一個普通的人稱代詞成為了帝王獨稱,或者換句話説,為什麼是"朕"而不是"吾、餘、台"這些字呢?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謎底藏在謎面上,只要把這個字分開來看,就能知道其中的緣由了。
為何古代皇帝用“朕”做專屬代稱,專家:將“朕”拆開你就明白了

雖然説是將"朕"這個字拆開,但實際上拆的卻並不是簡化過後的"朕"字,而是古文之中"朕"的象形文字。"朕"的象形文字也是左右結構,但於簡體字不同的是,象形文字拆開之後左邊是一個"舟"、右邊是一個"灷" 。眾所周知,華夏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黃河也一直被譽為是我們的母親河。所以在上古時期,人們傍水而生,小舟是那時候出行、打漁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甚至於在那時候,擁有舟的數量成為了衡量人們財富的標準之一。畢竟,擁有數量越多的小舟,就更容易打到儘可能多的水生生物。
為何古代皇帝用“朕”做專屬代稱,專家:將“朕”拆開你就明白了

小結:
至於"灷"字則更好理解了,單看字形也能知道這個字和火有關。在歷史上,人類文明的兩大轉折:一個是人類區別於動物學會了使用工具;另一個則是人擁有了火種,在暗夜之中也能得到光明。在中西方的神話之中,為人類得到"火"這種東西的都是英雄人物,在西方是普羅米修斯,而在東方則變成了燧人氏。所以"舟"和"灷"合成的字形被李斯視作為權力、地位和財富的象徵。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全天下地位最高、權力最盛的人非皇帝莫屬了,故而將"朕"這個字引申為地位的專屬自稱詞,以凸顯其至高無上的地位。
為何古代皇帝用“朕”做專屬代稱,專家:將“朕”拆開你就明白了

後來,在後世文字的發展之中,"朕"這個字逐漸演變成了如今人們所熟悉的樣子,但其內裏的文化含義始終被統治者認可着、使用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36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何古代皇帝用“朕”做專屬代稱,專家:將“朕”拆開你就明白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