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歐洲不團結有傳統?看看402年曆史,還有英國美國就懂了

由 亓官天亦 發佈於 經典

中國自媒體上,有個歐洲最知名的網紅家族“哈布斯堡家族”。

對歷史知曉一點的知道這是神聖羅馬帝國代名詞,不知道的估計看的就是皇室緋聞,還有那用女人征服歐洲的花邊趣事。

最後吹完牛調侃一句:這個家族是歐洲最大征服者,他們的利器就是聯姻。

嗯嗯,這算確有其事,不過卻沒有道明根源,至於根源嗎要看時代背景。

(網紅家族哈布斯堡)

話説在哈布斯堡家族最強盛時候,通過聯姻和繼承,在穩固基本盤奧地利基礎上,漸漸控制了德意志和西班牙廣袤的領土。

歐洲就那麼大,今日德國、奧地利、西班牙和大多數中歐都成哈布斯堡家領土,其他國家咋辦?

於是乎,北歐強悍的維京人有點擔心,自己會不會成下一個,海峽對岸的英國也在想,這事不好辦啊,至於法國,夾在中間更是難受無比!

大家都不舒服,咋辦咧?總不能等神聖羅馬帝國恢復羅馬輝煌後再想辦法啊!

(極盛時的哈布斯堡王朝)

戰爭成了最佳手段!

恰在那時,歐陸宗教改革運動如火如荼進行,天主教面對新教崛起,兩幫人爭鋒相對,斗的難解難分。宗教影響世俗,進而開始爆發衝突,引發了一段新時代開啓,也意味着兩幫人選邊站隊羣毆。

中歐的神羅在哈布斯堡家族帶領下,聯合德國天主教邦國,還有不少附庸國組成同盟,對手則是,法國、北歐諸國、英國和俄國和不少德意志新教邦國。

歐洲史上著名的三十年戰爭(1618-1648),就此爆發。

實事求是説,這場宗教鬥爭,不過是以宗教為口號,標榜意識形態而進行的世俗戰爭。

歐陸無數國家,用近800萬人的犧牲,換取鬥地主的勝利,這被斗的地主就是“哈布斯堡王朝”。

鬥爭過後,實力絕冠歐洲的哈布斯堡家族擴張趨勢減緩,歐洲恢復了均勢。

(三十年戰爭和混亂的歐洲)

均勢的出現,是歐洲所有強國共同訴求。

誰如想統一歐洲,就是全歐公敵,必須打壓,這也是後續拿破崙和希特勒的命運預演。

由此開始,歐陸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規則,不能有一家獨大出現。

這規則一出,就讓歐陸成春秋戰國時代,各國都弄伐交、伐戰,彼此鬥鬥不休。如果按中國歷史進程,參考歐洲史,其實歐洲統一節奏不會比華夏滯後多少,也會在一個強權崛起後歸於一統。

至於原因嗎也很簡單,在民族分野還沒鮮明時,統一難度更低,而且統一的意識形態基督教,早在羅馬帝國時代就已傳遍歐洲,這也是比華夏統一前更具優勢的地方。

(海峽護佑英帝國)

可惜,唯一可惜的是,歐洲有個另類國度,那就是英國。

大英帝國發源於英倫三島。

這英倫三島和歐陸隔海相望,最短距離不過34公里,就是這34公里的海峽註定了歐陸不能統一。因為統一的歐陸,不符合英國利益,而技術條件有限的年代,孤懸海外的英格蘭又能通過強大的海軍,深入影響歐洲,自己卻不會被入侵。

海峽和海軍,給了英國孤立與歐陸之外的底氣和訴求,也給了他一個天然身份,那就是歐陸均勢調和者,換個説法就是:攪屎棍。

特別是1588年通過海戰,徹底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強大起來的英國,野心越發的凸顯。

海峽宛如屏障,成就了英國超然的戰略地緣地位和專注發展殖民地的可能。

歐陸太平時,他出來搞事,歐陸戰亂時,他出來佔便宜,這樣的故事英國玩了幾百年。

(英國的海上霸圖)

這一切,在拿破崙戰爭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公元1789年,偉大的法國大革命爆發,悲催的路易十六,並沒有繼承祖先榮光,太陽王奠定的王朝成為夢幻,自己也和夫人一起走上斷頭台!

法國國王走上斷頭台不可怕,可怕的是,法國資產階級依舊不消停。

那個時候的他們,認為自己是先進文化,先進制度倡導者,進而升騰起歷史使命感,在經濟利益,和文化輸出感召下,法國人走上了文化輸出道路。

啓蒙運動的思想光輝,如耀世的太陽,透過中世紀黑幕,配合科技之光,照亮歐洲。

革命之火,在歐洲蔓延,強悍的拿破崙,順勢而出為它加持。

無數君主制國家,面對異端法國瑟瑟發抖,《舊制度與大革命》,告訴我們,廢除舊制度,讓法國模式傳遍歐陸,是當時法國最終訴求。

(法國大革命)

這一切,在拿破崙節節勝利下,幾乎就要實現。

可無數歐陸列強,會善罷甘休?遠在海外的攪屎棍英國,會心甘情願?

鐵板一塊的歐陸,不符合均勢規則,也不符合英國利益,但拿破崙會害怕嗎?

如此三問,層層遞進,但拿破崙的回答很簡單,戰爭!

公元1796年3月,26歲的拿破崙受命成法蘭西共和國意大利方面軍總司令,隨後他帶領部下們,步步進逼意大利,先戰勝奧地利,掃清遠征障礙,隨後遠征意大利大獲成功!

拿破崙腳下的意大利,有着腐朽的教堂和貪婪的教士。

這羣屬於舊時代的人,是必須要打擊的對象!他毫不客氣的將這羣人司法權剝奪,隨後宣佈取消意大利的關税,促進資產階級發展,簡而言之,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改造意大利。

本就搖搖欲墜的神權,在拿破崙面前俯首。

(拿破崙)

一場歐洲無數平民參與的運動開始了。

廢除舊制度,開創新時代,那個時候的法國就是歐陸燈塔。燈塔之所以存在,皆因為他能照亮黑暗,而身處黑暗中的各個歐陸國家們,當仁不讓的成了拿破崙死敵。

三年後的1799年,通過霧月政變獲得法國執政權的拿破崙,順勢又將自己化身成燈塔上的光亮。

他藉助法國資產階級支持,通過不斷戰爭、文化輸出,引爆了歐洲變革。

這十年,是拿破崙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十年,也是法國資本家賺的盆滿缽滿的十年,更是法國商品風靡歐陸的十年。

軍事勝利、經濟滲透、文化攻勢、外交手腕、政治聯姻。

一套組合拳下來,拿破崙離統一歐陸僅一步之遙。

如此局勢,無疑讓無數皇帝國王心驚膽戰,拿破崙要是成功了,他們歸於何處?

(拿破崙帝國極盛期)

隨法蘭西共和國崛起同步而來的是,那不斷聯合起來對抗法國的同盟。

這羣守舊派們,從1793起,用22年時間先後組成七次反法同盟,致力於打壓這個能讓歐洲統一的另類:法蘭西

法蘭西和拿破崙差點就成功了,如果沒有英國!

那時的法國大軍,歐陸無敵手,卻難以撼動孤懸海外的英國,還有龐大的英國海軍。

一個海峽,一隻艦隊成了拿破崙的噩夢。

除此之外,英國還有個優勢,讓法國望塵莫及,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先發優勢,讓英國生產力極大提高,進而收穫了無數金錢。

錢,成了英國的武器,他們在20多年時間內,用近15億英鎊資助反對法國的同盟和反對派,同時英國還親自下場,用佔盡優勢的皇家海軍,癱瘓了法國的對外貿易。

遙遠的北美,他們和法國爭鋒相對,讓法國賣了聖路易斯安娜。

近海的歐陸,他們封鎖法國海岸線、港口,徹底切斷了法國對外貿易網。

遠近夾擊下,即便陸軍實力不濟,英國依舊在削弱法國過程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失去了財富來源,陷入歐陸聯合圍攻的法國,拿破崙就算勇武無雙,也雙拳難敵四手。

最後結局已註定,復辟的法皇敗在滑鐵盧,成就了宵小威靈頓的威名,也讓法國就此一蹶不振。

歐陸最接近統一的時刻,在英國干涉下,失敗了。

(被流放的帝王)

不過這不算終點。

隨後歲月,歐洲進入《維也納體系》時代,經歷拿破崙戰爭後的歐洲國家,達成了共識。

舊王朝需要維護,舊秩序需要歸整,統一是不被允許的,強權也是不能存在的。

至於這一切的極力推動者為誰?還是大英帝國!

如同一戰後故事一樣,這次,英國同樣主張不要過分削弱法國,這觀點還在維也納會議上達成共識。

原來,歐陸均勢理念,並不是英國一個國家的想法,而是所有國家的想法。

奧地利需要法國制衡英國,英國需要法國制衡歐陸,至於老大帝國沙俄,嗯,他們另有所圖。

好吧,看看一戰前格局,也許這就是所謂的輪迴吧。

(歐洲均勢格局)

《維也納體系》算成功嗎?按結果而論,和平了四十年,算成功了。

可是這和平總是相對的,因為總有不甘心的國家跳出來爭霸。

這不,公元1853年,沙俄按耐不住野心,將目光盯上了日落西山的奧斯曼土耳其。

對那時的俄國而言。

東邊路遠且阻,需要緩緩節奏,西邊骨頭太硬,有點啃不動,那就南邊吧,肥肉可口又好啃,而且還有夢寐以求的出海口。

於是,歐陸戰火重燃,胃口很大的北極熊,成了拿破崙戰爭後,第一個挑戰均勢格局的列強。

那時候,自以為還是歐陸憲兵,打敗拿破崙關鍵力量的俄國人不會想到,他們一出馬就撞上了鐵板,曾經的盟友翻臉了!

(克里米亞戰爭俄國一敗塗地)

這鐵板就是經過工業革命,還有大規模海外擴張,漸成世界第一的英國。

對,又是這個攪屎棍。

工業革命,讓英國生產力大幅提升,也讓英國商品成世界市場暢銷貨,進而讓英國和奧斯曼土耳其經濟聯繫越發緊密。

東亞有病夫中國,西亞有病夫奧斯曼,他們都是英國致力於開拓的市場。

市場,無疑是資本家命根子,俄國想斷了英國市場,就是挑釁英帝國核心利益。

擁有這樣訴求的除了英國還有緊隨英國的法國,他們也需要市場和歐陸均勢格局!

英法聯合,還拉攏了奧地利、撒丁王國和奧斯曼土耳其,組團對壘沙俄。

自以為勇猛的北極熊,面對被工業革命武裝的英法,頓覺生無可戀。

這羣人咋滴這麼厲害啊?

科技代差、軍事代差下沙俄疲態盡顯,原來貌似強大的帝國早已外強中乾。

俄國戰敗成定局,也引發了後續俄國痛定思痛的農奴制改革,當然這是後話。

俄國,成了均勢政策下又一個犧牲品,不過戰敗的後果卻並不慘重。

至於理由嗎?和法國戰敗後一樣。

歐洲需要均勢,法國需要俄國牽制漸漸壯大的德意志邦國,英國需要俄國平衡歐陸。

(大英帝國)

離岸平衡攪屎棍,再一次玩弄了歐洲。

但是挑戰者依舊層出不窮,而且一個比一個兇猛。

克里米亞戰爭後俄國消停了,往東方發展了,可歐洲核心中歐,還有遠在美洲的北美,卻崛起了新的強權。

那就是引領第二次工業革命,進而在後續統一的德國,和在北美洲猥瑣發育近百年的美國。

這兩個對手,終成大英帝國噩夢。

德國和美國,用兩次輪番打擊,終於讓大英帝國霸業隕落。

失敗者德國,因為英國的頑強,在一戰和二戰,兩次敗北,英國貌似保全了歐陸的均勢格局,可戰爭卻打掉了英國的底氣。

一戰,讓英國從債權國變成債務國。

二戰,則讓英國徹底失去霸者地位。

至於新時代的霸主為誰?

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大號版的英國:美利堅,和破而復立的蘇聯!

然後就是漫長的冷戰,和歐洲聯盟的開啓,順帶一提,超級大國之一的蘇聯,也解體了。

可歐洲真正統一,依舊遙遙無期,至於根源,繼承了英國基因的美利堅,會輕易容許歐陸統一?

大號版,加強版的攪屎棍,也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這不,英國混了幾十年脱歐了,這應該算是盎格魯-撒克遜人,骨子裏的基因吧!

至於未來如何?不方便説了,各位可各抒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