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令人頭痛的匈奴,如今演變成了哪個民族?你可能想不到
匈奴遷徙之後變成了哪個民族?如果説古代的民族,基本可以肯定後來的歐洲匈人就是西遷的北匈奴的後裔,或者説是北匈奴混合了大量沿途其它民族的後裔。而如果説的是現代民族,那就沒有明確答案了,因為匈人後來在歐洲也消失了,現代普遍的觀點是他們融入了中東歐多個現代民族之中。
現今所有針對歐洲匈人的主流國際研究,基本上已經定論歐洲的匈人就是西遷的匈奴融合了沿途大量其它民族之後形成的一個民族。因此現在在很多歐洲學者的口中,已經不太會把匈奴稱為匈奴(Xiongnu),而是會將其稱為亞洲匈奴(Asian Huns)或者東方匈人(Orient Huns)。
所以其實匈奴西遷的路線也是比較清楚的,他們在公元150年前後遷到了裏海附近,之後在裏海與黑海之間的草原區域生活了大約200年,在公元350年前後再次西遷,征服了沿途的阿蘭人,之後又驅使日耳曼人西遷,成為了歐洲史書裏的匈人。
至於有人會説“有基因研究已經否定了匈人是匈奴後裔”的説法,桃花石雜談要告訴大家,基因研究對於判定這種草原民族的血統傳承其實並不特別準確。因為幾乎每個草原民族都是大量不同部落,甚至包括許多農耕民族的人混血形成的,這是由遊牧民族本身的生活方式所決定的。所以特別是對於匈奴(匈人)這樣有過萬里大遷徙的民族來説,他們的血統幾乎每一年都會隨其遷徙地而變化,而從匈奴在中亞地區到匈人來到中歐地區中間差不多間隔了300年,其血統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再正常不過了。但即使如此,不同的基因研究得出的結論其實也不一樣,有些基因研究也證實一些匈人和匈奴有着高度接近的血統。所以關於基因研究否定匈人是匈奴後裔的説法其實是個誤會。
而現代很多歐洲學者認為,西遷的匈人羣體裏,除了匈奴之外,還有大量大月氏人的部落。他們通過比對古籍和語言學研究,認為歐洲古籍裏記載的和匈人一同攻入歐洲的馬薩革泰人很可能是一些被匈奴裹脅西遷的大月氏部落。因為馬薩革泰這個名字中的馬薩一詞(Massa)是大的意思,而革泰則和月氏在古代的發音基本一樣。同時在西方史書裏還曾經記載了另外一個和馬薩革泰人有親戚關係的泰薩革泰人,而泰薩有小的意思,又正好對應了小月氏。所以基本上匈人就是匈奴西遷之後,和部分大月氏部落以及阿蘭和日耳曼諸部融合形成的一個民族,但無論怎麼解釋,他們和匈奴有直接的傳承關係是不可能否認的。
那麼匈人進入歐洲之後,確實也曾興盛一時,但在被稱為“上帝之鞭”的匈人王阿提拉在公元453年暴死之後,阿提拉的三個兒子艾拉、厄爾納和鄧吉西為爭奪匈人的王位大打出手,導致匈人帝國迅速分裂。
雖然艾拉在爭鬥中暫時獲勝,但僅僅兩年之後,其治下的日耳曼人就發動叛亂,在今天匈牙利潘諾尼亞平原的內達奧擊敗了匈人軍隊,艾拉也在戰爭中陣亡。而之後帶領部落在烏克蘭草原生活的鄧吉西又曾經在公元463年重新佔領了潘諾尼亞平原,匈人帝國似乎呈現出了中興的跡象。但僅僅5年之後,鄧吉西被東哥特人驅逐出潘諾尼亞,在撤軍途中又遭到東羅馬帝國軍隊的伏擊,鄧吉西被斬首,其首級還被送到君士坦丁堡示眾。
而之後的匈人記載就近乎絕跡了。只是有幾個在潘諾尼亞和烏克蘭草原地區的部落曾被記載為是匈人的部落,其中包括卡垂梅爾、烏提格爾和保加爾等部落。後來這些部落先被西遷的阿瓦爾人(很可能是柔然人的一支)征服,又被西遷的馬扎爾人(匈牙利人)征服,之後漸漸融入其它民族之中。不過在後來的歐洲,出現了一個名叫保加爾的國家,從名字看似乎和匈人帝國解體之後的主要部落保加爾完全一樣,而且這個民族的民族傳説也可以追溯到匈人的保加爾部落,比如其傳説中最早的君主就是阿提拉的兒子厄爾納。
但這個保加爾人卻是斯拉夫人的一支,和匈人完全不是一個民族。而這也成了歐洲民族史上的一個謎團,看似連續發展的保加爾部族是怎麼由匈人的一支變成斯拉夫的一支的。一個可能的解釋是保加爾部落最早是匈人的一支,但後來因為其本身人數較少,又處於斯拉夫地區,所以其治下漸漸有了大量斯拉夫人,最後斯拉夫人取代了匈人統治了保加爾部落,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早期的匈人血統消失殆盡,斯拉夫血統不斷湧入,最終保加爾人完全變成了一個斯拉夫民族。而保加爾人就是今天保加利亞人的祖先。另外馬扎爾人在進入歐洲之後,佔據了匈人在歐洲最後的據點潘諾尼亞平原,而馬扎爾人也曾經長期自稱匈人後裔,對匈人的文化也非常認同,所以其建立的國家也被稱為了匈牙利,也就是匈人的國家。
所以整體來看,匈人在後來的歐洲完全融入了其它不同民族之中。現代一些觀點認為,匈牙利人、保加利亞人以及匈牙利境內的塞凱伊人、俄羅斯境內的楚瓦什人乃至哥薩克人可能都有一些匈人血統,也可以説是匈奴血統。所以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説匈奴人的後裔,今天也廣泛分佈於許多中東歐民族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