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愛出去“浪”和喜歡宅在家的孩子,10年後,差距不是一絲一毫

由 老巧雲 發佈於 經典

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童年共有的標籤。但也有孩子不同,他們生性內向不合羣,常常喜歡一個人呆在家裏。那麼,喜歡在外面“羣養”的孩子,和不出門的孩子,長大後有什麼不同呢?

喜歡“出去浪”和“愛”宅在家的孩子,10年後,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沐沐和彤彤是一對雙胞胎姐妹花,感情很好,父母也希望她們一起長大,一起學習。可漸漸的家人發現,兩個孩子的性格截然不同:沐沐好動,在家裏待不住,經常跑出去瘋;彤彤則恰恰相反,不愛出門,喜歡宅在家中看書。與小朋友玩耍時,沐沐大方開朗,彤彤則顯得格格不入,喜歡一個人獨處。

家人本以為彤彤長大後會開朗一些,可10年後,步入初中的彤彤性格依然十分內向,雖然學習成績不錯,但老師表示她經常沉默寡言,與同學們相處也顯得不合羣。其他同學聚在一起談笑風生的時候,她一個人坐在座位上不語。加上青春期的到來,彤彤的性格更加敏感,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傷感哭泣。

而沐沐則有着很強的社交能力,在學校有很多朋友。除了學習,沐沐還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並取得了很多優異的獎項。雖然有時候淘氣些,但在班級裏,她有較強的領導能力,是老師眼裏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姐妹倆因為性格不同,差距也越來越大。社交能力是孩子在社會立足的一項重要技能,研究發現,社交能力越強的人越容易走向成功。孩子的性格因人而異,對於內向的孩子,家長們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培養社交能力,要引導孩子克服心理障礙,積極融入集體生活:

孩子與小夥伴交往能學習各種經驗技能,減輕孤獨感,體驗到快樂。家長應當充分尊重孩子,他們有自主選擇朋友的權力。可以在旁邊引導,教會孩子分辨好壞,揚長避短,向別人的優點學習。

父母如果不尊重孩子的朋友,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巨大的傷害。一方面,孩子會覺得愧對朋友,感到難堪;另一方面,他們會產生父母不給自己留面子的想法,從而打擊交友的自信心。

有的家長經常説孩子靦腆怕生,殊不知,長此以往,會讓孩子對內向靦腆產生理所當然的意識,他們的性格自然變得內向。家長應當對孩子的害羞行為表示寬容和理解,鼓勵他們與他人溝通,給孩子積極的暗示,不要給他們貼標籤。

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創造外出活動和與他人交往的條件,鼓勵孩子和周圍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提高他們的交往能力。

人的實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孩子在夥伴中成長才能獲得健全的人格和品質。父母應充分尊重孩子的選擇和個體差異,循循善誘,引導他們更好地發展。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