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鳴鐘紀念“校殤日”

南開大學鳴鐘紀念“校殤日”

南開大學鳴鐘紀念“校殤日”

(攝影 韋承金)

7月28日,是南開學校“校殤日”。當天,南開大學師生校友代表、天津市各區縣和中小學師生代表齊聚南開大學八里台校區校鍾前鳴響校鍾,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週年暨南開學校“7·28校殤日”83週年。

全國政協常委、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張伯苓老校長嫡孫張元龍,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楊克欣,南開大學天津校友會、天津市各區縣教育局負責人出席活動。活動中,在場師生校友鳴鐘明志。校鍾先鳴7響,再鳴28響,寓意銘記7月28日之南開校殤。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槍聲拉開了全民族抗戰的序幕。在內憂外患之中,在民族危亡之時,南開始終與人民、與國家一起站在愛國救亡圖存的前線。就在“七七事變”發生後的第21天——1937年7月28日深夜至29日,侵華日軍對南開大學、南開中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等南開系列學校實施野蠻轟炸。在轟炸燬校後,還將學校財產劫掠一空。南開大學成為中國全民族抗戰爆發後第一所被日寇毀掠並化為焦土的高等學府。南開大學被炸後,張伯苓在接受《中央日報》記者採訪時説:“敵人此次轟炸南開,被毀者為南開之物質,而南開之精神,將因此挫折,而愈益奮勵。” 南開被日軍轟炸後,師生千里跋涉,輾轉昆明,與北大、清華合組西南聯大,為中華民族存續文明的火種,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傳奇。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以史為鑑、祈願和平、維護和平,更是為了築牢愛國心、強國志,將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傳遞下去。” 楊克欣在講話中説,抗日戰爭中,南開師生校友以壯懷難折、絃歌不輟的精神風骨,讓愛國的精神融進了南開人的血脈之中。希望同學們傳承南開先賢愛國奉獻的精神,樹立胸懷天下的理想,錘鍊過硬的本領,勇擔歷史的重任,以堅定地信心和不懈的奮鬥,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征程中,書寫更加絢爛的青春篇章。

“1931年‘七七事變’一爆發,南開馬上推出了由南開教授傅恩齡主編的《東北地理教本》,這本書深深地影響了1931年到1937年的華北抗日活動。日本軍國主義野蠻地轟炸、掠奪、佔領南開學校,因為南開最早發現、最早揭露了日本侵華野心。”張元龍在發言中回顧了83年前的那段歷史。他説,“回顧這段歷史,不是延續仇恨,而是牢記南開悲壯的歷史。悲者,是我們有價值的東西曾被無情地摧毀;壯者,是南開在災難和困難中從不氣餒,從不服輸所體現出的英雄主義精神。回顧這段歷史,就是要從歷史中吸取經驗和啓示——這就是,避免幾十年前人類悲劇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強大起來。回顧這段歷史,我們應以大國的心態對待歷史、對待未來。作為一個大國,有責任維護世界和平,推動人類繁榮。我們熱愛和平,不懼挑戰,我們要與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士聯合起來,喚醒人類理性,避免災難、戰爭,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中華民族危機的時候,我們的口號是,中國不亡有我!在中華民族復興之際,我們的口號是,中華崛起有我!今天,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時刻,我們的口號是,世界和平有我!”

“阿拉個沁,阿拉個恰!阿拉個沁沁,恰恰恰!嘶——嘭啪!嘶——嘭啪!南開!南開!

如啊!如啊!如啊!”活動中,南開大學天津校友會會長詹先華帶領全體代表齊誦南開拉拉詞。據介紹,南開拉拉詞來源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南開學校拉拉隊的口號。在學校大型集會特別一年一度的校運會上,全體學生坐在看台上作為拉拉隊員,在老師的指揮下高誦南開拉拉詞,聲音洪亮,振奮人心。南開拉拉詞簡潔、明快、氣勢宏偉,被視為南開的光榮傳統,老一輩南開校友都一直銘記在心,並在南開人中代代相傳。

鳴鐘儀式之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週年“憶崢嶸歲月,話人民戰爭”主題座談會在海冰樓舉行。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南開大學黨委學工部、武裝部負責人,天津市各區縣教育局學生科負責人與參加鳴鐘儀式的師生代表們一同座談,回顧抗日戰爭歷史,並結合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實際,暢談感受體悟。大家紛紛表示,要以史為鑑,警示後人,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要面向未來,自強不息,胸懷天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人類文明進步與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當天,師生代表們還參觀了西南聯大紀念碑,併到海冰樓展廳參觀了“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紀念南開大學建校100 週年展覽”。(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55 字。

轉載請註明: 南開大學鳴鐘紀念“校殤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