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袍作為封建皇帝的權力象徵,一般人是不能穿的,如果封建社會在誰的家裏發現了“龍袍”,是要誅九族的。而如郭威、趙匡胤發動兵變,之前就必須準備好一身“黃袍”,其實就是龍袍,“黃袍加身”就意味着你是光明正大的“自立”了。但是為什麼我們在電視劇裏面經常看到包拯穿着“龍袍”呢?
包拯,生於公元999年,曾任職開封府尹、龍圖閣直學士等職位,在歷史上以直言敢諫著稱,據歷史記載,包拯向仁宗皇帝提建議的時候很激動,唾沫飛到了仁宗皇帝的臉上。不過仁宗皇帝對他十分器重,一直委以要職。我們民間裏關於他最多的記載還是他做開封府尹斷案的故事。
實際上包拯穿的這個並不是龍袍。古時候龍袍有他獨特的形制。首先皇帝的龍袍上面的龍有9條(也有特別的12條的),龍的爪子有5爪,意為“九五至尊”,因為中國奇書《易經》裏面乾卦的卦辭寫道:
“九五,飛龍在天”
乾卦的第五爻是六十四卦所有爻辭當中最為體現皇帝德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所以九五是代表天地之間最尊貴的身份,皇帝作為封建時代地位最尊貴的人,所有的衣服、器皿常常也要體現“九五”,皇帝專屬的龍袍上就繡九條五爪龍以示尊貴。
後面,為了表示對某些大臣的尊敬,也允許大臣穿“龍袍”,但是這個龍袍的龍不是“五爪龍”,而是在“五爪龍”的基礎上去掉一隻爪子,以示不同。所以仔細的看的話就知道,包拯身上的“龍袍”絕對沒有五隻龍爪。
實際上這種“四爪龍袍”叫做“蟒袍”。同時根據級別的高低,還會有“三爪龍袍”的存在,很多太子、王爺也穿四爪龍袍和三爪龍袍。
除了龍的爪子不同之外,龍袍和蟒袍的顏色也是不同的,蟒袍可以用金黃色,但是不能用皇帝專用的明黃色。包拯斷案公正,深得民心,仁宗皇帝和太后都很倚重他,他可能是被皇帝賜予了某種級別的“蟒袍”,所以他穿着蟒袍來斷案也就不奇怪了。
蟒袍不僅給功勳卓著的大臣穿,同時也會給一些擁有封號的誥命夫人等人穿,比如我們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記載在名將傳記當中而且被封為“忠貞侯”的女將秦良玉,她就有穿蟒袍的資格,生前由於她多次勤王和打擊敵軍,被皇帝賜予了穿“蟒袍”的資格,崇禎皇帝親自賜予了她藍緞平金繡蟒袍、平金繡蟒鳳衫,以嘉獎她為國驅馳的忠義之氣。
不僅僅像秦良玉這種功勳卓著的女將軍可以穿蟒服,其他的只要是被皇帝封為誥命夫人,賜予穿“蟒服”資格的女人,都是可以穿蟒服的。
歷史上有沒有作為臣子“合法的”穿過“龍袍”的呢?
歷史上還真就有這樣一個人,不過他不是包拯,而是明朝開國功勳之一常遇春。
常遇春出身貧苦,武藝高超,曾經落草為寇,在發現強盜們都沒有什麼長遠的考慮而且濫殺無辜之後投奔朱元璋,要求朱元璋給予他先鋒官之職位,讓朱元璋十分奇異。他經常在軍隊當中跟大家説:
“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
軍中號稱“常十萬”。
常遇春投奔朱元璋之後很快就在朱元璋的軍隊裏成長起來,從江上進攻元軍的時候,他一馬當先,跳上岸去,把敵人嚇得四散逃跑,順利攻破元軍。後面他大戰九華山,功升元帥,又大破陳友諒,攻取元大都,為朱元璋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在他在他四十歲的時候,從開平帥師南歸,在柳河川病死。聽聞常遇春這樣一員帥才四十歲就病死的消息,朱元璋傷心欲絕,寫詩紀念道:
“朕有千行生鐵汁,平生不為兒女泣。忽聞昨日常公薨,淚灑乾坤草木濕。”
等到常遇春的遺體回京城之後,非常傷心和懷念常遇春的朱元璋在看望他的遺體時把自己的龍袍蓋在了常遇春的身上,就這樣常遇春算是唯一一個作為臣子“合法的”穿上了龍袍,這是朱元璋給他的“哀榮”,不僅如此,朱元璋還命令畫匠給常遇春作畫,畫像上常遇春穿着龍袍端坐,這種高檔次的“哀榮”在明朝只有常遇春一個,在整個歷史當中也只有常遇春一個。
由此可見,龍袍作為皇帝的專屬服飾,在古代是最高權力的象徵,大臣一般是沒有資格穿“五爪龍袍”的,即使是常遇春作為一個例外穿上了五爪龍袍,那也是他死後朱元璋才給他的哀榮。包拯作為一個為人正直、堅守法度的大臣,他當然不可能以臣子的身份去穿龍袍,而只會穿與他的身份相當的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