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地,是一個特殊的地理概念,是指某一地區屬於一行政主體,但因為種種原因,卻和行政主體難以毗鄰的一塊地方。在世界各國中,存在着不少飛地的情況,如美國最大的一塊海外飛地是阿拉斯加,當年沙俄是阿拉斯加的“正主兒”,不過由於沙皇急需用錢,同時又感覺阿拉斯加沒有什麼自然資源,直接甩“包袱”賣給了美國。
從名字上看,就知道加里寧格勒帶有濃重的俄羅斯地名色彩,這一地塊歸屬於俄羅斯的歷史,也不過百十年的時間,在歷史上,他卻有着比現在地名更大的稱謂,這就是哥尼斯堡。
中世紀的歐洲,曾經興起過條頓騎士團這一歷史事物,他們作為天主教宗教開拓者的勇士,而在世界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條頓騎士團在歐洲地區,曾縱橫一時。他們在輝煌之時,以哥尼斯堡為騎士團總部,這也使得哥尼斯堡作為一個歷史地名,第一次正式登上歷史的舞台。
不過等到條頓騎士團謝幕之時,他們的最後一任團長,被封賞為“普魯士王爵”,而“普魯士”這一不經意的王爵稱號,成為了日後德國前身普魯士王國的國名。
普魯士崛起之後,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組成了德意志的聯邦。而當時的普魯士,就以哥尼斯堡為首都,只是後來才因為實際的需要,遷到了柏林。所以從一定意義上看,談到普魯士乃至後來德國的龍興之地,哥尼斯堡自然是當之無愧了。
但為何這樣一塊重要的地方,卻歸屬了俄羅斯所有了呢?
就此曾經的哥尼斯堡,成為了蘇聯的領土,爾後蘇聯人將其改名為加里寧格勒。佔有了這樣一塊重要的地區,蘇聯人開始了在該地區的全盤“俄化”的進程,方法簡單粗暴,大量遷入俄羅斯人,驅趕本地土著德意志人,這也是沙俄乃至蘇聯慣用的招數之一,所以在蘇聯的刻意所為下,加里寧格勒徹底去德國化,俄羅斯人佔據了本地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七左右,即使德國人有所想法,也是無能為力了。
但隨着蘇聯的解體和立陶宛等國的獨立,加里寧格勒徹底和俄羅斯隔離了開來,成為了他們的一塊飛地,如今也是俄羅斯最小的一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