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分封結果滅亡時無人來救,為何朱元璋還要分封諸王子?
蒙古部落推舉成吉思汗為共主以後,征服了亞歐大陸許多的地區,建立起了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帝國。然而古代交通不便,中央政府也無力控制邊遠地區。為了維持帝國的統治,蒙古大汗將帝國分封給了皇族作為私人封地。其中最大的四個汗國是:欽察汗國、窩闊台汗國、伊爾汗國和察合台汗國。這實際上也削弱了蒙古的力量,宗主元朝滅亡的時候,並沒有一天汗國能夠前來勤王。
然而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並沒有吸取元朝的教訓,反而讓其幾個兒子手握重兵封王戍邊,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不單朱元璋分封諸侯,實際上,從西漢到明清,所有王朝都至少在一段時間之內分封諸王或者重用宗室的,我們的教科書站在大一統的立場上反對分封有它的現實原因,但這模糊了帝王這樣做的時代背景。
親人不可信,難道外人就可信?
秦建國後,博士淳于越對秦始皇説,如果不分封,中央出了晉六卿、齊田氏這樣的亂臣賊子,怎麼辦?李斯蠱惑皇帝,不是忠臣。秦始皇不聽。結果秦始皇死後,李斯趙高矯詔殺扶蘇,又滅了秦始皇十七個兒子、十個女兒,後來胡亥也被殺。不分封的結果就是家族滅絕。
所以,劉邦才分封諸侯,保衞王室。要知道,在吳楚齊諸王強大的背景下,呂氏也是三害趙王,劉邦死了三個兒子。如果劉邦不分封,呂后把除漢惠帝之外的劉氏子孫殺光,誰攔得住?
呂后死後,呂氏要是想學一下王莽,誰攔得住?要知道,史記對他們的定性就是"諸呂欲為亂"想篡位呀。
結果齊王在楚王支持下發兵中央,呂氏只能把一部分兵權交給功臣集團的灌嬰,讓他抵擋,結果灌嬰聯合齊王反呂,呂氏進退失據,呂氏兩領袖之一的呂祿憂懼,把北軍兵權交給周勃等人,想退休。
結果功臣集團掌握北軍之後,聯合掌管另一部分兵權的劉章滅亡呂氏。
如果劉邦不分封,那麼"諸呂欲為亂"要篡位的話就太輕鬆了。劉氏就可能馬上滅絕。
而且如果只靠功臣就能滅呂,那麼周勃陳平想學一下李斯趙高,誰攔得下?那劉氏子孫還得死光。
轉回朱元璋,如果不分封,那麼北方兵權就掌握在外姓手裏,他不放心,所以才又分封諸王。有人會説諸王會造反啊。那外姓有了兵權就不造反嗎?
在這裏,我們還要從中國歷史整體分析。從秦到五代是第一段,這一段的中國,地方豪強、世家門閥、軍事貴族、藩鎮軍閥此起彼伏,如果不分封諸侯、不重用宗室,那麼權力就會外流。
所以從漢開始,西漢初分封,等到削藩之後就是王莽篡位。東漢宗室的力量也不小,直到漢末,也有劉虞坐鎮幽州、劉焉在益州、劉表在荊州、劉岱在兗州、劉鷂在揚州、甚至還有劉備在徐州。當時除了司隸區,總共12州。
從三國到南北朝,幾十個政權只有曹魏是明確排斥宗室的。但正如曹植給曹睿的信中所言,親人不可信,難道外人就可信?結果不言而喻。就算是曹魏,曹睿病重,他第一時間想到的輔政大臣人選也是宗室,先想用燕王曹宇,後來用了"算是"宗室的曹爽。
到了隋唐,隋朝文帝鎮守太原、江南、四川的都是自己兒子,隋煬帝派出鎮守洛陽、長安的是孫子。李世民也把幾十個弟弟兒子派到地方當都督,結果給的權力太小,被武則天殺光。
到了宋代,地方豪強、世家門閥、軍事貴族、藩鎮軍閥,終於在漢人的政治背景裏消失了,所以宋明在大多數時間是不分封的,但在朝代初期,那趙匡胤也是重用弟弟、朱元璋也是重用兒子。
這裏有兩個問題。
第一:諸侯造反怎麼辦?
還是那句話,親人不可信,難道外人就可信?權力大了,誰都會造反,貴族會、門閥會、外戚會、權臣也會,兩害相權,給外人還不如給自己子孫,造反成沒成功天下都還是自己家的。
第二,宗室封建制真的有用嗎?
秦朝不封建,中央趙高李斯作亂,羣公子無拳無勇,駢首就戮。山東大亂,無人能制,只好赦免驪山刑徒,倉促上陣。若不是陳勝吳廣是烏合之眾,當時就會重演牧野之戰周武王大敗商紂刑徒的故事。
漢朝不搞封建劉邦當不了天子,後來,劉邦滅了異姓王就死了,如果不是有封建,呂后與功臣鬥法的時候,不管誰贏,天下都不會再姓劉。
再往後,推恩令搞廢了宗室,王莽篡位,順利過渡。若不是復古騷操作搞的四方混亂,新朝會坐穩江山。曹魏不搞封建,輕易被司馬篡了位。司馬吸取教訓,大封同姓,雖然搞得天下大亂,半壁陸沉,但司馬家國祚總算是長過曹魏。
隋文帝娶個母老虎,沒有後宮,兒子少,沒法封建。天下大亂,便宜了外戚很快姓了李。
朱棣以燕王造反篡位成功,害怕後世學樣,把藩王圈起來養廢。到了崇禎末年,天下大亂,唐王起兵勤王還被崇禎抓起來囚禁到鳳陽。廢了宗室,天下不再姓朱。滿清同樣把宗室當豬養,辛亥革命,一顆炸彈廢掉良弼,再也無人出頭。
你如果是皇帝,你首先也會考慮這天下會是不是自己家的,封建雖然不利於天下長治久安,但有利於皇帝家族延續。
朱元璋分封諸王,使其領軍守邊,一方面固然是因為"明承元制",受元朝宗王出鎮制度的影響,但也與朱元璋自身的經歷和所處形勢密切相關。
朱元璋既然在創業時期就有重用子侄一輩以加強權力的措施,建國後,對身為其親生骨肉的諸子,自然更加重視。洪武三年四月,在大封功臣之前,便分封十子為王,"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朕非私其親,乃遵古先哲王之制,為久安長治之計。"而隨着諸王長大成人,由其接替原先朱元璋養子、義子的職責:控制軍權,壓制武將,也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