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恩生平 吳承恩怎麼死的

吳承恩生平

吳承恩,中國明代著名的小説家,著有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吳承恩從小就聰明機智,博覽羣書,特別是喜歡神話故事,這也為吳承恩後來完成《西遊記》埋下了基礎。其實吳承恩也參加科舉,只是屢屢遭受挫折,由於宦途困頓,吳承恩晚年的時候就一門心思的寫書,決定不再入仕。那麼吳承恩生平究竟是怎樣的呢?

吳承恩畫像

吳承恩,1500年生於江蘇淮安,其父親希望吳承恩可以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因此給他取名叫“承恩”。1551年,吳承恩接任河南新野縣知縣,興辦水利等德政事蹟,後來還是被迫辭官。因為官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得吳承恩對封建科舉制度和現實的黑暗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

這些經歷讓吳承恩促使了寫志怪小説,想要用志怪小説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之情。吳承恩不僅喜歡閲讀野史,志怪小説,還擅長繪畫、書法等,可以算得上是多才多藝,一直到吳承恩六十歲的時候,出任長興縣丞,但是官場上的旁門左道又豈能入得了吳承恩的眼,吳承恩與長官的所思所想所做皆不和,於是拂袖而去,專心寫書。

從三十歲開始,吳承恩搜求很多奇聞怪事,有了創作的打算,五十歲左右,吳承恩已經寫下了十幾回章節的《西遊記》,後來中途斷了幾年,但在吳承恩晚年辭官後,一直繼續寫作,終於使得《西遊記》問世。1582年,吳承恩離開人世,終年八十二歲。

吳承恩代表作

吳承恩是中國明代有名的小説家。他一生創作豐富,但由於家境清貧,後又喪子,膝下再無子女,因而沒有人來保留他的著述,導致其流傳於後世的作品數量並不多。其中最膾炙人口也最具有代表性的應該就是他歷時長達7年完成的長篇神魔章回小説《西遊記》了,其餘的作品只有《射陽先生存稿》四卷以及志怪小説集《禹鼎記》,後者目前已經失傳,這不得不説是古代小説文學發展的一大遺憾。

86版電視劇《西遊記》劇照

眾所周知,《西遊記》是中國非常經典的四大名著之一,講述的是唐僧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個徒弟的護送下,師徒四人歷經各種磨難,一路上降妖伏魔,前往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

作者吳承恩擁有着無比豐富的想象力,他採用浪漫主義的創造方式,構造出了一個充滿幻想、精彩絕倫的神魔世界,塑造了四個性格分明的鮮活人物。一個個神話故事情節緊湊、扣人心絃,曲折巧妙地揭露了現實中的世態和情懷。因此,西遊記也是一部有智慧有深意的小説,後被譯為西文流傳各國,廣受歡迎。更有不少的學者專門對它進行研究併為之發表專著和論文。直到現代,《西遊記》也被改編成多種影視版本,以更多更生動形象的藝術形式展現在廣大觀眾眼前。

《西遊記》的藝術魅力征服了古今中外無數人的內心,也成為了吳承恩的代表作。

吳承恩怎麼死的

吳承恩是中國明代有名的小説家,其著述的小説《西遊記》是中國經典的四大名著之一,後世廣為流傳。

電視劇《吳承恩與西遊記》吳承恩晚年劇照

吳家原本是學官之家,吳承恩的曾祖和祖父都曾為官。後來祖父病逝,祖母只好帶着吳承恩的父親回到家鄉淮安,那時其父才只有四歲,家中沒有積蓄和收入,生活越來越窮困。吳承恩出生的時候,家庭就是這樣經濟困難、人丁凋零的情況。

吳承恩雖自幼聰慧,但其實他早年生活很不平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生活的困頓和多年科考不中,讓他加深了對官場科舉腐敗和封建社會黑暗的認識。儘管後來補得一個歲貢生,然而那時他已年近五十,且此後的官場之路也是坎坷艱辛。直到1558年,他因被人誣告,憤而辭官去,拂袖歸故里。

吳承恩辭官後的晚年生活並不平穩,生活依然窮困潦倒,境遇拮据,曾輾轉到過杭州、南京等地靠賣詩文謀生。也就是在此期間,他完成了《西遊記》的後續部分,使得這本著作得以問世。這樣一位偉大的小説家,在生活上卻有着如此艱辛的境遇,令無數人感到難過和心酸。

官場生活對待他已經如此的不平順,可在現實生活中,痛苦依然沒有減少。吳承恩曾有一個兒子鳳毛,可惜後來夭折了。喪子之痛加上晚年無兒無女,景況甚是淒涼,他終回到淮安老家安養,後無病而終,享年八十二歲。


吳承恩墓

吳承恩是明代有名的小説家,他生於1500年,卒於1582年,享年八十二歲。

淮安區馬甸鎮吳承恩墓

吳承恩去世之後,他的墓碑與他一生的際遇一樣,經歷了不少的坎坷。那麼,吳承恩的墓究竟是怎麼被發現的呢?這要從他和他父親吳鋭的墓同時被盜説起了。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淮安當地時常有一些好吃懶做之人通過盜掘古墓的途徑換得不正當的錢財。1975年1月,淮安馬甸鄉的一位教師在某天上班的路上發現了一座新被挖掘的古墓,旁邊有兩塊石碑。其中一塊能隱約認出墓主姓吳,而另一塊石碑上書有文字“孤小子承恩”,這馬上讓這位教師聯想起了《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史料記載他是淮安府山陽縣人士。這個發現讓教師激動不已,連忙上報給了學校,學校又報給了縣文化館。此事件得到了重視,後經過仔細嚴密的考證,確定了這塊墓碑系吳承恩的父親吳鋭之墓。而之前發現的文字則是吳承恩為其父撰寫的墓誌銘。

南京博物館接到此事的上報,馬上組織人員進行調查,後來卻因故暫停。

直到1981年8月,在相關部門的指示下,淮安縣政府組織專人對吳承恩的墓展開了調查。最終發現,吳承恩的墓在被盜後,棺材板已經被改制成了一所學校的門窗,這對尋訪墓碑一事產生了嚴重的阻礙,再加上古墓被破壞也讓人心中覺得難過、失望。

之後,事情又發生了轉機,當時改制的木匠吳師傅私自留下了棺材橫板的上半部分,上面刻有明代的獨設官職“紀善”,並有“射陽吳公”四字,吳承恩正是號“射陽山人”。種種跡象都證明了這座墓的主人正是吳承恩。

調查人員順勢找到了吳承恩的墓地並清理了墓穴。現吳承恩的墓園位於淮安區馬甸鎮二堡村的郭大莊,吳承恩是與他的兩位夫人合葬的,墓碑與其父吳鋭之墓相隔三米,也算是父子兩代的家族墓地了。

吳承恩是誰

《西遊記》是一部世人耳熟能詳的作品,也是無數人腦海中記憶深刻的故事。它不僅已被翻譯成各種文字流傳海外,在國內也是被改編成了多種版本的影視作品,就連教科書中也有了它的身影。這部小説所代表的文化是值得大眾深入學習和研究的。世人皆知《西遊記》,也從而知道了它的作者吳承恩。但是這位作者在很多人的腦海中還只是一個名字,那麼他到底是誰呢?他有着什麼樣的人生經歷,才會寫出《西遊記》這本創世鉅作?

吳承恩雕像

吳承恩,出生於1500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吳家的祖上雖曾出過兩代學官,但後來卻逐漸沒落,所以吳承恩出生的時候正值家境拮据、生活困頓之時,但他非常聰慧,喜愛閲讀大量的稗官野史、志怪小説和神話故事,從小就體現出了不一樣的才氣。在吳承恩唸書時期也是順風順水,甚至得到了當時書院創辦人的賞識。

但這位偉大小説家後來的生活卻一直都不平順。當時的明王朝由盛轉衰,官場腐敗嚴重,多次科舉考試的失利讓吳承恩對科考喪失了信心,他那個時期多寄情於志怪小説抒發自己對現實的失望和不滿。儘管後來先後擔任了河南新野縣知縣和浙江長興縣丞,但吳承恩性格上的清廉耿直很快就讓他不容於官場。後因被人誣陷,憤而辭官,從此專心創作,成為明代傑出的小説家、文學家。

吳承恩為什麼要寫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經典的四大名著之一,講述的是唐僧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個徒弟的護送下,師徒四人歷經各種艱難險阻,一路上降妖伏魔,前往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這部小説對當時以及後世小説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作者吳承恩是中國明代有名的小説家。那麼,這本偉大的小説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呢?吳承恩又是因何才會寫下這本《西遊記》呢?

《西遊記》人民文學出版社

首先,明清時期是我國古代小説發展的繁榮階段,這為吳承恩寫《西遊記》提供了更多的素材積累和更好的文化氛圍。當然,朝代的文化發展有着一定的影響力,但更多的還是與作者自身的緣由分不開。

吳承恩自幼家境清貧,但他非常聰慧,勤奮好學,閲讀過非常多的稗官野史、志怪小説,熟悉各種神話傳説和民間故事,早年博覽羣書的基礎造就了他深厚的文學底藴。

吳承恩雖然在讀書時期憑藉自身的努力,得到了當時龍溪書院創建人葛木的賞識,但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裏,生活的困頓和多年科考不中,讓他加深了對官場、考場腐敗的認識。直到1550年,吳承恩補得一個歲貢生,然而那時他已年近五十。好景不長,吳承恩自身性格上的清廉耿直讓他不容於官場。1558年,他因被人誣告,憤而辭官,拂袖歸去。

官場科舉和封建社會的黑暗,使得吳承恩更多的寄情於創作志怪小説,表達內心的憤懣,抒發鬱結。《西遊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它體現了作者個人的抱負和在官場上的理想。吳承恩本身的性格其實和唐僧有着不少的共同點,比如耿直、善良、寬容、慈愛,但奈何前往西天取經靠着唐僧一個人是絕對完不成的,這正如吳承恩在現實生活中達不到的個人政治理想。所以,他在小説中幻想着感化敵人,有了徒弟三人護送並求得正果。

這就是吳承恩之所以要寫西遊記的原因,他以此來揭露讓他失望不滿的現實,並寄託變革社會的強烈願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817 字。

轉載請註明: 吳承恩生平 吳承恩怎麼死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