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客觀評價大清帝國?
公眾號“讀書人馮學榮”已更名為“馮學榮讀史”
問:多數歷史愛好者,對於大清王朝都持有徹底否定的態度,請問我們是否應該徹底否定大清王朝?
答:不應該。大清王朝在中國的歷史上,屬於有功有過的一個朝代,既有大功,也有大過,所以,對於大清,固然不應該高調歌頌,可是徹底否定大清王朝,則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同樣有失客觀,也是不可取的行為。
問:大清在中國的歷史上,對中華民族做出過什麼大的貢獻?
答:最顯著的貢獻,就是版圖。在明朝末年的時候,大明帝國的版圖,北至遼東,西至嘉峪關,東至浙江,南至海南島,是非常小的一塊地盤。而大清建國之後,把遼闊的東北,帶了進來,其次,也把蒙古高原征服了,納入了版圖,不但如此,清朝還把西藏、新疆、台灣也正式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所以説,大清帝國在中國的歷史上,是立有大功的,可以説如果沒有大清的話,我們今天的中國,是不可能有這麼大的。
明朝末年形勢圖,明末實際有效控制的行政區域為“兩京十三省”:南直隸(南京)、北直隸(北京)、雲南、陝西、湖廣、江西、廣東、廣西、浙江、福建、遼東、河南、山西、貴州、山東
清朝鼎盛時期疆域圖。清朝經歷康雍乾三朝的武功,直接控制了蒙古、西藏、新疆、台灣等地區
問:國土遼闊,有什麼好處?
答:當然有很大的好處,一個國家的國土越大,國家的戰略縱深就越大,也就越不容易亡於外國入侵,例如在近代史上,英國、法國乃至八國聯軍,都不敢對大清發動大規模的滅國戰爭,就是因為大清的國土太大,侵佔大清全境的成本過高,沒等你徹底亡了大清,首先你侵略國自己的國家財政,就崩潰了。因為,打仗是要花錢的,對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發動滅國戰爭,花費是天文數字,基本上可以説,地球上沒有哪個國家能承擔得起這種天文數字的財政支出。當年侵華日軍侵入中國,打了八年,不但沒能佔領中國全境,而且還把日本自己的財政給拖垮了,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所以,國家大,當然是好事,有些文藝青年説“國家大有什麼用,人民幸福才重要”,這是文藝青年説的傻話,千萬不要被文藝青年帶了節奏,在戰略上,國家幅員遼闊,是非常佔優勢的。
問:明朝末年,中國的人口只有一個億,但是到了清朝中頁,中國的人口已經增長到四個億,從一個億到四個億,只用了200年時間,而且是在清朝實現的,請問對於中國人口的暴漲,清朝有沒有作出什麼特別的貢獻?
答:當然有清朝的貢獻。清朝實施過一些很好的國家政策,有力解放了中國人的生育能力,其中最典型的一個好政策,就是“攤丁入畝”,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攤丁入畝,又稱攤丁入地,是清朝初年正式施行的一項税制改革。簡單地説就是:以前,中國是按男丁的人頭交税的,例如説:李家有三個男丁,那麼官府上門收税,收三兩銀子。陳家有六個男丁,那麼官府上門收税,收六兩銀子。程家沒有男丁,只有女兒,如果父親健在,收一兩銀子;父親去世,不用交税。這種税制在當年,叫做“丁税”。這種税制有一個問題,就是抑制了人民的生育本能,因為生得越多,交税越多。可是到了清朝初年,税制改革了,不按人頭交税了,按你家有多少地來算。例如説:你家有30畝地,官府上門收税,收3兩銀子,不管你家有多少男丁女丁。你家有80畝地,官府上門收税,收8兩銀子,不管你家有多少男丁女丁。你家沒有地,不用交税。這就是所謂的“攤丁入畝”了。這種制度,就大力鼓勵了人民生育,因為無論我生多少孩子,我交的税都一樣多,那麼人民就拼命生孩子。這個“攤丁入畝”的制度,對解放中國人的生育能力,起了很大的作用。
清世宗雍正皇帝(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是清朝第五位皇帝(1722年-1735年在位),康熙帝第四子,“攤丁入畝”是雍正帝在康熙皇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負擔。緩和了當時的社會矛盾、釋放社會活力、促進生產發展
問:據説土豆、紅薯等高產作物傳入中國,也對人口的增長,起了作用,不完全是清朝的作用。
答:對。人口從一個億增長到四個億,確實有多方面的原因,不單單是清朝國家政策好的原因,土豆、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傳入中國並且推廣種植,確實也是一個原因,但也不能因為土豆、紅薯、玉米,而否定了清朝的功勞,清朝在200多年間,大體上維持了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的政治穩定,使人口從一個億增長到四個億,這個貢獻是不能磨滅的。而實際上土豆、紅薯、玉米的推廣種植,很大程度上也是清朝各個地方政府出力主持推行的。
問:還有一種説法,説中國人口在清代,從一個億漲到四個億,也有小冰期消失的原因。
答:是的,中國在康熙乾隆以後,逐步走出了地球的小冰期,氣候開始回暖,大江南北,動植物開始增產,開始不斷出現農業的豐收,這毫無疑問,也是中國人口增長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們説,中國的人口在清朝從一個億漲到四個億,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結果。
清代農村
問:可是,人口多,又有什麼好處?
答:人口多,當然是好處。而且是特大的好處。俗話説“人多力量大”,這句話雖然聽起來很土,但確實是一條真理。因為在這個地球上,一個勞動人口的產出,通常遠遠大於他的消費,所以,人口能創造財富,人口就是財富。人口多,財富就多。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人口的規模,也就是人們常説的“人口紅利”,我們直至今天,仍然在享受這種人口紅利。所以,人口多毫無疑問,也是一個優勢,絕對是一件好事。
問:也有一種説法,説清朝的皇帝,總體上,比明朝的皇帝要好。
答:對,這個也是事實。清朝雖然是一個外來民族的統治政權,但是,如果拋開滿漢之間的民族情仇不論,實事求是地説,清朝的皇帝,基本上都比明朝的皇帝要靠譜。明朝的皇帝,各種奇葩都有,有沉迷木匠活的,有自封將軍的,有養豹養妞的,有沉迷煉丹的,有親自帶兵上前線打仗的,有幾十年不上朝的,有動不動就發怒殺人的(例如崇禎皇帝就是),總之,各種的不務正業,各種的情緒不穩定,各種的不靠譜,但是我們通觀清朝的皇帝,則大體上都比較靠譜,清朝皇室的家法很嚴,皇帝基本上接受的教育都很好,而且當政之後,基本上都很勤政,很少會有各種奇奇怪怪的奇葩事,也很少會有情緒不穩定一怒之下隨便誅殺大臣的現象。
清朝歷代皇帝列表,包含後金政權的大汗,總共12位。從皇太極建立清朝開始則有11位皇帝,清朝入關以後共有10位皇帝
問:大清王朝268年,是不是總體上維持了政治穩定?
答:是的,大清王朝在它統治中國的268年時間裏,大體上維持了國內的政治穩定,雖然説,小規模的民變不可免,例如什麼白蓮教、天理教、小刀會、捻軍等等,但其實這些都是小打小鬧,不傷筋骨,對國家經濟的影響,並不嚴重,大體上説,清朝做到了維持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的政治穩定,而且是持續了268年之久,可以説,這也是一項成就。
問:但是,太平天國鬧得很大,是一個反例。
答:是。太平天國運動,確實是一個反例。但是從大歷史的角度觀察,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人口從一個億膨脹到四個億隨之而來不可避免的一件事,因為太平天國本質上是一場由吃不飽飯的客家人鬧起來的一場起義,它雖然披了宗教的外衣,但本質上是客家人吃不飽飯,比如説李秀成、楊秀清、陳玉成這些,統統都是吃不飽飯的客家人。這些客家人是從哪裏來的呢?是一代一代逐步從中原移民過來的,為什麼中國會有客家人不斷南下呢?就是因為人口膨脹了,從一個億到四個億,但耕地面積基本不變,人多地少,所以沒有土地的窮苦人,不斷南下,南下了還是吃不飽,所以洪秀全那一套“有衣同穿,有飯同食”的樸素思想,對這些吃不飽飯的窮苦客家人,是具有致命的吸引力的。所以呢,從大歷史的角度看,我們説太平天國運動的本質,是土地墾荒速度落後於人口增長速度的一個自發糾錯行為。
太平天國運動,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的農民起義戰爭,是19世紀中葉中國最大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
問:女真(滿清)在入關之前,是很強悍的虎狼之師,個個都是彪悍的漢子,為什麼到了鴉片戰爭開始,一味向洋人投降妥協,為什麼會變得這麼慫?
答:滿清八旗子弟的戰鬥力,確實在入關200年之後,嚴重退化了,為什麼?本質的原因,就是優越的生活條件,使人腐化了,古語説“富不過三代”,其實還有一個定律,叫做“悍不過三代”,就是説,英雄好漢打下江山,子孫後代享福,享福不過三代,人的奮鬥精神、戰鬥精神、吃苦耐勞的精神,必然會退化。這不是滿清民族的問題,而是人性共通的問題,任何一個民族,你讓他享福幾代人,精神必然是要退化的。
問:我們至今仍然享受着大清王朝的遺產,比如説人口,比如説東北、內蒙古、新疆、西藏,這些地盤,對於我們現在的中國而言,意味着什麼?
答:簡單地説,如果把中國比喻成一隻烏龜,那麼中原地盤就是烏龜的肉身,而東北、內蒙古、新疆、西藏,就好比是這隻大烏龜的殼,烏龜的殼是幹什麼的?是防禦作用的。外敵入侵的時候,東北、內蒙古、新疆、西藏這些地方,就是一層厚厚的保護和緩衝,能夠有力地保護內地、讓內地有足夠的時間和迴旋餘地,來組織抵抗。所以,可以説,滿清留給了我們,一副厚厚的鎧甲和保護殼。這個,我們真的要感謝他們。
如圖所示,東北、內蒙古、新疆、西藏,是中國自身一層厚厚的鎧甲
馮學榮過去10年發表過、未發表過的文章彙編為電子文集共24集(每集頁數約200、含文約30篇)PDF格式,包括:《馮學榮談經濟常識》、《馮學榮説大千世界》一套五冊、《馮學榮精品散文集》一套四冊、《世界的真相其實很有趣》、《馮學榮雜文集》一套兩冊、《馮學榮談歷史》一套五冊、《日本為什麼侵華》、《不忍面對的真相》、《隱動力》、《馮學榮談財富、三觀與自由》、《親歷北洋:從共和到內戰》、《中國歷史的側面Ⅱ》,共24冊電子文集,讀者優惠價199元,需要珍藏的朋友請掃以下二維碼,加助理微信(請註明買書),微信轉賬給助理,助理會把電子文集發到你微信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