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後宮妃子,估計大家會第一時間想在古代當皇帝真幸福,“三宮六院七十嬪妃”、“三千佳麗”,那麼,後宮怎麼多妃子,是如何給皇帝挑選妃子的?是否像電視劇中那樣的?其實,很多事實被人誤導了。
其實各朝各代的審美標準不同,所以為皇帝選擇後宮妃子標準也不同,有時會大相徑庭。雖然沒有太多的資料證實五千年中國帝王的審美標準,但一些成語或故事,可見預測當時的審美情況。
在古代的典籍中,描述不同朝代的女子,會用不同的審美詞彙,這些詞彙其實就是那個時代的“時尚”。秦漢“端莊頎碩”、魏晉“逸雅絕倫”,明朝“德才兼備”,清朝“門第出身”,各有各的時代特點。值得注意的是,皇帝的選美標準,會大大的影響當時的時尚潮流。
在中國古代皇帝的眼光很高,從一個民間的普通女子當選皇妃,用“過五關斬六將”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比如明朝天啓年間,皇后張嫣是一名普通的河南籍秀女,當時參加“選舉”的秀女有五千人,年齡在十三歲至十六歲之間,張嫣十五歲。第一關由太監甄選外表,一千人淘汰;第二關五官,太監甄選,刷去兩千;第三關身體比例,一千人淘汰;第四關裸檢,女官甄選,七百人淘汰;第五關性情,五十人當選嬪妃……從初選、複選、終選,張嫣竟然連過了“八關”,最後以“頎秀豐整,面如觀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櫻,鼻如懸膽,皓牙細潔”的美貌擊敗所有對手,當選朱由校的皇后。
當然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皇帝一見鍾情,可破一切規矩。皇帝看上的,一見鍾情,可一錘定音,將他相中的女子定為嬪妃。
所以我們在歷史上看到過許多特例,是不用這麼麻煩的甄選的。其實古代妃子們或許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美,在我們心目中,經過這麼嚴格的篩選,妃子們一定都美得不得了。但事實上也並不如此。離我們最近的一個王朝清朝,有一些畫像和相片留世,這些千挑萬選出來的妃子,按我們現代的眼光,一點也不漂亮,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或許真正的事實,會顛覆我們的觀念。清朝除了注重血統以外,還注重以“德”選妃,選妃時還必須着旗裝,嚴禁時裝。所以我們看到選出的一些妃子,容貌卻是一般。要是像電視劇中打扮這麼妖豔的女子,在清朝不見得吃香,會被看做“紅顏禍水”型被淘汰下去,而長相普通卻知情達理、血統高貴的女子就會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