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又稱萬里長城,在中國有着極其悠久的歷史。長城是中國乃至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長城的修築歷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9世紀的西周時期,當時周王朝為了防禦西北遊牧民族儼狁的襲擊,修築一系列連續排列的城堡來防禦。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出於各自防禦需要,都在自己國家的邊界線上修築長城,最早的是楚長城。後來有齊、韓、魏、趙、燕、秦、中 山等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家都相繼修築長城以防禦。
眾所周知,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漸漸佔領了東三省,並在此建立了“偽滿洲國”。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月到5月,中國軍隊在長城的義院口﹑冷口﹑喜峯口﹑古北口等地,與日寇進行了頑強的作戰。
縱然中國軍隊進行了殊死抵抗,但在裝備精良日軍的進攻下,長城沿線仍然失守。後面發生事情大家都知道,民國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塘沽停戰協定》,規定冀東二十二縣為非武裝區,軍隊不得進入,而日軍退回長城以北。
反觀中國軍人方面,626團士兵犧牲400人,負傷達到300人。其中一營長犧牲,二、三、四、五連連長均戰死。由於中國軍人殊死抵抗,日軍惱羞成怒,調動戰機準備炸掉山海關沿線的長城。
參考資料:《長城抗戰史》、《我的前半生》(溥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