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幫皇帝打下江山,天下太平時,他卻被處死
有人説大漢朝的建立純屬是機緣巧合!如果沒有那麼多文臣武將的輔助,就憑劉邦一人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的。但是有些事情就是這個樣子,這就是所謂的天命所歸吧!不過這些為大漢王朝建立不世功勳的武將也確實是了得,其中文治武功僅次於當時西楚霸王項羽的韓信最為突出和傳奇! 而韓信不管是在戰場還是在謀慮,可以説是漢朝開國時最為厲害和傳奇的軍事奇才。
韓信出生於公元前231年淮陰人氏,小時候韓信的家裏特別的窮,甚至都沒有吃的和穿的,全靠周圍的左鄰右舍接濟幫助過活。後來成年之後的韓信不但沒能回報過幫助他的那些人,反而變的更加的遊手好閒。就連自己的母親去世他都沒能為老人家置辦一場像樣的喪事,慢慢的周圍的人都非常的討厭韓信,但是韓信依然我行我素不為所動,照樣過自己瀟灑的日子。
不久後淮陰有個年輕的屠户非常看不慣韓信的所做所為,想要藉機侮辱韓信然後殺掉他,就對韓信講到他是個膽小鬼,今天要把把這讀屠户殺掉,要麼就從這屠户的胯下鑽過去.韓信心中雖然特別的憤怒,但是最後仔細觀察了一下那年輕的屠户,還是選擇從屠户的胯下給鑽過去了!從此以後韓信成了當地人的笑柄,也正是這一次的羞辱,讓韓信認識到了自己前半生的可悲之處。
後來秦二世推行暴政,天下的羣雄都起來反抗,當時的楚國貴族項梁也打起了起義的大旗,韓信感覺到自己在淮陰這個地方也沒有什麼出頭的機會了,就背上了陪伴自己多年的寶劍前去投奔項梁。
隨後韓信就留在了項梁的軍隊裏面,剛開始的時候韓信還是信心滿滿的,以為自己很快就可以獲得很多的軍功,封候拜相。可惜的是在哪個講究門閥出身出身的年代,韓信一介草根想要出人頭地簡直是太難了,基本上在項梁軍隊的這段時間裏,自己獲得的功勞是長官的,訓斥卻是自己的,始終是一位默默無聞的最底層!
不久之後項梁因為輕敵冒進受到了秦軍的伏擊,最終兵敗而亡,等到項梁死後他的侄子項羽成為這義軍的首領。但是也只是讓韓信做一個小小的郎中而已,韓信也曾為了報答項羽,給項羽多次獻計,可惜的是韓信人微言輕,最終項羽都沒理睬韓信,韓信自感再在項羽這裏恐怕會遺憾此生,所以一咬牙跳槽到了劉邦這裏!
初到劉邦所處的韓信,只是一個管理糧庫的小官,當時的劉邦其實已經受到了項羽的排擠,被封為了漢王。其實是在夾縫中求得生存,隨時都有可能被項羽滅掉,有感於劉邦目前的局勢,所以軍中很多的將領就開始逃跑。在當時逃兵的處罰沒有別的,抓到以後就是斬立決。
而韓信受到了一些人的蠱惑,又覺得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官,所以也就跟着逃跑了,被當時的漢軍追到,馬上就要被殺頭的時候,被劉邦身邊的重要謀士蕭何冒着生命的危險救下!後來蕭何把韓信推薦給了劉邦,被拜為漢中的大將從這刻開始韓信開始了他的屌絲逆襲之旅!
韓信被劉邦了拜了大將以後,就像是渾身打了雞血一樣,戰力十足。先是與劉邦暢談分析了時下的局勢,又給劉邦制定了對付項羽的計策,劉邦聽完這韓信的所言所講甚為震驚呀,心中也慚愧不已,多虧了這蕭何為我追回了這不世的良將,當下就任命韓信為他的統兵大將,開始按韓信所計之事行事。
漢元年,在韓信為主帥的情況之下,劉邦發動了東征,先是打敗了當時的齊王田榮,緊接着又佔領了漢中。這個時候身為楚霸王的項羽坐不住了,和劉邦發動了楚漢之戰,韓信統帥劉邦全部大軍採用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偷襲的法子,多次把項羽打的打敗而歸。在最初的階段把楚軍全部壓制,取得了首戰大捷,隨後韓信又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還有當時的韓王,最終把楚王項羽完全的孤立,使其沒有可援之國!
不過劉邦取得了那麼多的勝利之後,以為自己勝券在握,又怕這韓信勢大,自己以後管控不了,所以找了一個理由收回了韓信的兵權,由劉邦親自指揮對項羽的作戰。不過劉邦沒有指揮過如此之大的大規模作戰,所以最終在被項羽趁需而入,差點滿盤皆輸,收復的各王紛紛再次降楚,沒有辦法劉邦只能再次要求韓信重掌兵權。
最終韓信再次從劉邦手裏接過兵權之後,先是利用背水一戰滅掉了趙國,而後又巧用決堤之計滅掉了齊國,最終又力戰平定了當時的四國,韓信的對大漢的功勞有多大相信大家此時此刻心裏應該有點底了吧。
在統一了大半個中原以後,韓信又揮師北上和當時的劉邦合兵一處,與項羽進行決戰,最終一代霸王項羽被韓信逼到烏江旁邊揮劍自刎而亡,而韓信也因為功勞之大被劉邦封為楚王!
劉邦在建立了大漢王朝以後感覺到這四周的武將都太過於厲害,如果自己有生之年不能解決這些問題,恐怕以後自己的劉家江山可能不保呀,尤其是這楚王韓信手機握有50萬兵權,讓劉邦夜夜不能安睡。
所以劉邦先是假借去雲夢澤遊玩之機把韓信給抓回了長安,從楚王給降為了淮陰侯,後來這韓信又上了自己多年老友蕭何的當,最終被呂后和蕭何合力除掉,可憐這韓信一生為這大漢立下了那麼多的功勞,最後都未能得以善終!這就是古代武將的悲哀。
同帝王一起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最後自己手握50萬大軍,卻死於一女人之手,真是可悲可嘆!其實想一想,呂后殺韓信,劉邦是知道的,為了保存自己的顏面,這種事情還是讓呂后去做最為合理。